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茶陵縣轄鎮。1950年屬二區,1958年為東風公社,1961年為腰陂公社,1984年置鄉,1990年建鎮。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17公里。面積99平方公里,人口3.7萬。鎮政府駐腰陂。三南公路過境。轄腰陂、龍陂、石陂、布莊、馬加、長義、珍武、大南、下清、石聯、東山、東南、木沖、土沙、仙源、竹塘、雲盤17個村委會和腰陂墟居委會。
基礎設施
鄉鎮企業有採礦、機械加工。農業主產
水稻,兼產生豬。是縣中東部較大的糧食、
生豬、
竹木產品交易市場。
該鎮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均設在腰陂集鎮,有全縣最大的鄉鎮中學和鄉鎮衛生院,腰陂中學在校學生1200多人,升學率名列全縣前茅,腰陂
醫院的精神病專科在湖南省有名。有日供水量達2000噸的自來水廠,有線電視、程控電話、移動通信等網路齊全,實現了城鄉聯網。腰陂鎮是農業大鎮,年產糧食4萬餘噸,年出欄生豬10萬餘頭。初步形成了以花崗岩、花炮、建材、
植物油、機械修配為主要特色的工業,年工業總產值達2.6億元,年財政收入800萬元。
下轄村莊
養殖業
茶陵縣
山地草場廣闊。縣委、縣政府將
養殖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來發展。全縣生豬、菜牛、家禽、山羊、養蜂、水產等養殖業總產值達7.5億元,是農業總產值的一半,農民人均養殖純收入近600元。該縣又調整養殖結構,把種草養畜和漁業生產作為重點,落實省級“草食牲畜生產示範基地縣”項目,加大對菜牛養殖帶、養殖小區、養殖大戶的培育力度。在生
豬、漁業、菜
牛、家禽四大養殖帶的帶動下,全縣又形成了13個規模養豬、養牛小區。
鄉鎮名人
劉月生,1917年5月出生,茶陵腰陂鎮人。他14歲參加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紅二、六軍團長徵到陝北。劉老回憶,1926年,當地的劉悔余、劉瑞仔、劉鴻陵三兄弟帶頭搞農民運動,只有9歲的他參加了兒童團,並擔任兒童團團長。13歲時,他參加了茶陵縣獨立營,開始了戎馬生涯。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劉月生和他的老伴、
八路軍老戰士王世昌一道,為籌措家鄉農村的建校資金四處奔波。十幾年來,他們先後引進港資近300萬元修建希望學校,老兩口自己也拿出工資津貼,累計捐款20多萬元。此外,老兩口還對口資助了3名小學生和1名大專生。當從
報紙上看到
北京的一所民工子弟學校交不起房租的訊息後,兩位老人第二天就通過報社聯繫到學校,又捐出了3萬元,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不久前,夫妻倆被中央文明辦評為全國道德模範。
1903年11月,王光澤出生在湖南衡東縣鶴橋村一個貧苦農家。小時候,他家裡沒錢供他念書,只能給地主當放牛娃,受盡剝削和壓迫。20世紀20年代中期,湖南各地暴發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王光澤那時正在茶陵縣腰陂鎮做木匠活,他以滿腔的革命熱情加入了腰陂鎮工會。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王光澤被迫回到家鄉避居了一段時間。不久,他又重返茶陵腰陂鎮,一邊重操舊業,一邊從事地下革命活動。
集散中心
中南地區花崗石石材集散中心
東山石材工業園裡近年來,茶陵縣利用資源優勢,將石材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石材產品遠銷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
東山石材工業園占地400畝,省道S320貫穿其中,離泉南高速、衡茶吉鐵路支線僅2公里,交通條件優越,加上茶陵縣四周600公里以內的縣市沒有石材產業,發展石材產業條件得天獨厚,目前已有佳宏石業、恆源石業等8家企業入駐,建成20條標準化半自動生產線,年加工板材120餘萬平方米,年產值過億元,安置勞動力就業500餘人。
茶陵縣花崗石資源儲量大、品質高,已探明的高質量花崗岩儲量達13億立方米。最適宜大型廣場、機場、捷運等的建設,目前已有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杭州捷運、南京捷運等成功案例。“要進一步提升園區管理,強化服務保障,吸引富有實力的石材企業進駐園區。”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茶陵縣石材產業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目前,茶陵縣正在完善各項政策,制定石材產業發展規劃,廣泛開展招商引資,計畫在3到5年的時間裡,將東山石材工業園打造成中南地區最大的石材加工生產集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