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又稱脊肌萎縮症,是一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病理特點是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變性,臨床表現為進行性肌無力和肌萎縮。其主要按發病年齡、預後和遺傳方式分為四型,兒童型有3上臨床型(Ⅰ~Ⅲ型),Ⅳ型為成人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脊髓性肌萎縮症實驗診斷
- 臨床意義:用於脊髓性肌萎縮症的診斷和鑑別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又稱脊肌萎縮症,是一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病理特點是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變性,臨床表現為進行性肌無力和肌萎縮。其主要按發病年齡、預後和遺傳方式分為四型,兒童型有3上臨床型(Ⅰ~Ⅲ型),Ⅳ型為成人型。。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又稱脊肌萎縮症,是一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病理特點是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變性,臨床表現為進行性肌無力和肌萎縮。其主要按發病年齡、預後和遺傳方式分為四型,兒童型有3上臨床型(Ⅰ~Ⅲ型)...
脊髓性肌萎縮(SMA)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病理改變為脊髓前角細胞變性;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對稱性、肢體近端為主的弛緩性麻痹和肌萎縮;智力發育正常,不伴感覺障礙;人群發病率1/6000~1/10000。本病基因定位:5q11~5q13。1995...
脊髓性肌萎縮(SMA)又稱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症、脊肌萎縮症,是一類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和腦幹運動神經核變性導致肌無力、肌萎縮的疾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臨床並不少見。SMA尚無特異的有效治療,主要治療措施為預防或治療各種嚴重...
1.實驗室檢查 約80%的脊髓延髓肌萎縮症患者出現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且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多見於臨床症狀出現前數年。患者血清睪酮降低,還可出現血丙氨酸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尿酸、三醯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2.神經電...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起源於中樞神經系統,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表現為進行性的肌無力、肌萎縮,全年齡段人群均有可能發病,致殘、致死率很高,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中國SMA患者群體約2.3萬人,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約占...
雙下肢肌肉受累體徵:肌萎縮和肌束顫動往往比較輕,肌張力高,腱反射亢進,陽性。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 血常規一般正常;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可正常或輕度增高。還應監測甲狀腺功能、維生素B12、血清蛋白電泳、免疫學指標等,主要用於排除其他疾病...
少年型脊髓性肌萎縮(juvenil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是2020年公布的神經病學名詞。定義 少年期發病的脊髓性肌萎縮的亞型。多在出生後18個月發病,表現為以下肢近端為主的肌肉無力,逐漸累及上肢,一般不累及腦神經,可出現全身束顫、...
進行性肌萎縮(PMA)亦稱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為肌萎縮側索硬化(運動神經元病)的一個亞型。變性限於脊髓前角α運動神經元。特點是進行性肌萎縮和肌無力,通常自手的小肌肉開始,蔓延至整個上肢,反射消失,感覺障礙不出現。部分患者...
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課題,與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香港大學合作,在中國首次組織參與了脊柱脊髓損傷國際多中心的臨床實驗研究工作(SINET),極大提高了我國脊柱脊髓損傷的基礎和臨床實驗研究水平。先後在《...
實驗室方法 (1)製片技術:肌肉的組織化學染色主要是測定肌肉中各種酶的含量,由於石蠟切片的處理過程中常將肌肉中的酶破壞,故已被淘汰。主要用液氮快速冷凍法。首先將肌肉標本縱向垂直種植在一小軟木片上,放置時應注意肌纖維的方向,...
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所致,病因主要有:神經源性肌萎縮、肌源性肌萎縮、廢用性肌萎縮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縮。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係。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肌...
如頸肌的無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6.肌原性面部肌肉萎縮: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還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帶或面肩肱型的肌營養不良患者,通過形態學檢查證實為脊髓型肌萎縮。另一方面當下...
部分神經/神經肌肉性疾病如線粒體病、離子通道病、神經變性病、神經皮膚綜合徵、智力缺陷綜合徵、周圍神經病等,其致病基因和機制已基本明確,可通過直接檢測基因的方式來明確診斷。(1)點突變導致的疾病 如肝豆狀核變性、家族性肌萎縮...
診斷與鑑別診斷 根據出生後嬰兒期即有大多數肌肉張力減弱,肌無力表現,感覺存在,無明顯肌萎縮,腱反射消失或減低,病情無進展性,且多能隨年齡增長逐漸改善等特徵做出診斷。注意與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症嬰兒型鑑別,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症...
變性限於脊髓前角α運動神經元。特點是進行肌萎縮和肌軟弱,通常自手的小肌肉開始,蔓延至整個上肢和下肢,反射消失,感覺障礙不出現。本病起病隱匿,好發於中年男性。表現為雙手活動軟弱無力,手的內在肌萎縮,可有“爪形手”、“猿手...
(3)頭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縮;(4)上下肢遠端肌肉萎縮;(5)限局性肌肉萎縮;3.根據導致肌肉萎縮的原發病變分類:(1)神經原性肌肉萎縮;(2)肌原性肌肉萎縮 (3)廢用性肌肉萎縮。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主要指脊髓前角細胞...
嬰兒型還可有抽搐和肌張力低下。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檢查多數正常,少數可有蛋白含量增高。肌電圖檢查可見萎縮肌肉呈失神經性改變,四肢神經傳導速度(NCV)減慢甚至消失,下肢較上肢明顯,運動神經傳導速度較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改變明顯。在...
肌肉減少症,是指因持續骨骼肌量流失、強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綜合症。骨骼肌是人體運動系統的動力,肌肉的衰老和萎縮是人體衰老的重要標誌,非常容易引起骨折以及關節損傷等問題。患有肌肉減少症的老年人站立困難、步履緩慢、容易跌倒骨折。肌...
又稱成人型,屬於輕型脊髓性肌萎縮症,其發病年齡從一歲半至成年。以輕度、對稱的肢體近端肌肉無力為表征,下肢較上肢易受侵犯,在跑步、跳躍及上下樓梯時會有輕度不便,肌腱反射減弱,通常此類患者長期存活率高。成年以後發病,少兒極少...
甘迺迪氏症脊髓延髓肌肉萎縮症(spinalandbulbarmuscularatrophy,SBMA)Kennedy病(Kennedy,1968),也被稱為甘迺迪氏症,是一種少見的X連鎖隱性遺傳性運動神經元變性疾病。發病率約為1/50000。在芬蘭的西部及日本的一些地區較常見。此病...
根據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特徵,可對肌病與其他運動神經元疾病進行鑑別。臨床上肌病可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兩大類。病因 多數學者認為系一組遺傳性肌肉變性疾病。多為隱性遺傳。除此之外尚有細胞膜性自身免疫診斷、血管源性神經元性等學說。
隨著套用脊髓前角細胞主動免疫動物產生實驗性運動神經元病模型,病人血清中和腦脊液中抗GM1抗體,抗鈣離子通道抗體檢出率增高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一定療效以來,自身免疫機制的理論倍受人們注意。檢查 根據臨床表現進行診斷。根據受損最嚴重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