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余吾驛壁間詩

和余吾驛壁間詩是明代于謙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和余吾驛壁間詩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于謙
作品全文,注釋,

作品全文

煌煌使節下并州,俯仰乾坤豁遠眸。萬里關河迂馬足,十年風雪敝貂裘。
北連河朔風塵靜,東望都門瑞氣浮。車騎紛紛催曉發,一聲雞唱五更頭。

注釋

余吾
古水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境內的 鄂爾渾河 。《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 聞,悉遠其累重於 余吾水 北,而單于以十萬騎待水南,與貳師將軍接戰。”
煌煌
(1).明亮輝耀貌;光彩奪目貌。《詩·陳風·東門之楊》:“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朱熹 集傳:“煌煌,大明貌。” 前蜀貫休《善哉行》:“識曲別音兮,令姿煌煌。” 金王若虛《上周監察夫人生朝》:“煌煌綺羅,洋洋絲竹。” 郭沫若《萬引》:“﹝他﹞坐上電車一直坐到書店門口,店裡已經是燈光煌煌的了。”
(2).顯耀;盛美。《漢書·揚雄傳下》:“明哲煌煌,旁燭之疆;遜於不虞,以保天命。” 宋 沉遘《五言沉沔天隱樓》:“煌煌全盛時,冠蓋充里門。” 清孫枝蔚《房衍公與予見後朝夕不離感贈》詩之二:“ 京雒 何煌煌,相府何潭潭。” 徐遲《財神和觀音》:“他默誦起來了,現在這果真已是篇煌煌的大論文。”
(3).昭彰;醒目。 清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 孔 壁既彰,蝌斗煌煌。” 魯迅《華蓋集續編·有趣的訊息》:“有些報紙上都用了頭號字煌煌地排印著,可以刺得人們頭昏。”
使節
(1).古代卿大夫聘於天子諸侯時所持符信。《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 鄭玄 註:“使節,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諸侯,行道所執之信也。” 宋 徐鉉《南都遇前嘉魚劉令言游閩嶺作此與之》詩:“我持使節經 韶石 ,君作閒遊過 武夷 。”
(2).使者。亦用以稱派駐一方的官員。《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宮,作皇帝璽,丞相、御史、大將軍、軍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 漢 使節法冠,欲如 伍被 計。” 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 川 合東西瞻使節,地分南北任流萍。” 宋王安石《張工部廟》詩:“使節紛紛下禁中,幾人曾到此城東?” 清汪懋麟《和孫屺瞻侍郎見懷原韻》詩:“吏民喧使節,湖海正秋天。”
(3).今特指一國常駐他國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國臨時辦理事務的代表。
并州
古州名。相傳 禹 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 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帶地區。《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州之國……正北曰 并州 ,其山鎮曰 恆山 。
俯仰
(1).低頭和抬頭。《墨子·魯問》:“大王俯仰而思之。” 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星河盡涵泳,俯仰迷下上。” 清鈕琇《觚剩·貞白樓詩》:“俯仰觀幻化,斯理本如此。”
(2).指前俯後仰。《左傳·定公十五年》:“夫禮……將左右周旋,進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封氏聞見記·繩伎》:“伎女以繩端躡足而上,往來倏忽之間,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側身而過者,有著屐而行之從容俯仰者。” 宋洪适《隸續·建平郫縣碑跋》:“隸法雖自 秦 始,蓋取其簡易,施之徒隸,以便文書之用,未有點畫俯仰之勢。” 吳組緗《山洪》十:“ 二官 擠在什物堆里搖著槳,胖敦敦的身體慢慢俯仰著。”
(3).一舉一動。 漢蔡邕《和熹鄧後謚議》:“《鄉黨》敘 孔子 ,威儀俯仰無所遺;彤管記君王,纖微大小無不舉。”如:俯仰由人。
