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氏菌
- 屬:Escherichia
- 原產地:中國
-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
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革蘭氏陰性桿菌,在麥康凱培養基上生長成黃色菌落,不能發酵乳糖。其藥敏結果為對鏈黴素、磺胺異?唑、甲氧苄啶、四環素和阿莫西林耐藥,對氯黴素、氨...
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氏菌 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氏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 具有侵襲力、產生痢疾樣症狀的大腸埃希氏菌。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 ...
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EIEC)首先於1967年日本報告自患痢疾樣腹瀉的年長兒童和成人中發現,常誤為菌痢。實驗室檢查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血清凝集試驗陽性,同時大便培養所得之大腸埃希桿菌做豚鼠角膜試驗亦陽性。病因 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
大腸埃希菌,俗名大腸桿菌( 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周身鞭毛,能運動,無芽。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正常棲居菌。大腸埃希菌的致病物質之一是血漿凝固酶。根據致病性的不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被分為產腸毒素性大腸埃希菌、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菌...
埃希大腸桿菌在正常情況棲居於胃腸道,當它具有移生性,腸毒性,細胞毒性或侵襲毒力特性時,便可成為水樣,炎症性或血性腹瀉的主要致病菌·偶爾也可引起溶血-尿毒症綜合徵·如正常解剖屏障被破壞,便可擴散至鄰近組織或進入血流·尿路是...
大腸桿菌(學名: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腸埃希氏菌。是腸桿菌科埃希氏菌屬的一個物種,由德國奧地利兒科醫生特奧多爾·埃舍里希於1885年發現。大腸桿菌主要寄生於人和動物的大腸內,約占腸道菌的1%。大腸桿菌是一種兩端鈍圓、能運動、無...
大腸桿菌(E. coli)為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為人和動物腸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腸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強,引起腹瀉,統稱致病性大腸桿菌。該菌對熱的抵抗力較其他腸道桿菌強,55℃經...
大腸桿菌病(本病是由大腸桿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總稱),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各年齡段都易感,主要對斷乳至4月齡小兔的威脅最大。大腸埃希氏桿菌是...
(5)腸粘附(集聚)型大腸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報導的一種能引起腹瀉的大腸埃希菌。3.CDC將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列為常規檢測項目 EHEC的血清型>50種,最具代表性的是O157:H7.在北美許多地區,O157:H7占腸道分離病原菌的...
腸病原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是由腸病原性大腸埃希桿菌(EPEC)引起的腸道傳染病。EPEC是早在20世紀40年代認識的一組致腹瀉性大腸埃希桿菌,50年代到60年代為流行性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主要症狀為腹瀉,大便每天3~5次,呈黃色蛋花樣帶...
腸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 定義 早期命名的所有能引起腹瀉的大腸埃希氏菌的總稱。現僅包括不具有侵襲力,不產生熱穩定和熱不穩定毒素、不具有集聚性黏附特徵的,能夠引起腹瀉的大腸埃希氏菌。 出處 《微生物學...
大腸埃希氏菌噬菌體 大腸埃希氏菌噬菌體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 近似於球形,直徑50-60nm。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為研究。
大腸埃希菌食物中毒 大腸埃希菌食物中毒(Escherichia coli food poisoning)是2019年公布的感染病學名詞。定義 因食入大腸埃希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出處 《感染病學名詞》第一版。
主要菌屬 大腸埃希菌屬 1.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可致:(1)腸道外感染;(2)腸道內感染。據血清型、毒力和所致疾病臨床症狀的不同,將致腹瀉的大腸埃希菌分為五類,即腸毒性大腸埃希菌、腸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腸侵襲性大腸埃希菌、腸...
標準提出了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腸埃希氏菌等幾種主要致病菌在肉製品、水產製品、糧穀類製品、即食加工果蔬、飲料及冷凍飲品等多類食品中的限量要求。其中,公眾比較熟悉的沙門氏菌在各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