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古蹟次壁間郭沫若韻》是近現代末當代初聶紺弩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潼古蹟次壁間郭沫若韻
- 作者:聶紺弩
- 創作年代:近現代末當代初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臨潼古蹟次壁間郭沫若韻》是近現代末當代初聶紺弩的一首詩。
《臨潼古蹟次壁間郭沫若韻》是近現代末當代初聶紺弩的一首詩。臨潼古蹟次壁間郭沫若韻樓台萬樹蒼,一水禍前唐。秦冢無胡亥,鴻門惜項王。亡幽因舉火,捉蔣似牽羊。誰可方扁鵲,使人壽且康。1...
郭沫若詩中所寫的“不僅宮池依舊制,而今民庶盡天王”。老母殿,在驪山西繡嶺第二峰頂端,其前後殿已整修一新,奉祀“驪山老母”,為登山觀景最佳處。每年農曆六月十三至十五日為“驪山老母”廟會,附近民眾絡繹而至,遊人甚眾。計畫於此恢復唐斜陽樓作為一服務部,附設小賣茶座。殿南坪地,設定石凳、石桌以供...
(1).明亮輝耀貌;光彩奪目貌。《詩·陳風·東門之楊》:“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朱熹 集傳:“煌煌,大明貌。” 前蜀貫休《善哉行》:“識曲別音兮,令姿煌煌。” 金王若虛《上周監察夫人生朝》:“煌煌綺羅,洋洋絲竹。” 郭沫若《萬引》:“﹝他﹞坐上電車一直坐到書店門口,店裡已經是燈光煌煌的了。
089臨潼古蹟,次壁間郭沫若韻 贈•答 093步酬查九寒齋題壁 095夏公贈八皮羅士 097步酬懷沙以詩勖戒詩 099步酬敏之見懷 101瘦石六十 103一緣居士丈枉過失迓 105贈老梅 107邇冬五十 109贈雪峰 111贈周婆(二首)113驚聞海燕之變後又贈 115遇有光西安 118秦似夜話 120題《宋詩選注》並贈作者錢鐘書 12...
” 清曹寅《雨霽過滄浪亭遲悔庵先生不至和壁間漫堂中丞韻》:“領略南禪茗一杯, 滄浪亭 上步紆迴。”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四:“ 灕水 很清潔,水流很緩,平穩地在兩岸的山峰中紆迴。” 柯靈《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張舊報》:“ 上海 人民還可能以租界為掩護掙扎著生存,紆迴地戰鬥。”(2).遲緩...
清·曹寅《雨霽過滄浪亭遲悔庵先生不至和壁間漫堂中丞韻》:“領略南禪茗一杯,滄浪亭上步紆迴。”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四:“灕水很清潔,水流很緩,平穩地在兩岸的山峰中紆迴。”柯靈《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張舊報》:“上海人民還可能以租界為掩護掙扎著生存,紆迴地戰鬥。”《明史·朱謙傳》:“是...
據說曾經破譯過甲骨文的考古學家郭沫若也曾對“紅崖天書”頗感興趣,通過研究後,也未得到結果。“貴州長期未得到破譯的紅崖石刻,與水文有無關係?亦可嘗試用水文破解。”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王元鹿在貴州召開的水書文化國際研討會上提出這樣的構想。懸賞破譯 數百年來被視為不解之謎的貴州關嶺“紅崖天書”,儘管屢有“...
貼服是一個現代詞語,拼音tiē fú,意思是馴順,服帖。解釋 (1).馴順;服帖。(2).平貼,平服。出處 《北齊書·厙狄士文傳》:“法令嚴肅,吏人貼服,道不拾遺。”清·趙翼《甌北詩話·李青蓮詩》:“不知 章仇 在 蜀 ,正當 天寶 之初,中外晏安,臣僚貼服,豈有所顧慮!” 郭沫若 《洪波曲》第...
