臨裴將軍詩

臨裴將軍詩

《臨裴將軍詩》是董其昌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裴將軍詩
  • 作者: 董其昌
  • 分類:中國書畫>書法
  • 尺寸:書法24×309cm;題跋24×21cm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題簽:董文敏墨跡。歸安趙氏珍藏。鈐印:渭卿欣賞、趙之■印
題識:贈裴將軍。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凌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若游電,隨風縈且回。入陣破驕虜,英聲雄震雷。登高望天山,白雲正崔巍。一戰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台。顏魯公贈裴旻詩,余屢臨之。其昌。
鈐印:董其昌印、知制誥曰講官
鑑藏印:歸安趙氏、歸安趙渭卿藏書畫印、吟芬館珍藏、趙穎彥印、飽清談室珍藏、渭卿鑑定、蘇黃米齋、笙巢秘玩、堅白珍藏、趙都尉章、趙之■印、別部司馬、渭卿欣賞、趙氏金石
題跋:方伯藏董文敏行草卷自題為學顏魯公書贈裴將軍詩者,余曾為臨裴將軍詩於後,今見文敏所書贈裴將軍詩,行神如空,惜墨如金,覺余前書用筆重拙,自慚形穢也。方伯其善藏之。道光庚子九月登滕王閣競為竹泉二兄大人雅屬。愚弟吳榮光時年六十有八。鈐印:拜經老人

作品賞析

1.吳榮光題跋。趙炳言、趙瀕彥、趙之騵家族遞藏。
2.趙瀕彥(1856-1915)字渭卿,趙景賢次子。授北京任職。中法戰爭爆發,上書請纓,在兩廣總督衙門聽差,調兩淮鹽運使,湖南布政使。老年多病辭職。武昌起義後,南歸,先住蘇州,後又修復湖州故宅、故祠。民國四年病逝。著有《湘藩案牘鈔存》。子八,之騵為其五子。
董其昌的書法,取法於顏真卿處不少,他傳世的作品中就有不少臨寫顏真卿的,其中《八關齋記》、《多寶塔碑》、《裴將軍詩帖》等屢屢見於筆下。《裴將軍詩帖》是顏真卿代表作品之一,墨跡不傳,唯有拓本存世。內容為顏真卿為裴將軍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裴將軍""即是善於舞劍的裴旻將軍。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劍聖""。顏真卿此書歌頌裴旻的戰功,氣魄豪邁,飛動無端,雜糅草法與楷書,變化突兀神奇,這件作品,用筆沉著迅疾,字型雜糅,董其昌的書法能於生拙中見秀媚,也是吸收了《裴將軍詩帖》的一些養分。此臨《裴將軍詩帖》不對原作進行亦步亦趨的模仿,而是融入個人的理解。所謂“妙在能合,神在能離”,董其昌飄逸空靈的筆致也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彰顯。
此作鈐有鑑藏印多枚,多為“歸安趙氏”用印。“歸安趙氏”即晚清湖州趙炳言家族,按其藏印及卷末吳榮光題跋,可知此卷藏於趙炳言家族至少經歷的四代人,依次為趙炳言、趙景賢、趙瀕彥、趙之騵。
趙炳言(1782-1850)字竹泉,嘉慶十三年(1808)戊辰舉人,二十二年(1817)丁丑進士,授刑部主事,補刑部員外郎中,湖北副考官,歷松江、江寧知府,擢廣東惠潮嘉兵備道,累任湖南按察使、布政使,遷甘肅布政使、廣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調湖南巡撫,官至刑部右侍郎。卒後歸葬湖州。本卷卷末有吳榮光題跋一段,稱其為“方伯”及“竹泉二兄大人”,時在“道光庚子”,即公元1840年,時趙炳言任江西布政使,為地方大員,所以吳榮光以“方伯”稱之。
趙炳言之後,可見其孫趙瀕彥鑑藏印章多枚。趙瀕彥(1856-1915)字堅白,又字渭卿,齋號“蘇黃米齋”,趙景賢次子。其父景賢在湖州之戰中死於太平軍之手。瀕彥曾在兩 廣總督衙門聽差,調兩淮鹽運使,湖南布政使。老年多病辭職。武昌起義後,南歸,先住蘇州,後又修復湖州故宅、故祠。民國四年病逝。著有《湘藩案牘鈔存》。該卷所鈐“歸安趙氏渭卿藏書畫印”、“渭卿鑑定”、“蘇黃米齋”等皆為其藏印。卷上另有瀕彥子趙之騵藏印,可知此卷一直為趙氏家族珍藏。趙瀕彥所藏名跡不少,尚有黃庭堅《砥柱銘》、趙孟頫《致郭右之二帖》等,皆為流傳有序的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