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能源技術效率也稱為能源系統效率,是指使用能源活動中(不包括開採)所取得的有效能源與實際輸入的能源量之比,是一項由總體能源結構、產業用能比重、能源利用技術等多種因素形成的綜合指標,一般用百分率來表示。
組成
能源系統的總效率由能源開採效率、中間環節效率和終端利用效率三部分組成。能源開採效率也稱為採收率,即開採出來的能源產量與能源儲量的比值;能源中間環節效率包括加工轉換效率和貯運效率,加工轉換效率即發揮作用的能源產量與加工轉換時投入的能源量之比,貯運效率則用能源輸送、分配和貯存過程中的損失來衡量;終端利用效率即終端用戶得到的有用能與過程開始時輸入的能源量之比。目前,國際上用於比較分析的能源效率等於能源中間環節效率與終端利用效率的乘積,這一方法是進行國際能源效率比較可比性較強又相對準確的方法。
與能源經濟效率的關係
能源經濟效率和能源技術效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能源技術效率一般指產出的有用能量與投入的總能量之比,這個技術效率的最高限是受物理學原理的約束,實際值是隨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能源技術效率的高低是決定能源經濟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它們之間有以下關係:
能源經濟效率η能經=能源技術效率η能×經濟效率η經
式中:η能(N'/N)為能源系統效率;N為總消耗能量,N'可以指最後利用的有效能量,也可以指產品有效利用的能源數量。η經為產品產值率(J/G)和產值增加值率(GDP/J)的乘積。由此可見,能源經濟效率既同能源技術效率有關,還同經濟效率有關。
套用
利用能源技術效率進行比較,可以相對準確的反映不同國家的能源生產、加工轉換和終端利用的能效水平,但該方法需要有全面、詳盡的技術和能源數據基礎。
中國能源現狀分析
第一,人均能源資源相對不足,資源質量較差。我國常規能源資源的總儲量就其絕對量而言,是較為豐富的。1997年全國第三次煤炭資源評價:2000米內煤炭資源總量5.57萬億噸,1000米內2.86萬億噸,探明儲量(A+B+C)6044億噸,可采儲量1145億噸;煤炭儲量中:煙煤占75%,無煙煤12%,褐煤13%;按用途分類:動力煤為83%,煉焦造氣等原料煤為17%。1993年全國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石油總資源量為940億噸,天然氣總資源量為38萬億立米,專家預測可采資源量:石油為130-150億噸,天然氣7-10萬億立米。
煤層氣:2000米內測算資源量30-35萬億立米。水能蘊藏量為6.76億千瓦,可開發量為3.79億千瓦。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2/3國土面積年總輻射量超過60萬焦/平方厘米,
風能資源量估計為2530億瓦,
地熱能已探明可采儲量4627億噸標煤,生物能:柴薪秸桿為3億噸標煤,動物糞便等沼氣原料為25億噸;
海洋能資源理論蘊藏量6.3億千瓦,潮汐能可開發資源量218億瓦,波浪能理論資源量129億瓦,潮流能理論資源量140億瓦,溫差能13.2-14.8千億瓦。然而,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就可采儲量而言,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有關專家估計,若按目前的開採水平,我國石油資源和東部的煤炭資源將在2030年耗盡,水力資源的開發也將達到極際。就質量而言,我國能源資源以煤炭為主,按各種燃料的熱值計算,在目前的探明儲量下,世界能源資源中,固體燃料和液、氣體燃料的比例為4:1,而我國則遠遠落後於這一比值。目前,在世界能源產量中,高質量的液、氣體能源所占比例為60.8%,而我國僅為19.1%。
第二,能源生產消費以煤為主。在我國的能源生產消費結構由煤炭始終占有較大的比重,1998年,原煤在一次能源生產中所占比重為74.2%,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為75.6%。根據UNEP和UNDP1995年的世界資源報告,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世界為:液體37.1%,氣體23.7%,固體29.2%,一次電能9.9%;已開發國家:液體36.7%,氣體27.4%,固體24.1%,一次電能11.7%;開發中國家:液體37.3%,氣體14.1%,固體43.7%,一次電能3.8%;而中國:液體17.5%,氣體1.6%,固體75%,一次電能5.9%。
第三、
能源工業技術水平低下,勞動生產率較低。1998年,我國煤炭工業職工總數約占世界煤炭職工人數的52%,而煤炭產量僅占世界總產量的21.5%,人均年產煤量僅為200噸,而世界其他採煤國總計的人均年產煤量為1017噸。全國共有5.1萬個小煤礦,其中70%沒有生產許可證,不具備起碼的安全條件,
技術裝備和開採方法落後,回採率低下,造成死亡率高和資源嚴重浪費。全國4600套火電機組中,5萬千瓦以下的機組3370台占到73%,其裝機總容量僅為4350萬千瓦,占總容量的16%。
第四,交通運力不足,制約了能源工業發展。我國能源資源存儲的西富東貧和消費分布的不均衡性,大大增加了運輸壓力形成了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大批量、遠距離輸送格局。多年來,由於運力不足造成了大量的煤炭積壓,嚴重製約了煤炭工業的發展。
第五,能源供需形勢從長期看依然十分緊張。我國的能源生產經過50年的努力,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能源緊張的矛盾明顯緩解。然而與經濟的長遠發展需要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潔淨高效能源,缺口依然很大。如原油產量"九五"前三年年均增長率為2.38%,而石油消費量的年均增長速度為5.47%。據預測,"十五"時期,缺口將大7000萬噸。