(4).舉動;舉止。《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范雎 恐,未敢言內,先言外事,以觀 秦王 之俯仰。”《北齊書·廣寧王孝珩傳》:“ 孝珩 自陳國難,辭淚俱下,俯仰有節。”《北史·元善傳》:“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風流醞藉,俯仰可觀,音韻清朗,由是為後進所歸。”《資治通鑑·唐代宗大曆十四年》:“選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勞也。今選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書判、簿歷,言詞、俯仰而已。”
(5).周旋,應付。《史記·貨殖列傳》:“盡椎埋去就,與時俯仰,獲其贏利。” 宋曾鞏《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詩:“丈夫舒捲要宏達,世路俯仰多拘牽。” 清龔自珍《秋心》詩之二:“忽筮一官來闕下,眾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傳》:“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論相殺事,何須作書傳雅語!’” 宋歐陽修《〈歸田錄〉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決。” 明 劉若愚《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俯仰今昔,不覺淚下沾襟。” 譚獻《古詩錄序》:“ 庾信 來自 江 南,鬱伊多感,鑑察成敗之由,俯仰身世之故,蓋變風之流也。”
乾坤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辭下》:“ 黃帝 堯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大戴禮記·保傅》:“《春秋》之元、《詩》之《關雎》、《禮》之《冠》《昏》、《易》之《乾》《川》,皆慎始敬終云爾。” 明 何楷 《古周易訂詁》卷一:“《周易》首《乾》《坤》。”
(2).稱天地。《易·說卦》:“乾為天……坤為地。” 漢 班固 《典引》:“經緯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語·執轡》:“裸蟲三百有六十而人為之長,此乾川之美也。” 金 元好問 《自題中州集後》詩之三:“萬古騷人嘔肺肝,乾坤清氣得來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諭鬼》:“豈乾坤兩大中,凶頑任爾。”
(3).稱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 吳 楚 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楊倫 箋注引 董斯張 曰:“考《水經注》: 洞庭 湖廣圓五百里,日月若出沒其中。”
(4).國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詞·浣溪沙》:“竭節盡忠扶社稷,指山為誓保乾坤。” 宋 楊萬里 《得親老家問》詩之二:“乾坤裂未補,簪笏達何榮?” 元 馬致遠 《陳摶高臥》第一折:“治世聖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吳承恩 《寄漁石唐公》詩:“青山已信公真隱,肯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勢,大局。 清 秋瑾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詩:“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陳毅 《過貴陽》詩:“共慶長征人未老, 遵義 會議定乾坤。”
(6).指帝、後。《後漢書·皇甫規傳》:“ 梁太后 臨朝, 規 舉賢良方正。對策曰:‘……陛下體兼乾坤,聰哲純茂。’” 王先謙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臨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體兼乾坤。”
(7).玄虛;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黃繡球》第十回:“ 黃通理 道:‘你怎樣去了就將近一天?又同那尼姑們弄些什麼乾坤出來?’ 黃繡球 拍掌大笑說:‘這個乾坤大著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關河
(1).指 函谷 等關與 黃河 。《史記·蘇秦列傳》:“ 秦 四塞之國,被山帶 渭 ,東有 關 河 ,西有 漢中 。” 張守節 正義:“東有 黃河 ,有 函谷 、 蒲津 、 龍門 、 合河 等關。”《宋書·范泰傳》:“近者東寇紛擾,皆欲伺國瑕隙,今之 吳 會 ,寧過 二漢 關 河 ,根本既搖,於何不有。” 唐 章碣 《焚書坑》詩:“竹帛煙銷帝業虛, 關 河 空鎖 祖龍 居。”
(2).關山河川。《後漢書·荀彧傳》:“此實天下之要地,而將軍之關河也。” 宋 陳師道 《送內》詩:“關河萬里道,子去何當歸。” 清 張際亮 《送雲麓觀察督糧粵東》詩:“空山冰雪臥懶出,征旆關河送敢負?”
