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後結核

腹膜後結核主要是指腹膜後淋巴結結核,不包括腹膜後臟器的結核病,常繼發於肺部結核、腰椎或十二肋骨結核,結核桿菌進入筋膜後間隙而形成腹膜後結核性膿腫,又稱冷性膿腫。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腹膜後結核患病部位隱匿、臨床表現多樣、缺乏特異性輔助檢查,故在臨床上漏診、誤診較高。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感染科
  • 常見病因:因結核桿菌所致,常繼發於肺部結核、腰椎結核或十二肋骨結核。
  • 常見症狀:症狀無特異性,以低熱、盜汗、貧血等為主。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空氣-呼吸道傳播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本病因結核桿菌所致,常繼發於肺部結核、腰椎結核或十二肋骨結核。

臨床表現

1.症狀
症狀多無特異性,部分患者以低熱、盜汗、貧血、消瘦等結核慢性症狀為主;部分患者以急性淋巴結炎起病,高熱、寒戰、腹痛等;部分患者伴有腹痛、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當形成腹膜後結核膿腫時,可出現不同程度器官受壓症狀。由於腹膜後結核常繼發於肺部結核,故常有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統症狀,繼發於脊柱結核者可有腰背痛。
2.體徵
腹部可有壓痛、反跳痛,但腹肌緊張不明顯,可有柔韌感。部分患者可見腹水,可觸及肝脾大。重者可有腸麻痹徵象,腰背部叩痛。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活動性結核患者可表現為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血沉增快等。
2.影像學檢查
B超、胸部X線攝片、腹部增強CT、MRI等有助於了解病變的部位、範圍等。

診斷

本病從臨床症狀及體徵上看僅表現為低熱或高熱、慢性腹痛,無特異性體徵,易被忽視、誤診,應重視有誤明確結核病史或結核患者親密接觸史,對於高度懷疑本病者可以進行B超、CT、結核菌素試驗、血沉等檢查,必要時可抗結核診斷性治療。

鑑別診斷

本病需要與腹膜後的其他疾病相鑑別,如淋巴瘤、腹膜後轉移瘤、原發性腹腔腫瘤、腹腔或腹膜後膿腫。

治療

1.藥物治療
當高度懷疑本病時,可以進行診斷性抗結核治療,但是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延誤治療。診斷明確後,應給予正規抗結核治療,伴有感染者,酌情給予抗菌藥物或中藥治療。
2.手術治療
對於較大的膿腫應該予以切開引流;對於比較局限的腫塊或有鄰近器官受壓迫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進行手術切除;術後仍需要進行抗結核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