建於清朝、水質堪比華清池的南溫泉,位於重慶南郊花溪河畔風景名勝區內。而它在中國近代史中,或多或少地摻雜著諸多名人效應。陪都時期蔣介石、宋美齡、孔祥熙等常於此溫泳;解放後有朱德、郭沫若、鄧小平等新中國領導、文化名士青睞於此。翻開發黃的老照片,出現得最多的是花溪河與溫泉共景的留影,連同那尊純潔無瑕的...
1962年,郭沫若遊歷沈園時,沈園仍是荒涼不堪,曾作《釵頭鳳》描寫園中的景象。沈園門額“沈氏園”三字即為郭沫若1962年所題。1985年,沈園古蹟區經考古勘探,發現了六朝、唐、五代、宋、明、清的亭閣、磚井、池塘和假山等多處建築遺址。1987年,有關部門依史料記載在遺物基礎上對沈園進行恢復並重建。1993年,...
《游莫乾山》——郭沫若 盛暑來茲頗若秋,紫薇花靜翠篁幽。晨登塔嶺親吳越,夜看銀河貫鬥牛。射擊稚兒欣獲鳥,校讎舊集聽鳴蜩。山居最好勞盤骨,蹬道千尋赴上游。《莫乾山上的風雨》——劉大白 朝朝暮暮,儘是風風雨雨,挾著些云云霧霧,向高山噴噴吐吐。花翻草覆,藤飛樹舞;不管淋漓零亂,顛狂得不由自主...
傅山紀念館,原為同樂亭,創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1964年,經太原市政府批准,在同樂亭原址上,向西擴建三米,其名由同樂亭改為“山西曆代書畫館”,此名匾由郭沫若題寫,後改為“傅山書畫展覽館”“傅山紀念館”。早在一九九二年初,原北郊區委書記范世康就作了打造傅山名人品牌、開發旅遊文化產業、發展...
重慶沙坪壩抗戰名人舊居(張治中舊居、郭沫若舊居和馮玉祥舊居) 3A - 27 重慶潼南大佛寺景區 3A - 28 重慶大渡口南海風情溫泉娛樂園 3A - 29 重慶南川神龍峽景區 3A - 30 重慶南川永隆山森林公園 3A - 31 重慶石柱縣畢茲卡綠宮 3A - 32 重慶江津區黑石山景區 3A - 33 重慶融匯溫泉 3A - 34 重慶石柱黃水藥...
聚仙台旁邊,有一幅福清人施起元(號羅浮仙史,官至廣東督學)的題刻,高1.6米,寬0.98米,題刻內容是:“康熙乙巳蒲月,自黃檗、石竹、獅岩游至仙井,直登絕頂,因步葉文忠公翠壁間韻,用紀勝跡”,題詩一首:游遍融山屐齒忙,聚仙石上泛蒲觴。台依北斗凌高閣,笏立中天壯大荒。授我丹砂顏未老,驚人...
源源不斷地出現在藝術的舞台上。一張小小的窗花剪紙不僅透視出華夏五千前的源遠流長,也透視出一個民族千百年來聲聲不息的企盼與嚮往,它是歷史與現實的完美結合,也是現實與未來的絕妙溝通,正如郭沫若詩中寫到的:“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
趙熙的字,深受當時巴蜀地區人士的喜歡,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爭相觀摹學習,就連趙熙的好朋友林思進(著名詩人)書法也受到趙熙的影響,梁啓超、郭沫若早年也學習趙字。其門生更是無不學趙字周善培、謝持、陶諒生、余中英、向楚、宋師度、遍能大師及同鄉吳祖元等,榮縣人愛好書法者,慣於臨摹他的幾...
現代文學家郭沫若:從字型上看,既有真書的形,又保留了楷書的基本筆法,反映了隸書向真書過渡的痕跡。後世影響 《瘞鶴銘》是南朝石刻書法中最具重要意義的石刻之一。其書法藝術對後世影響很大,為隋唐以來楷書典範之一,被歷代書家推為“大字之祖”。《瘞鶴銘》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碑刻,為書法石刻中的...
