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概況,歷史沿革,建築時間,建築風格,建築過程,教堂面積,教區管理,開教先驅,紅色文化,抗戰時期的避難所,臨沂天主教診所與華東局機關,新四軍軍部舊址,後繼有人,進展情況,價值深遠,
教堂概況 【
英文 名稱】The Cathedral of Linyi Diocese
【所處路段】市區蘭山路中斷(
王羲之故居 北門斜對過)
教堂寬18米,長43.8米,鐘樓高36米,是臨沂城
歷史文化 的象徵,是建國前臨沂市最高的建築。
歷史沿革 1892年,天主教由德國聖言會韓治泰主教和福神父等人傳入沂州府。教會在沂州府買地建房開展慈善活動,特設西醫門診,這是西醫首次傳入臨沂。
1903年,德國諾廣訓神父聯合比利時和荷蘭等國教會捐資建設臨沂天主教堂,教堂破土動工。
1913年,臨沂天主教堂竣工,名為“聖若翰大教堂”,又在臨沂城北門裡路東舊教堂處修建了“仁慈堂”,該堂前後共收養了200餘名女嬰。
1937年9月,臨沂教區正式成立,教堂設為主教座堂。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臨沂實行
三光政策 ,先後有3000多位難民跑到教堂避難,在教會的關照下使他們免遭日軍的屠殺。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研究決定成立華東局,饒漱石任書記,陳毅、黎玉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天主教堂對過,新四軍的軍部設在天主教堂的後院,陳毅、粟裕、黎玉等領導的宿舍、指揮部會議室和各部機關辦公室均設在南堂的後院、東院和南院二樓。
1953年9月4日,《臨沂大眾》報紙誕生於臨沂天主教堂北樓。
1958年由於社會運動,神父、修女相繼離開了臨沂教會,教堂被多家單位或居民占用,一切教務活動被迫暫停。
2010年,教堂被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表彰為“全國首屆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稱號。
2015年7月,臨沂天主教堂、蘭山路新四軍軍部舊址被列為山東省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2019年4月10日,臨沂天主教堂被列為“蘭山區十大文化符號”之一。
建築時間 1903年 破土動工,歷經近十年的時間,於1913年(
民國 二年)工程竣工。由於當時正處在
清 末軍閥混戰年代,這給施工造成了很大障礙,據悉,教堂里的大石柱子是從沂水借
沂河 的“航道”,水運到臨沂的。包括祭台上的
聖母 像和古瓦等,也是從
德國 空運到臨沂的。修建教堂的工程款也是由
德國 、
比利時 和
荷蘭 等國的神長教友們,給予不斷地
捐助 。
臨沂天主教堂 建築風格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
亞平寧半島 上
伊特魯里亞 人的建築技術,繼承
古希臘 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
創新 的一種
建築風格 。
古羅馬 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古羅馬建築的書籍和圖畫在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
義大利 傳教士
利瑪竇 從義大利索來《羅馬古城輿圖》畫冊3卷,存放
北京 耶穌 會圖書館。
臨沂天主教堂大廳 教堂內部為拱形圓頂,雕花柱頭,外部建有高低5個尖塔,正面中間為鐘樓,內設有三個銅鐘,鐘樓上有十字架。這座天主教堂是當時臨沂城最高的建築。教堂正面三門,並附有五塊石碑,上書“天主堂”、“萬有真源”、“掌管天地”、“真主聖殿”、“普照恩光”,由清末刑部主事
王思衍 所寫。大堂共有雕花彩色玻璃窗18個,正門內上方有大型管風琴,該風琴木質結構,文革時期被毀壞。
建築過程 1892年,德國聖言會士魯南代理主教安治泰以及義大利籍福若瑟神父,將天主教信仰從沂水縣王莊傳入沂州府(今臨沂市)。1903年,德國神父諾廣訓來臨沂,在福若瑟神父的指導下,於1905年建成主教府樓群。1907年修建仁慈堂,收養女嬰。1903破土動工,歷盡十年,在籍福若瑟神父指導下,由德國籍諾廣訓神父,藉助德國、荷蘭和比利時等國教友的捐助,於1913年(民國二年),籌資建成了宏偉壯觀的羅馬式臨沂大教堂。
