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杯鄉

角杯鄉

角杯鄉是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下轄的鄉,位於臨猗縣西部,東與臨晉鎮接壤,西臨滔滔黃河,與陝西合陽縣隔河相望。南靠東張鎮,北依孫吉鎮。人口39230人,土地面積132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角杯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
  • 電話區號:0359
  • 地理位置:位於臨猗縣西部,東與臨晉鎮接壤,西臨滔滔黃河
  • 面積:132平方公里
  • 人口:39230人
  • 車牌代碼:晉M
地理環境,經濟概況,養殖大鄉,鮮桃大鄉,旅遊大鄉,經濟強鄉,社會事業,交通,教育,衛生醫療,文化體育,

地理環境

在臨猗縣西北35公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5°東經110°,下轄31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167個居民組。
近年來,全鄉廣大幹群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本鄉實際,緊緊圍繞抓經濟、調結構、興特色、謀招商、辦民營、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結合新農村建設,不斷發展農村經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農民收入逐年提高,鄉村面貌煥然一新,2011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93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651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
角杯鄉全鄉土地面積132平方公里,耕地115326畝,人口39523人,人均耕地2.8畝.轄31個村委會,36個自然村,167個居民組,地勢北高南低,梯次排列,角杯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相傳晉公子重耳出遊受困於此,乾渴難忍,逐伐牛取角,以角為杯:痛飲黃河水,故名“角杯”。明設巡檢司,清設河務局,今境內有魏王寨、樊噲墓遺蹟尚存,作為秦晉交通咽喉,角杯歷來為兵家所奪。
角杯境內屬典型的二坡台地,一鄉兩站,便於灌溉,土地肥沃,物產豐褒。年平均氣溫13.5℃,平均降雨量500mm,平均日照2217小時,無霜期長達220天,且晝夜溫差大,適宜作物生長及養分貯存。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角杯鄉廣大幹群結合本地實際,調整產業結構,經過幾年努力,基本形成了“南藥北棗,西果東桃”的種植格局,發展優質紅富士310500畝,鮮桃基地10000畝,藥材5000畝,冬棗3000畝,成為聞名全國的鮮桃基地和水果之鄉。
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號召全鄉人民,要把角杯建設成“養殖大鄉、鮮桃大鄉、旅遊大鄉,經濟強鄉”。

養殖大鄉

以公司加農戶的方式,發揮沿溝沿坡牧草資源豐富的優勢,以華牛乳業,黃牛基地、豆氏雞廠為龍頭,帶動全鄉養殖業,力爭達到年養豬6800頭,肉雞100萬隻,羊8000隻,養殖戶均增收300元。

鮮桃大鄉

以石彪鮮桃市場為基點,繼續採取“引名種、請名家、建名園、創名牌”的發展戰略,發展鮮桃產業,把角杯的產業優勢做強做大。

旅遊大鄉

尋求相關方面支持,繼續開發吳王古渡,結合境內的樊噲墓等旅遊資源,與陝西處女泉開發區遙相呼應,開發新的支柱產業。

經濟強鄉

抓住農業保基礎,創辦企業奔富路,在充分利用“一鄉兩站”的優勢,開發農業綜合效益的同時,積極開發化工、板全、食品加工三大致富項目,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實行“一站式”服務,“準入制”檢查,創造寬鬆環境,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勞動優勢,招商引資,開發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力爭三年內創建產值500萬,利潤10萬元的企業3個,力爭五年內全鄉人均收入翻一番。

社會事業

交通

該鄉位於黃河沿線,交通便利,與陝西合陽縣隔河相望,省道萬臨路穿鄉而過,齊吳路與洽吳浮橋連線秦晉兩岸。是山西省通往陝西省的重要通道。

教育

境內有示範幼稚園12所、寄宿制國中1所、國小7所,在校學生達2660人。寄宿制國小和國中全部進行加固,達到了省級驗收標準。教學成績連年上升,多次獲得教育部的大力表彰。

衛生醫療

境內有衛生院2所,醫護人員48名,病床70張,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醫療預防保健網路。參加社會養老保險970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38789人,覆蓋率達到98.4%。

文化體育

全鄉有影劇院和文化綜合站各1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31個,村村設有農民文化活動室,建設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文化景觀和文化廣場、小遊園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