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猗蘋果

臨猗蘋果

臨猗蘋果,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臨猗蘋果果實多為圓形,果型端正高樁、果色鮮艷、果肉白色、口感香脆甜爽,果面光潔細膩、耐儲存。臨猗蘋果暢銷中國25個省市,並出口東南亞、俄羅斯等地。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臨猗蘋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猗蘋果
  • 產地名稱: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
  • 品質特點:果色鮮艷、果肉白色、酸甜可口、芳香味濃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046號
  • 批准時間:2013年12月30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文化活動,

產品特點

  • 外在感官特徵
85毫米蘋果為大型果,平均單果重220—350克,最大單果重500克。果實多為圓形,果形指數0.8左右,果型端正高樁、果色鮮艷、果肉白色、口感香脆甜爽、汁液多、酸甜可口、芳香味濃,無澀感,果面光潔細膩、耐儲存。果實大小一等品率80%以上,果實表面顏色一等品率90%以上。
  • 內在品質
臨猗蘋果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2.5克/100克,總膳食纖維1.5克/100克—2.0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4.0毫克/100克,鉀含量110毫克/100克—120毫克/100克, 總黃酮(以蘆丁計)≥0.022克/100克,水分含量≥84.5克/100克。
臨猗蘋果臨猗蘋果

產地環境

  • 土壤地貌情況
臨猗縣蘋果種植區域溝壑密布、塬坡連綿,這是經受長期的和複雜的大地構造運動以及侵蝕和堆積的作用的結果,特別是燕山期與喜馬拉雅山期的構造運動,第四紀以來的侵蝕與堆積,對地貌的形態有決定性的影響。由大地構造運動形成斷塊與升降變化,表現為地塹和地壘,使臨猗的地貌明顯分為黃土台垣和涑水平原兩個地貌單元,是典型的地貌構造形態。黃土台垣又叫峨嵋嶺,占臨猗縣總面積的50.96%,南部與西部均有波折。南部邊緣海拔500米左右,北部邊境海拔約600米左右,最高點位於東北角的孤山為820米。地勢呈現為自北向南傾斜。涑水平原占臨猗縣總面積的46.5%,海拔360—400米,呈現東北—西南向傾斜。該區域海拔高,晝夜溫差大。臨猗縣土壤pH值為 7.75,類型為地帶性褐土,黃土母質。土壤肥沃,這種土質有機質養分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宜植性廣,是臨猗蘋果的天然生產基地。
  • 水文情況
臨猗縣過境河流有涑水河和黃河,黃河從臨猗縣西側通過,為切入黃土台塬的谷內式河流,臨猗縣地下水資源豐富,總量為9945.1立方米,年允許開採量為6108.6萬立方米,臨猗縣年工農業用水總量近年來多大15000萬平方以上,其中1000多萬方左右為農業灌溉黃河提水。灌溉水均符合無公害食品相應標準的要求,水質質量合格,適宜蘋果生長。
  • 氣候情況
臨猗縣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2271.6小時,全年日照總輻射量為123.9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氣溫13.5攝氏度,年平均最高氣溫19.7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42.8攝氏度。無霜期226天,年降水量499.1毫米,相對濕度61%—70%,是臨猗蘋果的獨特成長氣候條件。
臨猗蘋果樹臨猗蘋果樹

歷史淵源

臨猗蘋果歷史悠久,《山西果樹志》和《山西省果樹種質資源與區劃》中均有記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大閻鄉尉莊村王萬年就從山東煙臺引進西洋蘋果紅玉,倭錦國光等59株。
20世紀80年代初期,臨猗蘋果面積5000畝。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60%—70%臨猗蘋果定植於初建立的喬砧密植蘋果園中。
臨猗蘋果臨猗蘋果