教堂面積 教堂寬17.5米,長43.2米,鐘樓高36米,整體面積為854平方米,可容納1000多人。臨沂教區主教府座堂是當時臨沂城最高的建築物。
臨沂天主教堂 教區管理 1937年由青島教區分出成立沂州教區,即臨沂教區(Linyi Diocese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主教府及主教府座堂設在臨沂城蘭山路。當年九月,德籍萬賓來神父被祝聖為臨沂教區第一任正權主教,主持教區事務。當時教區管理範圍包括:臨沂、郯城、費縣、沂水、蒙陰、臨沭、蒼山、沂南、平邑。(日照、莒縣、沂源後來劃給其他教區)當時有中外籍神父68位,1942年萬主教創立神愛傳教修女會,當時有修女47位,教友兩萬多名。
開教先驅 開教先驅為德國的安治泰主教和義大利籍的福若瑟神父,於1892年將
天主教 傳入
沂州府 。[福若瑟神父簡歷]:1852年4月15生於奧國提羅爾(今意國)1875年7月25晉鐸1878年加入聖言會。1879年4月20來華在山東
魯南 一帶傳教,以中國聖言會會長及副主教身份,為福音的傳播備受艱苦。1908年1月28逝世(來華時魯南一帶信友只有158人,逝世時信友已增至四萬五千餘人)。1975年10月19列入真福品,2005年列入聖人。
福神父說“我是中國人,我熱愛這個文明古國以及他的百姓。在中國傳教必須愛慕中國人,我願為中國生我願為中國死。”
紅色文化 抗戰時期的避難所 在臨沂城淪陷前兩三天,日軍飛機每天都對城裡狂轟濫炸,日甚一日。其中一枚炸彈投到北大街路南王貞一的雜貨店防空洞裡,洞內避難的30 多口老小全被炸死。
西門裡蘭山路天主教堂內,擠滿了前來避難的難民。當時,由於日本和德國是
同盟國 ,所以,德國人理所當然就擁有
免死牌 。正因為當時,天主教堂由德國傳教士服務管理,他們把德國旗高高的插在了教堂鐘樓上以作標記,為避免日軍飛機的轟炸。可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就在人們以為躲進教堂就萬無一失的時候。“突然,一架敵機從教堂上空呼嘯而過,一枚炸彈落在了教堂的西南側塔尖上,當時,教堂西南側屋面被炸開,教堂內外有 300 多難民被炸死炸傷。其中,正在教堂內
祈禱 的尤姑娘(蘭山南坊湯家屯人,自幼信奉天主,並立志守貞服務教會),當場被炮彈皮炸死,血肉橫飛,濺在了教堂從南面數第二根石柱上。直到今天,尤姑娘的血跡依然隱約可見。
臨沂天主教堂
教堂里德國籍的神父們看到教堂被炸,個個
氣憤填膺 ,他們沒想到日軍竟敢轟炸教堂。為了保障教堂神長教友和難民們的安全,神父們到青島日本領事館交涉。結果,日本以誤炸為名,向臨沂天主教堂
賠禮道歉 ,並賠款重新修復教堂。
4月21日,臨沂淪陷。日寇鐵蹄踏進臨沂城,馬上施行了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軍在臨沂城的血腥大屠殺持續時間之長、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他們挨家挨戶掃蕩屠殺,老百姓紛紛越牆逃命。
居住在教堂後面100多歲高齡的夏全貞守貞姑娘回憶說:“當時臨沂城裡極為恐怖,大街上到處是日軍的崗哨,很多老百姓聽說日本人怕德國人,於是紛紛湧入西門裡(今蘭山路)天主教堂。包括地下室、大教堂、西側修女院育嬰堂以及蘭山路南教會診所等地方,被城裡的百姓擠得水泄不通,以至於教堂院兒大門都難以關上,僅教堂門外擠不進來的難民,就多達好幾百人。一時間,臨沂天主教堂成了老百姓的避難所。凡是教堂門外的難民,都慘遭日寇殺戮,蘭山路頓時血流成河。教堂門裡的難民幸免於難。
由於教堂里全是難民,擠得連插腳的空都沒有。雖然時值陽春三月,但是,根本沒有微風細雨,到處都是血雨腥風。本堂杭神父(德國籍)看到日寇滅絕人性的
滔天罪行 ,很想設法制止,怎奈能力有限,力所能及的只是想方設法地解救難民。他親自安排信友輪流值班,為難民盛湯送飯,披衣蓋被。教堂門外,不時傳來機槍的掃射聲和遇難百姓悽慘的喊叫聲。
