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峽部不連及脊柱滑脫

脊柱的椎弓上、下兩側各有一上關節突和一下關節突。上、下關節突之間有一狹窄的部位,稱為峽部。一側或兩側峽部出現裂隙,稱為峽部不連或脊椎崩解。由此引起患椎在下一個椎體上向前移位,稱為脊柱滑脫。正常站立時;第五腰椎與骶椎之間向前成角,有向前移的傾向,但受到椎間關節的阻擋,完整的椎弓,椎間盤,周圍韌帶的制約而保持原位。當峽部不連,椎體向前滑脫。峽部不連原因不明,一般認為是發育缺陷,加之慢性勞損少數是急性損傷骨折所致,86%發生於第五腰椎,約9%發生於第4腰椎,男多於女,成年多於青少年。

臨床表現,診斷鑑別,疾病治療,治療原則,用藥原則,

臨床表現

1.單純脊柱峽部不連早期常無症狀,一般在20-30歲後逐漸出現腰痛,多為間歇性鈍痛。久站、行走過多,活動過度,彎腰負重時加重,臥床休息時好轉,疼痛多位於下腰部,可牽涉到骶尾部、臀部或腹股溝部。
2.部分病人同時有一側或兩側坐骨神經痛,少數脊柱嚴重滑脫者,可產生馬尾神經受壓表現。
3.脊柱無明顯滑脫者,局部棘突有壓痛,站立彎腰和後伸均覺下腰疼痛。
4.有嚴重滑脫者,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後翹;行走有搖擺步態,患椎棘突明顯後凸,向兩側活動度增大,有神經,馬尾受壓者,出現相應症狀和體徵。

診斷鑑別

診斷依據
1.下腰部疼痛。多為間歇性鈍痛。
2.腰部前凸增加,有搖擺步態,患椎棘突向後凸,壓痛。
3.X線檢查可顯示峽部不連的情況。
4.CT掃描顯示峽部不連的脊髓受壓的情況。
5.核磁共振顯示峽部不連和脊髓受壓的情況。

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1.非手術療法:大部分症狀輕微者,可加強腰背肌鍛鍊,配戴低位腰圍適當限制腰部活動。
2.手術療法:腰痛重、反覆發作,經長期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用藥原則

1.早期可採用去痛片等藥物治療及保守療法。
2.症狀重,反覆發作,經長期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採用手術行椎管減壓、植骨和骨固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