生產情況

2013年,臨猗蘋果栽植面積4.67萬公頃,年產果品13億公斤。
2015年,臨猗蘋果栽植總面積在70萬畝左右。
臨猗蘋果樹臨猗蘋果樹

產品榮譽

2002年,臨猗蘋果被農業部列為黃土高原蘋果生產優勢產業帶重點。
2012年,臨猗蘋果獲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授予的“良好農業規範(GAP)認證”一級證書,被允許使用“中國良好農業規範(GAP)認證”標誌。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臨猗蘋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臨猗蘋果臨猗蘋果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臨猗蘋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臨猗縣所轄猗氏鎮嵋陽鎮臨晉鎮七級鎮東張鎮孫吉鎮三管鎮耽子鎮牛杜鎮楚侯鄉廟上鄉角杯鄉北辛鄉北景鄉卓里工貿區閆家莊工貿區共9鎮5鄉2區375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0°17′31″—110°54′39″,北緯34°58′53″—35°18′48″。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
臨猗縣地處運城盆地南端,特別是“臨猗蘋果”的主產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平均海拔高度600—800米,坡地排水好,對蘋果產量的形成和品質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品種為紅富士、秦冠等品種,要求果面光滑、蠟質多、果粉少、乾淨無果銹。肉質細密,硬度大,果汁多,味香,含糖高,酸甜適度,耐儲運的品種。苗木要求無毒無菌無凍害的良種苗木中,一般粗度達到1厘米,高度達到100厘米。
(3)生產過程管理
1)土肥水管理
果園土地平整,土層深厚,活土層60厘米以上。每666.7平方米施用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其他肥料用有機復混肥補充。以秋施基肥為主,其餘按照花前、花後、幼果膨大期等物候期結合降雨施用。氮、磷、鉀比例按每生產100公斤蘋果,施氮(1.0—1.2千克)、磷205(0.5—0.75千克)、氧化鉀(1.0—1.2千克)。根據樹體營養診斷適量施入微量元素。行間種植三葉草、苜蓿草或燕麥草等,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2)花果管理
對花芽多的樹進行花前復剪,調節花、葉芽的比例至1:3—4從花序分離開始,每間隔20厘米左右,選留一個粗壯花序,其它多餘花序全部疏掉。花期採用蜜蜂、壁蜂和人工授粉,謝花後10天開始疏果,一個月內結束。根據樹勢強弱,坐果多少,確定適宜的留果間距,一般為20—25厘米,選留一個坐果的壯花序,留一個中心果,把多餘的幼果全部疏除。蘋果謝花後30—40天開始套袋,6月中下旬結束。套袋前進行疏果和噴施2—3次殺菌殺蟲劑並補鈣。果實採收前7—10天去掉紙袋,摘袋後立即在樹下鋪反光膜,增強冠內下層反射光照,提高果實著色度。對影響果實著色的枝、葉全部剪掉,待果實向陽面著色後進行轉果,使果實背陰面全部著色。
3)病蟲害防治
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
物理技術包括:採用糖醋液、黃色粘蟲膠帶、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黃色誘蟲板、瓦棱紙誘蟲帶等物理措施。生物技術包括:使用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措施,即使用BT菌劑和撲食蟎。
化學防治技術包括:針對性的選擇使用生物源、礦物源農藥和低毒、低殘留有機合成農藥,如選擇BT菌劑、滅幼脲、苦參素等。不使用國家禁用農藥。
4)整形修剪
主要樹形為自由紡錘形,樹高3米左右,冠徑2—3米,主枝12—15個,樹冠扁圓形,適用於株距3—4米的果園。紡錘形的主枝角度80度左右,小冠疏層形主枝角度70度左右。採取以疏剪為主,緩、疏、縮相結合的修剪方法,紡錘形主枝過長的適時縮剪,小冠疏層形樹頭過高的及時落頭。盛果期樹畝枝量7萬—8萬條,內膛枝葉透光率30%以上。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
規定適時採收,採摘時輕拿輕放,避免碰壓刺傷。
採收後分級:指標參照GB/T10651。
包裝:選用鈣塑瓦楞箱和瓦楞紙箱為包裝容器,其技術要求應符合GB/T13607的規定。
貯存:採收後及時入庫保存,“臨猗蘋果”的冷藏按GB/T8559規定執行;氣調貯藏按ISO8682規定執行。庫房無異味。並觀察庫內溫度、濕度,保證儲存安全。不與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存放。不得使用有損“臨猗蘋果”質量的保鮮試劑和材料。
(5)生產記錄要求
詳細記錄生產操作日期,病蟲害情況,技術措施,建立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生產廠家等。
(6)安全要求
產品生產過程執行農辦質(2012)8號無公害食品蘋果規範標準,產品質量符合GB/T10651鮮蘋果要求。

專用標誌使用

明確表述地域範圍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得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文化活動

2012年,在中俄邊境黑河舉辦了蘋果文化節,為臨猗蘋果打通了出口俄羅斯的通道。
2017年11月26日至28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舉行了山西運城蘋果品牌行(北京站)暨臨猗縣第六屆果品文化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