血洗臨沂城紀念碑 一日,一夥日軍小分隊路過西門裡天主教堂時,停了下來。他們不敢進教堂殺人,於是,站在教堂門外,誘騙難民走出教堂大門,然後,再用刀槍屠殺。老百姓嚇得硬往教堂院門裡擠。教堂看門的先生,趕緊將此事告知了神父。德國籍的杭神父聽說後,非常氣憤,好不容易穿過人群,擠到教堂大門口。恰巧看到一個日本兵正端著刺刀,以下流低級的語言,對著教堂門裡的避難婦女說話:“花姑娘的,出來!”此時,杭神父(1930—1953在臨沂教區服務)走上前去,對著那個日本兵“啪啪”一既耳光,日本兵一看眼前站著的大鬍子德國神父,雖然殺人不眨眼,但此時也沒敢出聲,平時,他們見到德國神父都是先行軍禮以示尊敬的。故此,挨了打,也沒敢反抗,只是迅速地一低頭“嘿”了一聲,就趕緊扛著槍,與其他日本兵排成隊,離開了教堂。
據老人回憶:躲藏在臨沂蘭山路教堂、南堂、北堂(北門裡路東)的難民,約計4000人左右。
在教堂後面居住的孫建芝老人回憶說:“當時她帶著兩個女兒走投無路,日本兵要侮辱她和兩個女兒,幸虧及時躲進天主教堂避難,才躲過此劫。”
在蘭山公寓居住的王氏回憶說:“當時,有很多人為了逃命,東奔西跑的,後來,躲到天主教堂避難。由於,教堂內難民太多了,糧食和衣服都不夠用。有的人就冒著生命危險,偷偷地走出教堂大門,回家拿東西,結果,在來回的路上,又死在了日軍的槍下。有的為了保命,請神父在後面跟著,實際上是保護著,回家取物。這樣,即拿回了東西,又保全了性命。”某難民瑞路,姓什麼,記不清了,看到了日軍殺人的可怕場面,嚇得欲跳井尋死,幸虧被教堂的人救起,帶回天主教堂避難,後來,他全家人都領洗信教。”
日軍在教堂門外大聲地叫囂,只能在外面殺人,但是,面對教堂內的難民,卻不敢輕舉妄動。
至今依然健在的陳瑞霆老將軍的兒媳,在2010年3月中旬,從北京來臨沂,到達天主教堂時,非常親切地參觀了一遍。她說她是臨沂人,媽媽尊名何雲,兵荒馬亂的年代,自幼是孤兒,由臨沂天主教堂撫養長大。媽媽常對她說,那時,教堂里全是難民以及被教堂收養的女孤兒。她指著二層樓的一間房子告訴我們,她的丈夫,也就是陳瑞霆老將軍的兒子,就是在臨沂教堂大概這個地方出生的,感覺非常親切。
臨沂天主教診所與華東局機關 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任命
陳毅 兼山東軍區司令員、山東分局副書記,
黎玉 代理山東分局書記。
當時,陳毅到山東屬重大機密。因此,他與駐臨沂天主教堂的
羅榮桓 會面,不是在盛大的歡迎、歡送大會上,而是在一座教堂後面警備森嚴的普通房子裡。身體不佳的羅榮桓不顧病痛,連續幾天向陳毅詳細介紹了山東的形勢、周圍的敵情、自己的看法和今後意見。
1945年 10月28日,饒漱石抵達臨沂,華中局與山東分局留下的一部分機關合併為中共華東中央局。華東局機關駐在臨沂城西門裡路南原德國醫院的舊房子裡。
天主教醫院坐落在臨沂教區主教府座堂對過,當時,由德國籍康米爾修女擔任醫院院長,本院在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救治了很多傷病員。特別是1947年5月13日,有陳毅軍長指揮的孟良固戰役打響,萬賓來主教由青島回到臨沂教區主持耶穌復活節。當時,臨沂教區神愛修女會德國籍修女康米爾院長,偕同教會診所40多名修女和護士,救助了無數從前線負傷的解放軍戰士。另外,曾在教堂路南教會醫院學習醫學的天主教守貞姑娘孫蘭修,在
孟良崮戰役 中,為數以千記的傷病員做過外科手術,解放後被評為沂南縣磚埠鎮衛生院院長。
自從1953年以後,由於社會運動頻發,教會教務活動暫停,房地產被沒收或占用,路南教會的南堂,占地20多畝,被臨沂市電影發行公司占用多年。2004年市政府投資擴建王羲之故居,按照市規劃,房屋被拆除,併入故居。)
今天,雖然我們昔日的教會南堂及修女診所還沒有得到恢復,但是,天主教診所“救死扶傷,大愛無垠”的博愛精神,卻應由我們這一輩來繼承和發揚。我們要知道,今天我們臨沂人民的美好生活,確實是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
新四軍軍部舊址 1945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抗日戰爭勝利後,羅榮桓在臨沂天主教堂主持了抗戰勝利慶祝大會。由於國內形勢發生突變,中共中央在9月19日《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指示中,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總方針,決定從山東調兵數萬人急進東北,新四軍江南主力北撤,一部分進入山東,決定陳毅、饒漱石到山東工作,羅榮桓赴東北。
