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晉鎮

臨晉鎮

臨晉鎮,位於山西省臨猗縣,古稱桑泉, 北倚峨嵋台垣,南瞻中條群峰,東連碧野莽莽,西望黃水滔滔,極山川之形勝,物華天寶;鐘雲水之毓秀,人傑地靈。全鎮下轄28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土地面積13.5萬畝,5萬餘人口,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是臨猗縣西半縣交通運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和商業貿易的中心和樞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晉鎮
  • 外文名稱:Lin Jin
  • 別名:桑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政府駐地:臨晉鎮
  • 電話區號:0359
  • 郵政區碼:044102
  • 地理位置山西省臨猗縣臨晉鎮地處峨嵋嶺
  • 面積:90平方公里
  • 人口:4.2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汾河片
  • 著名景點:元代縣衙大堂 唐柏 
  • 機場:關公機場
  • 火車站:運城火車站 運城北站 
基本概況,特色產業,建設發展,行政區劃,石榴產業,相關信息,

基本概況

山西省臨猗縣臨晉鎮地處峨嵋嶺腳下,夾馬口黃灌區乾渠渠畔,位於臨猗縣境西部,地理坐標東經110°32′36″—110°33′30″,北緯35°05′16″—35°06′14″。鎮區東距臨猗縣城22km,東連嵋陽鎮,南接廟上鄉、七級鎮,西鄰東張鎮、角杯鄉,北與耽子鎮、卓里工貿區接壤,是西半縣商貿、流通、醫療、教
育中心,總面積90平方公里。全鎮共有耕地面積10.5萬畝,其中水果面積9萬畝。下轄28個村委會,64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6萬人,是臨猗縣西半縣的經濟、教育、醫療和商貿中心。該鎮歷史悠久,擁有多處國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是省級“百鎮建設示範鎮”。臨晉鎮自古交通發達,現以公路為主,境內有臨風路、萬臨路、臨耽路穿過,是臨猗縣西部交通樞紐。其中二坡台垣地2000畝,栽植江石榴1200畝,平川地栽植蘋果2500畝,蜜桃1500畝,棉花蔬菜500畝,各種小雜果400畝。2005年代村人均純收入5180元。
全村提水高灌面積2000畝,井灌面積500畝,由於地理優勢背風向陽,棉砂質土壤,耕作方便,不易板結,生產的江石榴,果個特大,著色鮮艷,子粒飽滿,酸甜可口具有消食健胃的保健作用,和很高的觀賞價值,套用了無公害水果生產技術,增施有機肥和果實套袋,有效地防治病蟲害,提高了果品質量,基本實現了市場銷售、貯存、保鮮、石榴汁加工的產業化經營。
全村年產各種品種的蘋果1500萬斤,水蜜桃900萬斤,均屬優質水果,價格合理,並設有兩千噸蘋果保鮮庫,自當年10月入庫到來年6月保鮮供貨不間斷。
臨晉江石榴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就聞名遐邇,為皇室貢品。民國初年獲山西省第一次實業展覽會獎勵,—九九六年又先後獲山西省首屆水果展評會和北京國際水果及技術設備展評會兩項金獎,在中國有很高聲譽。

特色產業

臨晉江石榴果個碩大,外觀鮮紅艷麗,眉嘴厚皮,籽粒晶瑩紅亮,宛如寶石,味道酸甜可口,營養成份豐富。其具有消食健胃、止咳潤燥、理氣益脾、明目醒腦等醫療保健作用。錘江石榴面積已達兩萬餘畝,總產量2000萬公斤,年總產值運5000餘萬元,已形成一個集基地栽培、貯藏、保鮮、科技示範、市場行銷、觀光旅遊為一體的朝陽產業和富民工程。歷史名產“醬玉瓜”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銀獎,曾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1981年又獲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優質產品獎,其風味獨特,綿香可口,鹹中有甜,醬味濃郁,是一種深受人們歡迎的佐餐佳品。
臨晉鎮臨晉鎮

建設發展

臨晉,古老而年輕。作為古代 名鎮,臨晉經歷了二千年的風雨滄桑,在改革開放的時代, 它以城市化的現代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成為河東西部地區一個經濟強鎮。1995年,臨晉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和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0年被建設部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四路三景兩場一街”是臨晉城市現代氣息的集中體現,四路即高標準綠化、美化的唐柏街、九龍街、臨晉路、西環路;三景即位於城區中軸主街——峨嵋路,巍峨壯觀的“曉鐘”,靈動飄逸的噴泉雕塑——“桑泉晨曲”和高桿華燈三景點;兩場即高起點的客流和物流中心汽車站廣場和桑泉農貿市場已建設的十分完備;一街指高質量、高標準、高起點的“三高”南北中軸主街峨嵋路;同時,還建成一個服裝和小百貨專業批發市場,開闢一個民眾文化娛樂活動中心和一個多功能遊樂公園。這幾項工程的實施,標誌著臨晉小城鎮建設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2004年,臨晉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在鎮黨委的帶領下,以“創優環境,最佳化服務,發展經濟,樹立形象”的工作精神,出台了一系列關於招商引資、創辦企業的優惠政策,使我鎮成功地引進恆興果汁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固定資8000萬元,流動資產4000萬元,實現工業產值2.5億元,上繳稅金210多萬元,與此同時又引資1500萬元,建成恆晟飼料公司,年可產飼料1萬噸,產成值達300萬元。
臨晉鎮臨晉鎮