第六,能耗水平高,能源利用率低下。儘管我國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費量居世界之末,(人均能耗:世界2050.4千克標煤,中國1141.2千克標煤;人均產能:世界2155.7千克標煤,中國1089.2千克標煤)然而,其能耗強度卻躍居世界之前列。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測算,我國能源系統的總效率(開採*加工*運輸*利用)僅為9%,不及已開發國家的一半。按萬美元GDP能耗分析,全球平均為4.2噸標煤/萬美元,而我國為15.74噸標煤/萬美元,是其3.74倍。據有關人士比較,我國目前的萬美元國民生產總值能耗比大多數低收入國家高出5-11倍,工業產品單耗比工業已開發國家高出30-90%。如火電
標準煤耗,我國是國外先進水平的1.25倍,噸
水泥煤耗是國外的1.64倍。我國重點鋼鐵企業每年白白排放掉的高爐煤氣和焦爐煤氣便達60多萬噸標準煤,一些低熱值燃料的利用率僅為20%左右。目前我國第一產業能耗水平為0.90噸標煤,第二產業為6.58噸標煤,第三產業為0.91噸標煤。產業結構的不合理、能源品質低下,管理落後等是造成能耗水平較高的重要原因。
第七,農村能源問題日趨突出,影響越來越大,其主要表現在下述三個方面。其一,農村生活用能嚴重短缺。過度的薪柴開發造成大面積植被破壞,引起了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機質減少等嚴重生態問題。據估計,目前全國農村生活用能短缺至少20%。其二,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和化學化的發展,農業生產的能耗量急劇增長。其三,鄉鎮工業能耗直線上升,能源利用率嚴重低下。據統計,全國鄉鎮企業平均單位產值能耗比國營企業高50%以上。據有關部門測算,農村套用
機械設備和生活爐灶的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僅為16%。
第八,能源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劇,並開始向農村蔓延,生態破壞的範圍仍在繼續擴大。大氣污染以煤煙型污染為主,煙塵和酸雨危害最大,TSP北方城市超標大於30%的城市占85%以上,SO2北方城市上升,目前已達83毫克/立方米,氮氧化合物在各大城市上升,廣州、北京、上海等最嚴重,酸雨則在華中、西南最嚴重。目前,在污染環境的各因素中,70%以上的總懸浮顆粒物,90%以上的
二氧化硫,60%以上的氮氧化合物,85%以上的礦物燃料生產的
二氧化碳均來自煤炭。
第九,能源開發逐步西移。隨著中部地區能源資源的日漸枯竭,開發條件的逐步惡化,近年來,我國能源開發呈現出逐步西移的態勢,特別是水能資源開發和油氣資源的勘察。據《中國能源年評》1997公布的資料,"八五"以來,國有能源
投資中,全國年均增速為20.4%,山西為8.3%,陝西16.5%,內蒙古21.1%,新疆21.7%;國有煤炭工業投資中,全國平均為12.5%,山西9.4%,內蒙古11.4%,貴州33.7%。
基於上述勢態,我國在80年代初便制定了"開發與節約並重,近期把節約放在首要位置"的能源發展方針。在80年代中葉,又相應提出以效益為核心的能源開發利用戰略和以
電力為中心的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戰略。90年代又進一步將各項方針具體化,如進一步強調了能源發展的總方針,即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能源開發方針:以電力為中心,以煤炭為基礎,積極開發油氣,重視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煤炭工業發展方針:在不斷提高煤炭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增加產量,提高質量,多種經營,積極出口;石油工業發展方針: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快增儲量,穩步增長,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滿足國內需求;電力工業發展方針;以火電為主,水火電並舉,適當發展核電,同步發展電網,提高電力經濟效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針;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究效益;能源環境方針;持續協調發展;能源節約方針;以廣義節能為基礎,以工業節能為重點;能源
進出口方針;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有進有出,多出口煤炭,多進口石油,進出口多元化;能源運輸方針;以煤炭運輸為重點,輸煤、輸電、輸油氣並進,充分發揮鐵、水運、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的優勢,發展綜合運輸系統。這表明,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正處在一個逐步調整和完善的過渡轉換時期。
從目前來看,可採取的主要戰略措施有:(1)調整能源工業內部的比例結構。煤炭工業重點解決好產品結構失調,限制低效、低質煤炭開發,石油、天然氣工業重點解決好儲采比例失調,電力工業重點解決好後備容量不足,
輸配電、自動化設施及電網不配套等問題。(2)堅持電力先行的方針。通過保障投資,調整價格,降低稅率,改革體制等措施,加快電力工業發展步伐,增大
水電和核電的比重。(3)提高一次能源加工轉化比重,調整能源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和綜合利用,保證煤炭定點、定質供應,搞好資源綜合加工利用,提高資源回收率和低熱值燃料利用率。(4)開展廣義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過強化節能管理,搞好節能技術改造,充分發揮價格、稅收等經濟槓桿,促進全社會節能工作的廣泛開展。(5)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加大加快能源的商品化步伐,通過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理順價格關係,完善企業制度,逐步使能源工業的發展步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