1945年10月4日下午,新四軍軍部由江蘇盱眙縣千棵柳村遷至臨沂城蘭山路天主教堂後院二層樓的一樓(建於1905年),住宿全在路南的南堂。羅榮桓身體狀況不佳,依然向陳毅介紹當時山東的形勢及部隊情況,共同研究了堵擊徐州國民黨軍隊北上的作戰方案,接著離開山東去東北,陳毅主持工作。當時,臨沂教區教務正常開展。
1945年10月12日,中央軍委電示陳毅、黎玉等,截斷津浦鐵路,阻止頑軍北上,以保衛解放區。1945年10月15日,津浦前線指揮部成立,陳毅任司令員,黎玉任政委,指揮津浦路戰役,12月27日戰役結束,取得了殲敵2.8萬餘人的重大勝利。
1946年1月7日,中央軍委正式決定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統一指揮山東和華中部隊。新四軍軍長陳毅兼任山東軍區司令員,饒漱石任政委,副軍長張雲逸兼任副司令員(4月羅炳輝任第二副軍長兼第二副司令員,由於上樓不便,住營房巷一胡姓居民家),黎玉任副政委、陳士榘任參謀長,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軍部和司令部仍舊駐天主教堂後院。教堂門前掛“新四軍軍部”、“山東軍區司令部”兩個牌子(當時,陳毅到臨沂是絕密,不可能在教堂門前掛這兩塊牌子,很可能是在教堂後院二層辦公樓門前)。軍部和軍區領導還有
粟裕 、劉瑞龍、
譚震林 、
曾山 、黎玉、
袁仲賢 和
唐亮 等。在國共兩黨宣布自1月13日停戰後,陳毅等負責同志先後在臨沂會見北平軍調處徐州、濟南執行小組美國、國民黨和中共方代表,並赴
濟南 、
徐州 ,在談判桌上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堅決鬥爭。6月下旬,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全面內戰隨之爆發。在陳毅等直接指揮下,山東軍民奮起自衛還擊。7月下旬,新四軍軍部名義上仍在臨沂城,實際上常活動於城郊的高都、楊莊一帶。7月27日,陳毅指揮山東野戰軍發起朝陽集戰鬥,殲敵5000餘人。繼之,赴華中會商淮北作戰和指揮華中野戰軍展開漣水保衛戰。9月23日,山東、華中兩個野戰軍指揮部奉中央軍委電命合併,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12月15日至19日宿北戰役後,陳毅回到臨沂。這時,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司令部等領導機關已遷到城東北郊、沂河東岸的臨沂縣前河灣村(今屬臨沂市
河東區 九曲街道),陳毅夫人
張茜 住在該村鐘維均家。
新四軍軍部駐在臨沂天主教堂長達一年零兩個月,天主教堂為給新四軍軍部指揮作戰,創造了有利的環境,為全國的解放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臨沂天主教堂建於1913年,現為臨沂市天主教愛國會和天主教臨沂教區主教府所在地。)
後繼有人 臨沂解放後,臨沂教區事務由仲偉傑代理主教接管,直到一九九二年去世。
房興耀主教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房興耀 代理主教由兗州教區趙鳳梧主教主禮,濟南教區郭傳真主教、周村教區馬學聖主教襄禮祝聖 ,成為臨沂教區第二任正權主教(臨沂唯一全國
政協委員 ),主持教區事務。
房興耀 主教成為當時中國天主教
主教團 最年輕的主教。
臨沂市三區九縣,分五個片區,每個片區都有一位本堂神父從事牧靈管理。本教區現有兩位執事,另有三位修生就讀於北京 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所轄教區範圍包括:
蘭山 、
羅莊 、
河東 、
蒼山 、
郯城 、
費縣 、
臨沭 、
蒙陰 、
平邑 、
沂南 、
沂水 和
莒南 ,全教區現有教友約六萬人。
進展情況 臨沂教區主教府座堂是臨沂城歷史的見證。從1913年教堂工程竣工後,經歷了36年的戰爭洗禮。還有文革前後20多年的風吹雨打,真可謂飽經風霜。
1985年聖誕節,黨和國家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臨沂教堂及部分教產得以發還。1986年由中央撥款修復大教堂,十字架重新立於臨沂上空。
2006年,在教區
房興耀 主教的積極爭取下,由中央及省市分別兩次撥款近百萬元,加上各地神長教友捐款30多萬元,由曲阜古建工程隊承接教堂維修工程,予以原貌加固維修。同時,重新恢復了教堂頂後面的兩個鐘樓尖塔,使臨沂大教堂宏偉壯觀的舊顏再次展現。
