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體微粒(colloid particle)是2012年公布的海洋科學技術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體微粒
- 外文名:colloid particle
- 所屬學科:海洋科學技術
- 公布時間:2012年
- 審定機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膠體微粒(colloid particle)是2012年公布的海洋科學技術名詞。
膠體微粒 膠體微粒(colloid particle)是2012年公布的海洋科學技術名詞。公布時間 2012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海峽兩岸海洋科學技術名詞》。
納米粒子是指粒度在1—100nm之間的粒子(納米粒子又稱超細微粒)。屬於膠體粒子大小的範疇。它們處於原子簇和巨觀物體之間的過度區,處於微觀體系和巨觀體系之間,是由數目不多的原子或分子組成的集團,因此它們既非典型的微觀系統亦非典型的巨觀系統。1959年末,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在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納米概念,...
《光致非球形膠體微粒的製備、機理及其陣列》是依託清華大學,由和亞寧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球形微粒通過自組裝的方式形成二維或三維的規則結構在新型光學材料和光單晶器件製作、化學和生物過程的功能化模板以及感測器微陣列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潛在套用價值。非球形膠體微粒的製備及陣列更能拓展其套用...
膠體(Colloid),又稱膠狀分散體(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種較均勻混合物,在膠體中含有兩種不同狀態的物質,一種分散相,另一種連續相。分散質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組成,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的分散系是膠體;膠體是一種分散質粒子直徑介於粗分散體系和溶液之間的一類分散體系,這是一種...
《膠體微粒的結構和表面性質對胞吞和細胞功能的調控》是依託浙江大學,由高長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在細胞和亞細胞層次上研究細胞與膠體微粒的相互作用,對於膠體微粒的套用尤其是細胞內給藥和治療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圍繞細胞層次上調控膠體微粒與細胞相互作用的需要,製備與最佳化膠體微粒的結構與性能,...
《均勻膠體微粒的研製及其形成過程機理研究》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陳龍武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調研了國際核物理研究的發展動向和一些主要國家的核物理髮展計畫;收集了國核心物理研究的資源情況:人員、設備和主要研究方向;舉行了2次國內的研討會。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在21世紀初的核物理研究應發展和...
這裡還應該提到本世紀初在研究布朗運動方面一個重大的實驗進展是1902年齊格蒙第(1865~1929)發明了超顯微鏡,用它可直接看到和測定膠體粒子的布朗運動,這也就是證實了膠體粒子的真實性,為此,齊格蒙第曾獲1925年諾貝爾化學獎。斯維德伯格測定布朗運動就是用超顯微鏡進行的。貝蘭實驗 1908到1913年期間,貝蘭進行了...
液溶膠——分散質、分散劑都是液態物質:如Fe(OH)3膠體 固溶膠——分散質、分散劑都是固態物質:如有色玻璃、合金 膠體的性質 ①有丁達爾效應 當一束光通過膠體時,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上可看到有一條光帶,這個現象叫丁達爾現象。利用此性質可鑑別膠體與溶液、濁液。②有電泳現象 由於膠體微粒表面積大,能吸附...
還有潛藏在血管里的微粒,使人幾年或幾十年後才出現中風、栓塞等疾病。他們都是輸液污染病。我們對橡膠微粒、塑膠微粒、玻璃碎屑、結晶體、纖維素、毛絮、塵埃微粒、碳黑和中草藥大量的膠體微粒有了較多的認識。還有一些臨床常用的脂肪乳溶液,在輸液後使患者肢體出現靜脈炎的現象比例相當高,原因是脂肪乳溶液中"脂肪...
這項目由達勒·瓦爾在他的微粒學書:製造細顆粒的技術開始。在他的書中顆粒的範圍從10的負一次方到10的五次方微米。在哪個時代,比一個分子大,但比上述範圍小的都稱為膠體。但現在則稱為納米顆粒。套用包括土壤物理,礦物物理,化學工程,地質學和水文學。本徵討論的內容:包括顆粒尺寸和形狀,外表,電,光,...
膠體中分散的微粒可以藉布朗運動而自由運動時,這種膠體稱溶膠,溶膠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土木工程材料中的塗料就是利用這一性質配製而成的。當溶膠脫水或微粒產生凝聚,使分散質點不能再按布朗運動自由移動式,稱為凝膠,凝膠具有觸變性,即將凝膠攪拌或震動,又能變成溶膠。gelinite 褐煤腐殖組顯微組分之一,屬顯微...
