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詮和所詮是藏傳因明的一對用語。詮者,指詮釋佛教經典的文句,以其能解釋、顯現經中的義理,故稱為能詮;反之,被解釋、顯現的義理,則稱為所詮。教即能詮,理即所詮。所說之法為所詮,依止之名、句、文字為能詮。
能詮和所詮是藏傳因明的一對用語。詮者,指詮釋佛教經典的文句,以其能解釋、顯現經中的義理,故稱為能詮;反之,被解釋、顯現的義理,則稱為所詮。教即能詮,理即所詮。所說之法為所詮,依止之名、句、文字為能詮。
佛教語。所解的義理。 隋 智顗 《四教儀》卷一:“夫教是能詮,理是所詮,故因理設教,因教顯理。”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彼以此五塵者亦有能詮,亦...
能詮和所詮--詮為詮顯經典、事物之文句,能顯義理者稱為能詮,所顯義理稱為所詮。能所雙亡(或者能所不二)--已不執著能緣的相和所緣的相,是已進入三輪...
必先入定。故云經詮定學。(梵語阿含。華言無比法。)二律詮戒學謂毗尼律藏。因事制戒。專用防止身口惡法。又戒是所詮之行。律是能詮之教。故云律詮戒學...
五相:佛教用語,迷悟之五種法相。又作五事。即所詮相、能詮相、相屬相、執著相、不執著相。所詮相為法,能詮相為名,二者皆通於遍計所執、依他起、圓成...
2.賢首宗:則必以能詮之文與所詮之義判別。如大方廣佛華嚴經,上六字為所詮,經一字為能詮,余經亦然![華嚴經疏卷三]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
(三)第三重,雖以迦字為作業不可得之義,然有能詮之體與所詮之理的存在,故為字相;而能詮、所詮為一體不二之迦字,則為字義。(四)第四重,雖以迦字為能...
蓋相為所詮而名為能詮也。此二者由凡夫有漏之心變現之所變境也。三、分別,舊譯曰妄想。是分別所變二相之能變心也。已上三者有漏心之能變所變也。四、正...
因明用語。能立與所立之並稱。又作‘能成立、所成立’。能立,梵語sa^dhana;所立,梵語sa^dhya。即依因明論式而得以成立所詮之義理,稱為所立;得以成立能詮...
一種哲學思想是所詮,而能詮則是語言思維方法。因明學是佛教用來詮解哲學思想的形式方法,故而它在佛教中占有一定地位,特別是在藏傳佛教中,因明學是義學一門重要...
又有以能詮文之差別,所詮義之差別,由啟請者之差別等多種分法。所詮義之差別中又分生起次第之差別、圓滿次第之差別、隨行清淨之差別等。詳見克主傑《續部總...
離於能詮語 所詮不可得皆以別別名 詮彼種種法於名法非有 是諸法自性由名名性空 於名名不有諸法名本無 妄以名詮名諸法皆虛妄 但從分別生...
依《大涅槃經》所述,此七法略如下述︰一曰知法︰即知十二部經為能詮之法。二曰知義︰即知十二部經中一切文字語言所詮之義理。三曰知時︰即善分別了知時節...
致令所詮之義淺深非一。闊狹亦爾。文淺深者。能詮之文言無言等不同故。淺深非一。闊狹亦爾。因淺深者。從其名數。初六因四緣。次現生引乃至二十因等。...
五種唯識之中,教唯識為總體之能詮,其他四者則為所詮之別義。[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五、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末、唯識義章卷三本、般若心經幽贊卷上、成唯識...
三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詮之文。般若是所詮之法。能所合成。以語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 四境界般若境界即諸法之境界也。謂境無自相。由智顯發。以根...
四種定學,一大乘光吸定謂此定所發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定。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詮之理。教即能詮之教。...
三通取四法體謂通取聲名句文四法而為能詮教體也。淨名經雲。通用四法。為佛教體。是也。四通攝所詮體謂經文。十種教體內容 編輯 (一)音聲言語體,以語業...
第九、明諸教所詮差別:前九門乃從一乘與三乘能詮之教而論,此中再以十門論述五教所詮之義不同。即:1、所依心識;2、明佛種性;3、行位分齊;4、修行...
教、理、行、果的並稱。為三寶中法寶的分類,一般稱為四法寶。指能詮的言教、所詮的義理、能成的修行、所成的證果。由於依教而詮理,依理而起行,依行而...
佛學術語,謂虛妄不真或不辨別真實之意義。即指名實不符之錯誤見解。蓋‘名’為能詮表事物之名言語句,‘實’為所詮表之真實事相或道理;‘能詮’與‘所詮’...
本書總分十門,一教起因緣,二藏乘分攝,三教義分齊,四所被機宜,五能詮體性,六所詮宗趣,七教跡前後,八傳譯時年,九通釋名題,十別解文義。...
佛學術語,名,為能詮者,能詮表顯明體;體,為所詮者,即事物之本體。蓋‘名’系詮表事物之一種方便設施,而非事物之本體,故世間一切事物,名不即於體,體不即...
其中,主張一切世間、出世間之萬法,皆僅為一能詮之假名,而全無所詮之實體者,即稱諸法但名宗;例如小乘一說部即屬此宗。又窺基與法藏嘗將小乘二十部派依其所...
三幻:“能”:能詮表事物的語言文字如幻;“所”:用語言文字所詮表的事物如幻;“用”: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也如幻。參考資料 1. 淨土法門:一真法界 .學佛網[...
共分五門:(1)嘆聖臨機,德量由致;(2)明藏攝分齊;(3)辨教下所詮宗趨及能詮教體;(4)釋經題目;(5)分文解釋。前四門概論《華嚴經》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乙二甚深不共秘密藏續、甲二詮說續義、乙一廣大共通說、乙二甚深不共說、丙一為明所詮支分而說續名、丙二略說所詮諸要義、丙三廣說能詮續義、徵引...
一明教興所由。二明藏攝分齊。三明教下所詮宗趣及能詮教體。四釋經題目。五分文解釋。[1] 參考資料 1. 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 .百度閱讀[引用日期...
初略以十門釋戒經:教起所因、諸藏所攝、攝教分齊、顯所為機、能詮教體、所詮宗趣、釋經題目、教起本末、部類傳譯、隨文解釋。後於隨文解釋中,著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