2007年,由中央決定並撥專款300萬元,山東省政府撥款100萬元,批准恢復重建臨沂教區主教府,臨沂市政府給予費用寬免及房產落實幫扶多達200多萬元,經過有關部門的手續批准,於10月16日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由山東九鼎建築公司承建的臨沂主教府工程,歷經近三年的施工建設,於2010年12月基本建成,分主教府主樓,主教府前樓和主教府後樓三部分。計畫年底進入初步驗收階段。由於天氣原因,主教府剪彩儀式繼續延時,計畫2011年9月舉行。屆時,一個羅馬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臨沂教區主教府大院,即將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同時,建於1905年的神父樓,為了與主教府對稱,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也在12月上旬進行了原貌修繕,增添了羅馬式拱形窗框,同時,刷外牆磚漆,令人感覺格外古樸典雅。
臨沂教區目前有一位主教,8位神父,20多位修女,5萬多教友,教區在房主教的帶領下,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特別在牧靈福傳方面,同時,引進
德國米索爾基金會 資金幫扶山區打井,解決老百姓吃水灌溉項目, 得到了“山東省最具影響力慈善獎”榮譽,我們號召教友們為幫助特困家庭及學子上學和捐資支援災區捐款達60萬元左右。如今,我們幫扶費縣山區打井項目於2011年8月3日正式啟動。
在市局的指導下,參與創建和諧教堂,受到國家及省市政府的表彰,我們教區的管理正在朝著“規範化、制度化”的道路邁進。
各位領導、各位兄弟教區、宗教界的朋友及社會各界朋友,天主教臨沂教區歡迎您!
價值深遠 臨沂主教府座堂距離全國排行第三的批發市場只有百步之遙。是中西文化藝術交流的聖地。無論建築、
繪畫、雕刻、書法都令人讚不絕口。交通便利,環境幽雅,與旅遊、貿易、醫療、教育、衛生熔為一
體。她作為臨沂市區的一方淨土 ,願以“ 榮主益人 ”為宗旨,為了構建和諧社會,以及臨沂城美好
的明天而積極進取,再創輝煌!
[開放時間 ] 每周六,周日及法定節日
[乘車路線] 乘坐k5路在王羲之故居北門下車;北城新區可以乘坐BRT、B-1、K87路,在蘭山區第二人民醫院下車向西200米.
[彌撒時間] 主日 早上夏季5:30/冬季6:00,上午9:30,下午5:30
平日 早上5:30拉丁文彌撒,6:15中文彌撒.
[行政機構] 臨沂教區主教府
[活動場所] 臨沂教區擁有大小教堂80多處,加上聚會點共有300多個.
[團體簡介] 教區總堂下設幾個分組:
1 臨沂主教府座堂和平歌唱團
2 臨沂教區聖愛樂隊
3 教區總堂福傳接待組
4 教區總堂讀經班
5 教區總堂輔祭班
6 教區總堂大節日服務組
7 教區總堂聖物組
[慈善機構] 臨沂教區社會服務辦公室,是在市政府民族宗教局指導下,天主教臨沂教區與德國米索爾
基金會 作為合作夥伴,引進外資,用於沂蒙山貧困山區飲水項目.2005年至2008年,引進外資100多萬元,
全部用於打井吃水灌溉項目.同時,主教帶領辦公室人員還從其他基金會等渠道,爭取10幾萬元,親自爬
山入戶,把助學金交給貧困學生.收到社會各界好評.
[捐款救災] 2008年教區號召廣大教友捐款18萬元,全部通過市民政局,匯到汶川地震災區 臨沂教區向
災區捐款捐物累計資金100多萬元.
[主管部門] 臨沂市民族宗教局 地址:臨沂市南坊新區行政中心
[信仰宗旨] 本著基督博愛的精神,努力傳揚耶穌的福音,藉助榮主益人的善言善行,服務社會,造福
人群.在教會中作好教友,在社會上作好公民.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敬天愛人,實踐仁愛.
以聖經為依據,為人解答人生問題:生從何來?死歸何處?人生有何意義?提醒並幫助世人,得升天堂
,免下地獄.昭示人類,學會敬畏自然,曉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用錢財,多多積德行善. 按照天理良
心的指引,活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