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室炎

腦室炎(ventriculitis)又稱腦室管膜炎,是發生在腦室系統及其周圍的炎症。一般為顱腦外傷或手術(特別是長期腦室外引流)後細菌入侵腦室引起,以腦室內腦脊液化膿性改變為主要特徵,患者的臨床症狀多較為嚴重。腦室炎是神經外科的致命性顱內感染,患者死亡率很高,其中尤以腦室內積膿的死亡率高。

基本介紹

  • 別稱:腦室管膜炎
  • 英文名稱:Cerebral Ventriculitis  
  • 就診科室:神經內科
  • 常見病因:顱腦外傷或手術後細菌入侵腦室引起
  • 常見症狀:輕者頭痛、頸項強直;重者起病急,高熱、譫妄、昏迷,甚至腦疝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1.顱腦損傷致細菌入侵
主要見於腦穿透性損傷,特別是腦室穿通傷早期清創不徹底者。
2.顱內其他部位感染波及腦室
如繼發於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硬膜下積膿等,膿腫破潰或細菌入侵腦室。
3.醫源性感染
顱腦手術,特別是腦室出血或腦室腫瘤術後易發,尤以腦室外引流過久或行導管分流術引起者常見。
4.致病菌
通常致病菌多為葡萄球菌、革蘭陰性桿菌、綠膿桿菌或厭氧菌等。
5.危險因素
(1)顱腦損傷時原發污染嚴重。
(2)顱腦損傷後清創不徹底。
(3)顱內異物殘留。
(4)顱腦手術前頭皮準備不充分或無菌條件較差。
(5)手術操作中的污染。
(6)術後置管時間過長,如>2周。
(7)不恰當的腦室注藥或沖洗。
(8)更換引流瓶無菌觀念不強,引起污染。
(9)臨近腦室的腦膿腫的直接蔓延或破入腦室。
(10)化膿性腦膜炎未及時、正規治療。

臨床表現

1.輕度的腦室炎症狀與腦膜炎相似,可有頭痛、頸項強直等表現,早期常被忽視。
2.嚴重的腦室炎起病急促,常有高熱、譫妄、昏迷和及生命體徵改變,甚至引發腦疝。
3.腦膿腫破入腦室引起腦室炎者患者常驟然出現雙瞳散大、血壓下降、呼吸循環衰竭等。
4.接近腦室壁的膿腫因炎性反應的影響或膿液的少量滲漏可造成局部腦室室管膜炎性浸潤、腦室內粘連及隔膜形成,引起腦積水和腦室內感染性分隔小腔,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檢查

1.腰穿腦脊液檢查
為腦室炎的主要診斷依據,可見腦脊液壓力升高、白細胞增加、膿球、絮狀膿性分泌物、蛋白含量增高、糖定量降低,特別是細菌培養陽性可作為直接診斷依據。
2.血常規及血培養
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可增多,有時可培養出陽性菌。
3.頭部CT掃描
腦室室管膜局限性或彌散性薄層線狀強化,腦室內粘連出現分隔狀強化灶,腦積水或腦室變形、擴大。還可發現並發於腦室炎的病變,如腦膜炎,腦膿腫,腦水腫及軟化灶等。
4.頭顱MRI
嚴重者T2像可見腦室周圍白質內有帶狀高信號區環繞,腦室內的膿性灶亦顯高信號。還可發現並發於腦室炎的病變,如腦膜炎,腦膿腫,腦水腫及軟化灶等。

診斷

1.化膿性腦室炎的臨床症狀多無特異性,有下列情況者應考慮腦室炎的可能:
(1)開放性顱腦損傷術後數天有不規則發熱。
(2)開顱術後3~5天在抗感染治療的情況下出現頭痛、頸部強直、譫妄或伴有意識障礙。
(3)手術部位逐漸隆起、傷口溢膿,經抗感染、脫水治療,症狀難以緩解。
2.上述典型的臨床表現。
3.腦脊液檢查的陽性發現。
4.頭部CT或MRI增強掃描的典型表現。

併發症

本病易引起腦疝、腦室積膿、腦積水等併發症,病情往往變化急驟、死亡率很高。

治療

1.腦室炎的治療至今仍是棘手問題,一旦發病,多需腦室置管持續沖洗引流,配合全身用藥,同時積極治療病因。
2.一般應儘快通過腰穿或腦室穿刺腦脊液外引流查明致病菌,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敏感且能透過血腦屏障的抗生素。
3.腦室置管持續沖洗引流的優點:①腦室內及蛛網膜下腔保持有效藥物濃度,作用持續;②持續外引流可降低顱內壓,並且沖洗、引流出炎性物質及蛋白,減輕毒素反應,防止蛛網膜炎性粘連;③可隨時留取腦脊液標本做檢驗,指導治療。
4.如為引流時間過久引起感染者,應立即將先前置入腦室的引流管或分流管拔除,於對側重新置管引流,必要時同時行腰椎置管引流。
5.如腦室系統阻塞或藥敏試驗的敏感藥物通過血腦屏障較差時,則應在全身用藥的同時,反覆行腦室穿刺引流,並經腦室內給藥,必要時需行雙管沖洗引流,直到引流液轉清,症狀好轉,細菌培養陰性及白細胞數正常之後,始可拔管。
6.位於腦深部接近腦室的膿腫,必要時需緊急開顱切除膿腫,用抗菌鹽水徹底沖洗腦室,並置管行腦室外持續引流,同時,全身加強抗菌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