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動脈造影

腎上腺動脈造影

腎上腺動脈造影是一種醫療檢測手段。用於腎上極或鄰近腫瘤、囊腫與腎上腺腫瘤、囊腫的鑑別診斷。

操作名稱,適應證,禁忌證,準備,方法,注意事項,

操作名稱

腎上腺動脈造影

適應證

腎上腺動脈造影適用於:
1.功能性腎上腺疾病的鑑別診斷。
2.腎上腺腫塊手術栓塞時造影。
3.腹膜後腫瘤不能明確起源部位。
4.腎上極或鄰近腫瘤、囊腫與腎上腺腫瘤、囊腫的鑑別診斷。

禁忌證

1.對比劑和麻醉劑過敏。
2.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及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
3.極度衰弱和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
4.穿刺局部感染及高熱者。

準備

1.病人準備
(1)向病人及家屬交待造影目的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和意外,簽訂造影協定書。
(2)向病人解釋造影的過程及注意事項,以消除顧慮,爭取術中配合。
(3)檢查心、肝、腎功能,以及血常規和出凝血時間。
(4)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如B超、CT等。
(5)碘劑及麻醉劑按藥典規定進行必要的處理。
(6)術前4h禁飲食。排空大小便,並訓練病人屏氣。
(7)穿刺部位常規備皮,必要時給予鎮靜劑。
(8)建立靜脈通道,便於術中用藥及搶救。
2.器械準備
(1)心血管X線機及其附屬設備。
(2)造影手術器械消毒包。
(3)穿刺插管器材,如穿刺針、導管鞘、導管和導絲等。
(4)壓力注射器及其針筒、連線管。
3.藥品準備
(1)對比劑:有機碘水製劑(40%~76%離子型或相應濃度的非離子型)。
(2)麻醉劑、抗凝劑及各種搶救藥物。

方法

1.採用Seldinger技術,局部常規消毒與麻醉後行股動脈或肱動脈穿刺插管。
(1)股動脈穿刺:常在腹股溝韌帶中點處捫及股動脈搏動最明顯,一般在此點下方1~2cm處為穿刺點。用尖刀片將皮膚切開約0.2~0.3cm,將食指和中指固定股動脈,用穿刺針以45°左右角度刺入,當刺中動脈時,可見穿刺針隨動脈搏動而跳動,其方向與動脈縱軸相一致,拔出針芯,緩緩退出套針直至見動脈血噴出,迅速插入導絲,確定導絲已進入動脈後,退出套針,並用手壓迫穿刺處,以防血液沿導絲周圍流出而形成皮下血腫。沿著導絲插入導管(必要時可先用與導管同樣粗細的擴張器順著導絲插入動脈數次,以擴張創道,使較軟之導管易於通過,拔出擴張器,再沿導絲插入導管),拔出導絲,接上三通開關並與含有肝素生理鹽水(肝素20~30mg加入250ml生理鹽水內)的注射器相連,抽有回血後,注入數ml肝素溶液使導管肝素化,關閉三通開關,即可操縱導管。如欲使用導管鞘,將導管鞘套在擴張管的外面,隨擴張管一起沿導絲插入血管,拔出擴張器後即可經導管鞘插入導管。使用導管鞘主要優點是便於更換導管。
(2)腋動脈穿刺:一般患者仰臥,伸臂屈肘,手掌向上置於頭部,在腋窩皮膚皺摺的外側觸及腋動脈搏動,一般以胸大肌三角肌的下後方為穿刺點,穿刺針尖向腋窩頂部,與皮膚呈45°左右角度刺入。其他步驟同上。
2.按腹主動脈、腎動脈、膈下動脈、腎上腺上、中、下動脈順序依次造影。
3.注射參數包括腹主動脈造影對比劑用量35~40ml/次,注射流率15~20ml/s;腎動脈造影對比劑用量10~15ml/次,注射流率5~7ml/s;膈下動造影對比劑用量6~8ml/次,注射流率3~4ml/s。腎上腺上、中、下動脈造影對比劑用量4~6ml/s,注射流率1~2ml/s。
4.造影體位為正位。
5.造影程式為2~4幀/s,注射延遲0.5s。屏氣狀態曝光至靶器官微血管期和靜脈早期。
6.造影完畢拔出導管,局部壓迫10~15min後加壓包紮。
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並簽名。

注意事項

1.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
2.做好術前準備工作。
3.術中密切觀察病人反應。
4.術後臥床24h,靜脈給予抗生素,留觀一定時間,注意觀察病人可能出現的造影併發症。
5.腎上腺由三支動脈供血,選擇病變部位的供血動脈造影。
6.如一側腎上腺動脈造影出現對比劑外溢,禁止做對側腎上腺動脈造影。
7.腎上腺動脈不允許反覆注射對比劑,且操作應輕柔,以預防腎上腺危象。
8.防治下述併發症
(1)穿刺和插管併發症:暫時性動脈痙攣、局部血腫、假性動脈瘤和動靜脈瘺、導管動脈內折斷、動脈內膜夾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血管破裂、腦血管血栓和氣栓等。
(2)對比劑併發症:休克、驚厥、癲癇和腦水腫、喉頭水腫、喉頭或(和)支氣管痙攣、肺水腫、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3)腎上腺功能減退、腎上腺危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