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歌詞
束髮讀詩書,修德兼修身
仰觀與俯察,韜略胸中存
躬耕從未忘憂國,誰知熱血在山林
鳳兮鳳兮思高舉,世亂時危久沉吟
鳳兮鳳兮思高舉,世亂時危久沉吟
茅廬承三顧,促膝縱橫論
半生遇知己,蟄人感興深
明朝攜劍隨君去,羽扇綸巾赴征塵
龍兮龍兮風雲會,長嘯一聲抒懷襟
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壠畝民
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
(合唱)天道常變易,運數杳難尋
成敗在人謀,一諾竭忠悃
丈夫在世當有為,為民播下太平春
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壠畝民
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壠畝民
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
人物生平
躬耕隴畝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
諸葛玄病逝;
漢獻帝已從長安
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
曹操的
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
梁父吟》,又常以
管仲、
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只有好友
徐庶、
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人稱“
臥龍”。他與當時的
襄陽名士
司馬徽、
龐德公、
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
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
隆中對》原名《草廬對》,是
東漢末年諸葛亮與
劉備初次會面的談話內容,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
新野的劉備在
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
隆中草廬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
諸葛亮,第三次終於得見。《
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
荊州為家,再取
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劉備集團之後的種種攻略皆基於此。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原文
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
諸葛孔明者,
臥龍也,
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
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
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
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富,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
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
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赤壁大戰
當時,
劉表之妻
劉琦後母蔡氏屢進讒言,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
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之計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
申生在內而危,
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
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
黃祖被
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
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劉備到達
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
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客,與
魯肅結為朋友;到達
柴桑後,諸葛亮面見
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
諸葛亮,
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
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
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
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
曹軍遠來疲弊,追
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
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
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
周瑜、
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隨軍回到
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
赤壁遭遇孫劉聯軍
火攻,軍中又發生
瘟疫,故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
劉備於十二月平定
荊南四郡,任命
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
建安十六年(211年),
益州牧劉璋派法正、
孟達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
關羽、
張飛、
趙雲等鎮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
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
軍師將軍,署
左將軍府事。
每當
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
足食足兵,如
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
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年),群臣聽到
漢獻帝被害的訊息,勸已成為
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
耿純遊說
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
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
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託孤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
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
永安,
諸葛亮大嘆:“可惜
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
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
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
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
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
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
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
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
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
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
南中地區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
鄧芝及
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
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
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
緬甸北境八莫)討伐
雍闓、
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
馬謖的建議,以
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
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
蜀漢在
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了
北伐的基礎。
北伐
1、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
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
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
街亭。
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諸葛亮出
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圍
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
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年)春,
諸葛亮遣
陳式攻
武都(今甘肅省
成縣周邊)、
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
雍州刺史
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年)秋,
魏軍三路進攻漢中,
司馬懿走西城(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
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東)、
赤坂(今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地,
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
魏延、
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
費曜(瑤)、
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
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5、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
祁山,始以木牛運。時
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
上邽(今甘肅省
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諸葛亮使魏延、
高翔、
吳班赴拒,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於是
宣王司馬懿退還保營。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
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6、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
斜谷道,據
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期間諸葛亮既屢屢遣使者下戰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
宣王司馬懿,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並以“千里請戰”的妙計平息將怒。 病逝五丈原 八月,諸葛亮病故於
五丈原。
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嚇走活
仲達”一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是
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於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並未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