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結膜炎

概述,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預後,

概述

膜性結膜炎(membranous conjunctivitis)又稱白喉性結膜炎(diphtheritic conjunctivitis),即為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結膜炎。特點是瞼結膜表面有一層不易剝脫的灰白色膜樣滲出物,多同時伴有鼻咽部白喉發熱及其他全身中毒症狀。由於白喉疫苗的廣泛接種,目前本病在我國已極為少見。
流行病學:
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

病因

白喉桿菌為革蘭陽性細菌,因細菌侵襲力弱,一般不侵入深部組織和引起菌血症。
發病機制:
白喉桿菌的致病物質主要是繁殖過程中產生的白喉外毒素毒性強烈鶒,可破壞細胞的蛋白合成使局部黏膜上皮細胞發生壞死血管擴張,引起大量纖維蛋白滲出,並與壞死細胞、白細胞、細菌等凝固成纖維蛋白膜外毒素在局部吸收後,經淋巴或血道散布全身,引起全身中毒症狀及神經、肌肉中毒性病變鶒。

臨床表現

多雙眼發病,起病急驟,眼瞼腫脹結膜高度充血,有大量膿性分泌物,同時伴有鼻咽部白喉、發熱及其他全身中毒症狀,有時還引起腎炎及眼外肌麻痹等
根據白喉桿菌的毒力和局部炎症反應的程度結膜炎的嚴重程度輕重不一輕者病變僅侵及淺層黏膜組織瞼結膜表面附有灰白色膜,除去此膜其下結膜組織無明顯損傷及出血炎症消退後可不留瘢痕,很少引起角膜的嚴重併發症重者病變侵及深層組織壞死反應嚴重,表面形成一層較厚的膜性滲出物強行剝離時其下結膜出現潰瘍、出血,眼瞼高度腫脹堅硬不易翻轉,由於粗糙的瞼結膜的機械性損傷、堅硬的眼瞼組織壓迫以及細菌和毒素對角膜的直接損傷,可出現角膜併發症,形成角膜潰瘍乃至穿孔。
併發症:
潰瘍面癒合可形成瘢痕導致瞼球粘連、眼瞼縮短、瞼裂閉合不全、內翻倒睫結膜乾燥等併發症,並可引起進一步的角膜損害。
診斷:
有咽白喉、喉白喉或鼻白喉病史及全身症狀典型的膜性結膜炎表現,結膜分泌物塗片及膜邊緣區域結膜刮片或培養有助診斷健康搜尋。
鑑別診斷:
假膜性結膜炎:有些病原體導致的嚴重的急性結膜炎,在結膜表面可形成一層膜性滲出,是由從血管中滲出的蛋白和纖維素在結膜表面凝結而成,故稱假膜性結膜炎,實際上,假膜的形成是炎症反應的表現,並不具特異性健康搜尋。除急性結膜炎的一般症狀外,結膜囊分泌物明顯增多,瞼結膜及穹隆結膜表面出現灰白色膜性滲出健康搜尋滲出膜一般易於剝離,剝離後其下方結膜可有少許出血,無明顯潰瘍,隨即可再形成新的假膜個別嚴重病例滲出膜不易剝離,剝離後創面呈潰瘍狀出血較多;一般經1~3周,假膜可逐漸消失。由於多種炎症的急性結膜炎均可伴有假膜,故還應根據其他的臨床特點全身情況及病原學檢查做出診斷

實驗室檢查

結膜刮片做細胞學檢查及細菌檢查,必要時取結膜囊分泌物作細菌培養並進行藥物敏感試驗。明確病因並指導治療。
其它輔助檢查:
借用喉鏡確定鼻咽部白喉的診斷,可以作為疾病診斷的重要參考。

治療

首先要採取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若單眼發病,應戴透明眼罩避免感染健眼。
1.全身治療 主要包括抗毒素治療和抗生素治療白喉抗毒素可以中和局部病灶和血液中的游離毒素,已和組織細胞結合的毒素不能中和,故應及早套用鶒,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適當的劑量。青黴素G可抑制白喉桿菌生長和抗毒素合用,可縮短病程,劑量為40萬~80萬U,2次/d。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同時對症治療各種全身中毒症狀。
2.局部治療 沖洗結膜囊,除去分泌物,局部頻繁滴用10萬U/ml青黴素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其他廣譜抗菌藥物滴眼液,同時給予大量抗生素眼膏以保護角膜預防瞼球粘連,並發角膜潰瘍時應按角膜潰瘍治療。

預後

預後良好。
預防: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