行政區劃

北關村韓家場村,卓兒村,景家卓村北連村中連村南連村馮家卓村,文極村,北大村南大村,呂宅堡村,站西堡村,吳家卓村,董家卓村,黑順村,過凡村,高運村,許運村,北代村,東代村,泉杜村,泉杜莊村,令狐村,韓家卓村,西代村,趙窯村,運村莊村,城北莊村,坑東村,坑西村,前胡家村,樊家卓村,太平莊村,雲沖村,豆氏營村,考早村,考早營村,奇嶺村,大槐莊村,張留村,永樂屯村,張包村,西窯上村,臨晉二中村,臨晉中學村。

石榴產業

臨猗縣臨晉鎮調整種植結構大力開發江石榴生產 臨猗縣臨晉鎮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歷史名果的產業優勢,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開發江石榴生產。臨晉全鎮江石榴種植面積已達3000餘畝,年總產值達6000餘萬元,逐步形成了集基地栽培、貯藏保鮮、科技示範、市場行銷、觀光旅遊為一體的低投入、高收益的朝陽產業和富民工程。
臨晉鎮石榴臨晉鎮石榴
臨晉鎮的江石榴初植於漢代,明萬曆年間貴為皇室貢品,1996年先後獲山西省首屆水果展評會和北京國際水果及技術設備展評兩項金獎,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臨晉江石榴平均單果重量為450克至650克,其外觀鮮紅艷麗,籽粒晶瑩紅亮,宛如寶石,味道酸甜可口,營養成分十分豐富,具有消食健脾、止咳化痰、生津潤燥、理氣益脾、明目醒腦等保健作用。

相關信息

(1)臨晉鎮10萬公斤石榴網上賣
2006年11月25日,韓國客商千里迢迢來到臨猗縣臨晉鎮考察江石榴生產情況,並達成訂購江石榴10萬公斤的意向。這是臨晉鎮和縣通信部門為拓寬全鎮28個村的名優特農副產品的銷售市場,引來眾多客商的一個例子。 臨晉鎮加大了農村信息化建設力度。通過通信部門和製作網頁,將全鎮28個行政村的江石榴、甜石榴、蘋果、桃等農產品和8家農藥、魚藥的產品上了網,有的還在網上製作了名片,廣泛宣傳該鎮的名優特產品。
臨晉鎮特產臨晉鎮特產
(2)臨晉鎮特產
該鎮的醬玉瓜曾獲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銀獎,過去由於信息不暢,銷售一直上不去。在網上發布信息後,市場拓展到全國15個省市,產品供不應求,銷量翻了一番。泉杜、代村的江石榴,曾以皇家貢品而著稱,經過網上宣傳,東北三省和北京、廣州等地的客商已預定。
(3)臨晉鎮新農村建設情況
許家莊村共有100戶,430口人,擁有耕地面積1100畝。2007年,許家莊村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在新農村建設上,該村黨支部、村委會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全體黨員、幹部、民眾代表,認真學習中共中央一系列關於新農村建設和“三農”問題的方針、政策,外出參觀,學習好典型,吸取好經驗,結合實際,召開各種會議,研究制定工作內容,在鎮黨委、政府和幫扶單位畜牧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迅速鋪開了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全村投資20萬元,硬化巷道2960平方米,開通紅旗渠南邊排污渠道400米,動土方8000立方米,鋪設下水管道2800米。做路沿石1600米,鋪設彩磚11124片,用磚83170塊,使循環巷道和居民門前達到即文明又衛生。綠化投資6萬元,綠化了原有的垃圾場和空閒地帶進行了綠化。建立了垃圾填埋場,確定了專業清掃隊,達到巷道無柴堆、草堆、垃圾堆。共安裝路燈40盞。投資6萬餘元,接通全村黃河飲水工程,100%的戶引水到位。並計畫鋪開沼氣工程。通過努力,一個衛生整潔的新農村即將凸現。 下一步,該村計畫在村原國小籌建黨員活動室、科技文化活動室和農民健身活動廣場,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並做好路沿石、彩磚人行道、花畦沒到位的巷道的完善工作。
臨晉鎮特產臨晉鎮特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