曾經為郭沫若主編的《創造》雜誌畫插圖和封面設計。1942年在成都舉辦戲曲人物畫展,郭沫若、茅盾等為之題詞稱讚。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浙江美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上海分會副主席。1957年與李可染一起赴德意民主共和國友好訪問,萊比錫“伊姆茵采爾”出版公司為他出版畫冊。“文化大革命”以後,在上海舉辦《...
匾額,為1973年郭沫若手書;內額“諸葛廬”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所書。後額“南陽諸葛廬”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南陽知府傅鳳颶所書。其建築結構精巧,形制典雅,是中國古建築的典範之作,已經成為南陽武侯祠的標誌性建築。古柏亭 古柏亭 位於草廬左側東部。此處有古柏一株,傳為諸葛...
瞻仰廳正中是陶行知半身塑像,身後上方是宋慶齡題匾“萬世師表”,正面是毛澤東題詞“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屏風正面是陶行知手書“愛滿天下”,背面是江澤民題詞“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促進教育改革”,柱子上是郭沫若手書陶行知名言。陶行知紀念館東眺問政山,南瞰長慶塔,西鄰許國石坊,北附崇一學堂(陶...
1952年榮寶齋轉為國營,並以郭沫若書題墨跡“榮寶齋”為標準的商號字樣。“新記”成立6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榮寶齋在市場經濟的磨礪中逐漸轉型成為集書畫經營、文房用品、木版水印、裝幀裝裱、收藏、出版、展覽、拍賣、典當、教育、培訓、印刷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企業。榮寶齋雖歷經百年的榮辱興衰,人事...
” 郭沫若《牧羊哀話》二:“西望那夕陽光里的金剛,色相莊嚴,雲煙浮動,我的靈魂,早已陶然沉醉,脫殼優遊。”詩詞鑑賞 此題詩共二首,此選其之一;本詩通過樸素平易的語言,簡潔明快的韻律,生動活潑的形象,為我們再現出一幅陶然欣欣的農家樂畫卷。與此同時,也便流露出作者嚮往自然、熱愛生活的真情實感。作者...
陳列方式仍採用壁間鑲石的方法,共收藏展出南陽漢畫像石500餘塊。9月8日,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為漢畫館題寫了館名。再建的漢畫館於10月1日正式開館迎賓。同時在館前放置了兩個漢代大型圓雕時刻—天祿、避邪,並在館前豎立了《漢畫館創修記》碑文。20世紀70年代中期,漢畫像石的館藏量由原先的500...
祠堂大門上高懸的“柳侯祠”金字匾額是當代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的手跡,豪邁奔放,蒼勁挺秀。 門聯為韓愈詩句集結而成,書曰:“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為清末永州知府楊翰所書。 頭進保存有自宋至今的歷代碑刻20餘塊,其中的兩塊“荔子碑”嵌座在中殿最為引人注目處。 右側為南宋嘉定十年...
潮落遠沙群下雁,樹彀高壁獨巢鷹”等詩句。1959年,郭沫若曾登上六和塔賦詩,“登上六和最上層,錢塘江畔嶺縱橫。千年勝跡垂千古,百代遊人盡百生。木筏聯鋪津浪闊,鐵橋飛渡塹雲平我來適見車輪過,俯聽睛空霹靂聲。”陳毅留下“置身如在畫屏中,景色錢塘傲大空”的詩句。典故傳說 據《水滸傳》記載:梁山...
1921年,去日本西京大學進修,與郭沫若相識。十月輯《曼殊上人詩稿》,由亞東圖書館寫本印行。1922年,兼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24年,女子師範大學校長許壽裳被迫辭職,楊蔭榆繼任。楊氏反對新文化,將學生自治會幹事六人揭示開除,遂有拒楊風潮之爆發。先生積極支持學生之正義行動。1925年5月26日先生與馬裕藻,...
草廬前額懸掛“諸葛草廬”匾額,為1973年郭沫若手書;內額“諸葛廬”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所書。後額“南陽諸葛廬”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南陽知府傅鳳颶所書。其建築結構精巧,形制典雅,是中國古建築的典範之作,已經成為南陽武侯祠的標誌性建築。 [28] 古柏亭 古柏亭(2張) 古柏亭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