馬足
(1).馬的足。《新唐書·歸登傳》:“ 登 性溫恕,家僮為馬所踶,笞折馬足, 登 知,不加責。”《宋史·韓世忠傳》:“背嵬軍各持長斧,上揕人胸,下斫馬足。”
(2).馬的足力。《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孫子 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 漢 張衡 《東都賦》:“馬足未極,輿徒不勞。”
(3).指破綻。 周克芹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三章:“她是想支吾了事,怕老漢尋根究底的結果,會把昨晚深夜歸家的馬足露了出來,惹得老漢的又一頓訓斥。”
貂裘
貂皮製成的衣裘。《淮南子·說山訓》:“貂裘而雜,不若狐裘而粹。” 唐 薛逢 《俠少年》詩:“綠眼胡鷹踏錦韝,五花驄馬白貂裘。”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裘》:“服貂裘者,立風雪中,更暖於宇下;眯入目中,拭之即出,所以貴也。” 清 納蘭性德 《於中好》詞:“蕭蕭一夕霜風緊,卻擁貂裘怨早寒。”
河朔
(1).古代泛指 黃河 以北的地區。《書·泰誓中》:“惟戊午,王次於 河 朔。” 孔 傳:“戊午渡 河 而誓,既誓而止於 河 之北。”《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袁紹 ﹞振一郡之卒,撮 冀州 之眾,威震 河 朔,名重天下。” 清 李寅 《書鄴侯傳》詩:“但清 河 朔風塵易,欲掃宮庭枳棘難。” 郭沫若 《前茅·哀時古調四》:“ 河 朔 淮 西一宵盡,滿池鵝鴨可成兵。”
(2)《初學記》卷三引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大駕都 許 ,使光祿大夫 劉松 北鎮 袁紹 軍,與 紹 子弟日共宴飲,常以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於無知。雲以避一時之暑,故 河 朔有避暑飲。”後因以“河朔飲”指夏日避暑之飲或酣飲。 南朝 梁 何遜 《苦熱》詩:“實無 河 朔飲,空有 臨淄 汗。” 北周 庾信 《聘齊秋晚館中飲酒》詩:“欣茲 河 朔飲,對此 洛陽 才。” 清 曹寅 《惜紅衣·東渚荷花》詞:“故人要我, 河 朔飲,深杯未足。”亦省作“ 河朔 ”。 唐 王勃 《夏日宴張二林亭序》:“香杯濁醴,是 河 朔之平生;雄筆清詞,得 高陽 之意氣。” 清 孫枝蔚 《宴集李嗣遠東園分韻得幢字侵字》:“高會追 河 朔,涼風滿北窗。”
風塵
(1).被風揚起的塵土。 漢 焦贛 《易林·坎之鹹》:“風塵暝迷,不見南北,行人失路,復反其室。”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五:“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八章:“遠望 終南山 ,黑黝黝的。近看 渭河平原 ,蒼蒼茫茫,風塵瀰漫。”
(2).比喻戰亂;戎事。《後漢書·班固傳下》:“設後北虜稍彊,能為風塵,方復求為交通,將何所及?” 唐 李端 《代村中老人答》詩:“ 京洛 風塵後,村鄉煙火稀。” 王闓運 《陳夷務疏》:“臣竊觀古今史籍所紀,及近歲自庚子至於庚申二十年中,每有邊竟風塵之憂。”參見“ 風塵之警 ”。
(3).塵世,紛擾的現實生活境界。 晉 郭璞 《遊仙詩》:“高蹈風塵外,長揖謝 夷 齊 。” 唐 皇甫冉 《送朱逸人》詩:“雖在風塵里, 陶潛 身自閒。” 清 王源 《劉處士墓表》:“落落攝敝衣冠,躑躅風塵中。”
(4).宦途,官場。 晉 葛洪 《抱朴子·交際》:“馳騁風塵者,不懋建德業,務本求己。” 宋 沉遘 《五言送劉泌歸建州》:“東都宦遊客,風塵厭已久。” 明 唐順之 《題東石草堂圖贈黃松江》詩:“ 松江 太守好靜者,跡在風塵心在野。”
(5).塵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而為執政所患,隨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治,微染風塵,便乖肅正。” 唐 戴叔倫 《贈殷亮》詩:“山中舊宅無人住,來往風塵共白頭。”《紅樓夢》第一回:“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
(6).謂行旅辛苦勞頓。《藝文類聚》卷三二引 漢 秦嘉 《與妻書》:“當涉遠路,趨走風塵。” 唐 方乾 《送喻坦之下第還江東》詩:“風塵辭帝里,舟楫到家林。” 何其芳 《樹陰下的默想》:“他更加瘦弱而我則帶著風塵之色。”
都門
(1).京都城門。《漢書·王莽傳下》:“兵從 宣平城門 入,民間所謂 都門 也。” 顏師古 註:“ 長安 城東出北頭第一門。” 唐?>韓愈《豐陵行》詩:“羽衛煌煌一百里,曉出都門葬天子。” 宋柳永《雨霖鈴》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2).都中里門。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 元皇帝 時,廷尉 張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門,早閉晚開。群小患之。”
