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

《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是南宋詞人史達祖所作的一首詞。詞人在上片回憶往昔泛舟游西湖的生活,下片轉入對當前的歌妓舞女的描述,抒發了歲月流逝、少年豪興無存的悲慨,表達了對舊日時光的眷戀。全詞言淺意深,風格悲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史達祖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仙
版本一
倦客如今老矣,舊時可奈春何!幾曾湖上不經過。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
遠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枉教裝得舊時多。向來簫鼓地,猶見柳婆娑
版本二
倦客如今老矣,舊時可奈春何!幾曾湖上不經過。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
遠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枉教裝得舊時多。向來歌舞地,猶見柳婆娑。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等。雙調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韻。
②倦客:詞人自指。
③南陌:遊樂之地。
④翠樓:詞中指妓館歌樓。
⑤婆娑(suō):盤旋起舞。

白話譯文

倦客如今已老矣,而春天還像舊時一樣,每年都如期來到人間。可是我的心情已與過去大不相同,只能發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嘆了。回憶以前經常在西湖一帶泛舟西湖,觀景看花,飲酒聽歌,幾無虛日。
雲見芳草觸動愁思,不免憶起著春羅湘裙的歌童舞女。現在的一些歌妓舞女,她們打扮得比舊時歌伎舞女更加嬌艷。西湖邊上的婀娜柳枝臨風婆娑而舞,只能令人追憶當年之歌喉舞腰而已。

創作背景

權臣韓侂胄當國時,詞人是他最器重的堂吏,負責幫他起草文書。宋寧宗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舉兵北伐,並敗兵而回,詞人受到牽連,被免職,發配邊疆。根據張鐓在嘉泰元年(1201年)辛酉所作的《梅溪詞序》推斷,詞人失勢之時應該已近五十歲。《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當作於詞人被罷免、失勢之後。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首句“倦客如今老矣”,詞人自稱“倦客”,是由於經歷了生活的挫折,對人世產生了厭倦情緒的緣故。“舊時可奈春何”,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但詞人的心情卻不同於往年,感嘆的意味很重。下文轉入回憶。“幾曾湖上不經過。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說往年經常在西湖一帶游賞觀光,幾無虛日。“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是全詞中最精采的語句。它用華麗的字面勾畫出了一幅由色彩、聲音和動態所組成的形象鮮明的生活圖景,概括了詞人過去那段看花賞景、飲酒聽歌的繁華熱鬧的生活經歷。
寫到下片,詞人又把回憶的內容集中在歌妓之類的人物身上。“遠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兩句,由牛希濟生查子·春山煙欲收》“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演化而來,詞人著意增添了“愁”“憶”兩個字,從而使他重新寫出來的詞句的抒情色彩更加濃烈,抒情作用也更加直接。“枉教裝得舊時多”一句,起著由回憶過去轉到述說當前的過渡和連線的作用,儘管現在仍可看到一些裝飾得比舊時模樣更好的歌妓舞女,但卻引不起詞人舊日的歡快情緒了。結尾的“向來歌舞地,猶見柳婆娑”要與上片的“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兩句合看,因為它們之間有聯繫,也有對比,而從中展示的則是一種由於今昔變化而引發出來的感嘆與悲傷。
從風格看,這首詞只是繼承了唐五代北宋以來的婉約派詞風,境界比較狹窄。但煉詞造句,頗為出色,尤以上片結尾二句“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值得稱道。全詞以感嘆直人,以柳婆娑作結,中間插入昔時醉酒、騎馬、聽歌的回憶,虛實相間,反覆烘染,感傷情味較濃。

名家點評

清代詞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臨江仙》結句云:“枉教裝得舊時多,向來蕭鼓地,猶見柳婆娑”,慷慨生哀,極悲極郁,較“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之句,尤為深至。此種境界,卻是梅溪獨絕處。
清代詞人況周頤蕙風詞話》:“幾曾湖上不經過。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下二語人人能道,上七字妙絕,似乎不甚經意,所謂來得容易卻艱辛也。
近代詞學家吳世昌詞林新話》:此詞之沉痛,尤在“向來簫鼓地,猶見柳婆娑”一聯。

作者簡介

史達祖(1163—約1222年),南宋詞人。字邦卿,號梅溪,汴(今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受黥刑,死於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為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