凝聚劑(coagulant)指的是讓不穩定的膠體微粒(或者凝結過程中形成的微粒)聚合在一起形成集合體的過程中所投加的藥劑的統稱。常用凝聚劑有固體硫酸鋁、液體硫酸鋁、明礬、聚合氯化鋁、三氯化鐵、硫酸亞鐵等。特點 1、絮凝體成型快,活性好,過濾性好。2、不需加鹼性助劑,如遇潮解,其效果不變。3、適應於PH值寬...
在膠態物系中的膠體微粒,通稱為分散相,在其中產生的膠體微粒的介質,就稱為分散介質。簡介 什麼是膠體?一般人認為膠體是一種粘糊的膠狀的物質,例如動物膠、瓊脂等,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膠體”這個名詞首先是由英國科學家Graham於1861年提出的。他在研究物質的擴散性和滲透性時發現,有些物質如蔗糖、食鹽和...
納米粒 納米粒(nanoparticle)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藥學名詞,出自《藥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粒度在納米數量級(0.1~100nm)的固態膠體微粒。出處 《藥學名詞》第二版。
在外加直流電源的作用下,膠體微粒在分散介質里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這種現象叫做電泳。利用電泳現象使物質分離,這種技術也叫做電泳。膠體有電泳現象,證明膠體的微粒帶有電荷。各種膠體微粒的本質不同,它們吸附的離子不同,所以帶有不同的電荷。電荷移動規律 利用電泳可以確定膠體微粒的電性質,向陽極移動的膠粒帶...
膠粒帶電荷,且膠粒有較大的表面積,能吸附離子,膠體中的分散質微粒在電場作用下作定向移動的現象,即稱為電泳現象。主要特徵 電泳現象即指帶電的膠體顆粒在電場中可以向電荷相反的電極移動的現象。由於蛋白質顆粒上帶有電荷,因此在電場中能移動。移動的速度和方向主要決定於蛋白質分子上所帶電荷的正負性,電荷數目...
納米級藥物載體(Nanoscale Drug Carriers )是一種屬於納米級微觀範疇的亞微粒藥物載體輸送系統。將藥物包封於亞微粒中,可以調節釋藥的速度,增加生物膜的透過性、改變在體內的分布、提高生物利用度等。納米粒(nanoparticle,NP)又稱毫微粒,是大小在10—1000nm之間的固態膠體顆粒,一般由天然高分子物質或合成高分子...
維基中的講: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這是因為膠體微粒較大,對光線產生散射而形成的(溶液無此現象——可用以區別)。英國物理學家丁達爾(1820~1893年) ,首先發現和研究了膠體中的上述現象。這主要是膠體中...
在外加直流電源的作用下,膠體微粒在分散介質里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這種現象叫做電泳。利用電泳現象使物質分離,這種技術也叫做電泳。膠體有電泳現象,證明膠體的微粒帶有電荷。各種膠體微粒的本質不同,它們吸附的離子不同,所以帶有不同的電荷。 參考資料 1 郜金榮.分子生物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
英國物理學家約翰·丁達爾(John Tyndall,1820~1893年),1869年,約翰·丁達爾發現,當光通過膠體時,從垂直入射光的方向可以觀察到一條光的通路,即丁達爾效應。 這條光亮的“通路”是由於膠體粒子對光的散射形成的。丁達爾效應是區分膠體和溶液的一種常用物理方法。產生原因 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特有的性質, 而...
因此,對一種特定膠體只有一種吸引勢能曲線,但隨反離子強度的不同而有多種排斥勢能曲線。將排斥勢能和吸引勢能疊加,可得作用於粒子上的總勢能W。膠粒間作用勢能與中心距的關係可用圖1所示的勢能曲線表述。圖1中,表示低反離子強度下的高排斥勢能曲線,表示高反離子強度下的低排斥勢能曲線。如果對和進行幾何疊加,可...
在低濃度微生物絮凝劑環境中,呈鏈狀結構的該類物質可同時附著在多個膠體微粒的表面,形成“膠粒-高分子物質-膠粒”的聚合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最終導致絮凝沉澱的出現。吸附架橋的必要條件是在膠體微粒表面存在空白空間。在通常情況下,微生物絮凝劑的絮凝效果隨著該絮凝劑分子量的增加而而加強,即分子量增加,絮凝效率...
使其按新的方向遊動。套用脈衝電場凝膠電泳技術,可成功分離到高達107bp的DNA大分子。利用電泳可以確定膠體微粒的電性質,向陽極移動的膠粒帶負電荷,向陰極移動的膠粒帶正電荷。一般來講,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等膠體微粒吸附陽離子,帶正電荷;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硫化物等膠體微粒吸附陰離子,帶負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