(3).借指京都。 元揭傒斯《送宋少府之官長洲》詩:“白髮 長洲 尉,都門萬里船。” 清顧炎武《送王文學麗正歸新安》詩:“兩年相遇都門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忽有 崔元素 者,投一刺, 劉 接見。詢其邦族,曰:‘ 山東 臨胊 秀才也,游都門二十年矣。’”
瑞氣
瑞應之氣。泛指吉祥之氣。《晉書·天文志中》:“瑞氣:一曰慶雲。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雲,亦曰景雲。此喜氣也,太平之應。二曰歸邪。如星非星,如雲非雲。或曰,星有兩赤彗上向,有蓋,下連星。見,必有歸國者。三曰昌光,赤,如龍狀;聖人起,帝受終,則見。” 宋 史浩 《瑞鶴仙·元日朝回》詞:“靄祥煙瑞氣,青蔥繚繞。” 明 王世貞 《鳴鳳記·鄒林遊學》:“文光瑞氣連天碧,樓閣功勳先世澤。” 陳毅 《楊家嶺集團祝壽》詩:“諸兄壽五十,瑞氣放光芒。”
車騎
(1).猶車馬。《禮記·曲禮上》:“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史記·張儀列傳》:“大王之威行於 山東 ,敝邑恐懼懾伏,繕甲厲兵,飾車騎,習馳射,力田積粟,守四封之內,愁居懾處,不敢動搖,唯大王有意督過之也。” 宋梅堯臣《依韻和劉察院送客回過潩水馬上有作》:“車騎踏春堤,翛然思如濯。” 清顧炎武《河上作》詩:“車騎如星流,衣裝兼橐駝。” 董必武《初到承德寓避暑山莊》詩:“年年避暑到山莊,扈駕車騎警蹕忙。”
(2).用作對人的敬稱。 宋蘇軾《與蒲誠之書》之四:“聞車騎已在二曲,即見風采,喜慰可知。” 宋 沉遼《七言奉送潤守之永靜》:“今年 江 南秋已半,出送車騎 江 之陽。”
(3).戰車戰馬。猶今之騎兵。《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匈奴 聚兵 樓煩 西北, 漢 令車騎擊破 匈奴 。”《漢書·惠帝紀》:“七年冬十月,發車騎、材官詣 滎陽 ,太尉 灌嬰 將。” 顏師古 註:“車,常擬軍興者,若近代之戍車也。騎,常所養馬,並其人使行充騎,若今武馬及所養者主也。”
(4).將軍的名號,即車騎將軍。《漢書·佞幸傳·淳于長》:“及 長 當就國,立嗣子 融 從 長 請車騎。”
(5).用以指代曾為車騎將軍者。 唐李益《塞下曲》:“請書塞北 陰山 石,願比 燕然 車騎功。”《資治通鑑·漢靈帝中平六年》:“殺大將軍即車騎也,吏士能為報讎乎?” 胡三省 註:“時 苗 為車騎將軍。”
紛紛
(1).亂貌。《管子·樞言》:“紛紛乎若亂絲,遺遺乎若有從治。” 宋王安石《桃源行》:“ 重華 一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 秦 。” 明 沉采《千金記·封王》:“過長亭短亭,亂紛紛道蔽旌旗影。” 沙汀《航線》:“於是他們便紛紛嘈吼起來。”
(2).眾多貌。 晉陶潛《勸農》詩之三:“紛紛士女,趨時競逐。” 宋蘇軾《論會於澶淵宋災故》:“ 春秋 之際,何其亂也。故曰 春秋 之盟無信盟也, 春秋 之會無義會也。雖然,紛紛者天下皆是也。”《紅樓夢》第二九回:“ 榮國府 門前車輛紛紛,人馬簇簇。” 茅盾《色盲》五:“但在電車又停了時,許多人紛紛下去,他亦惘惘然跟著走到馬路上。”
(3).煩忙;忙亂。《孟子·滕文公上》:“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 唐元稹《餘杭周從事以十章見寄詞調清婉難於遍酬聊和詩首篇以答來貺》:“擾擾紛紛旦暮間,經營閒事不曾閒。” 宋王安石《尹村道中》詩:“自憐許國終無用,何事紛紛客此身。”
曉發
白髮。 南朝 齊謝朓《冬緒羈懷示蕭咨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寒鐙耿宵夢,清鏡悲曉發。” 唐趙嘏《寒塘》詩:“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 唐羅隱《冬暮寄裴郎中》詩:“曉發星星入鏡宜,早年容易近年悲。”
雞唱
亦作“雞唱”。 猶言雞鳴、雞啼。 唐劉禹錫《酬樂天初冬早寒見寄》:“霜凝南屋瓦,雞唱後園枝。” 宋文天祥《聞雞》詩序:“自入北營,未嘗有雞唱;因泊 謝村 ,始有聞。”《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安老爺 心中有事,天還沒亮,一覺醒在枕上,聽得遠寺鐘敲,沿村雞唱。”
五更頭
天將明時。 唐顧況《洛陽早春》詩:“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頭。” 元 湯式《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套曲:“搵香腮,直問到五更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五更頭,做一夢,夢見相公, 再 娶王家小娘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