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效率與其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能源效率與其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能源效率與其影響因素研究》是2011 年 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瑞。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能源效率與其影響因素研究
  • 作者:張瑞
  • 原版名稱:Research on Chinese Energy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 頁數:212頁
  • 定價:30.00元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版權資訊,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 錄,書 摘,

版權資訊

書名:《中國能源效率與其影響因素研究》
英文書名:Research on Chinese Energy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作者:
中國能源效率與其影響因素研究中國能源效率與其影響因素研究
出版社:
書號:978-7-80257-313-0
CIP數據:2011057936
開本:大32開 148mm×210mm
頁碼:212頁
字數:200千字
紙張:70克雙面膠版紙
裝訂:平裝
版次:2011年4月第一版
印次:2011年4月第一次印刷
定價:30.00元

作者簡介

張瑞,男,1977年5月出生於山西省河曲縣,2000年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採礦工程專業本科畢業,2004年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碩士畢業,2007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同年留校任教至今。先後發表論文19篇,其中EI收錄2篇,ISTP收錄4篇,出版專著2部,制定國家標準2項,主持參與科研項目16項,曾獲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主要從事能源經濟與管理、循環經濟、計量經濟方面的研究。
作者:張 瑞作者:張 瑞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能源科學、經濟學、管理學、計量經濟學等有關理論與方法,實證分析了中國能源效率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首先,套用協整以及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的方法分析了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長期與短期關係。然後,實證分析了技術進步對能源效率的影響,給出了技術進步水平與能源效率之間的定量關係,並測算了技術進步節能率,建立了技術進步節能率與能源價格之間的關係模型;實證分析了產業結構變動對能源效率的影響,通過建立能源強度變化的全分解模型,計算出了產業結構變動對能源強度變動的影響份額;實證分析了能源消費結構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提出了基於能源效率的能源消費結構最佳化的基本思路。最後,從基於熵的區域能源效率差異分析出發,建立了工業化對區域能源效率影響的面板數據模型,分析了隨著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變動的工業化進程對各區域能源效率的影響。

目 錄

第1章緒論
1.1引言
1.1.1中國能源消費狀況
1.1.2相關概念
1.2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2.1中國能源效率狀況
1.2.2中國提高能源效率的意義
1.2.3影響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
1.3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國內研究綜述
1.3.2國外研究綜述
1.4研究內容、方法及技術路線
1.4.1研究內容
1.4.2研究方法
第2章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2.1能源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2.1.1經濟成長對能源的需求
2.1.2能源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
2.2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的協整與因果關係分析
2.2.1協整與因果關係
2.2.2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關係的實證分析
2.3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評價
2.3.1能源消費彈性係數
2.3.2能源消費彈性係數的比較
2.3.3能源消費彈性係數與能源強度的關係
2.4本章小節
第3章技術進步對能源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
3.1 技術進步與能源效率的關係
3.1.1技術進步與能源消費的歷史回顧
3.1.2技術進步解決能源短缺的途徑
3.1.3技術進步影響能源效率的機理
3.2 技術進步提高能源效率的實證分析
3.2.1節能量與節能率
3.2.2技術進步節能率測定的理論研究
3.2.3技術進步節能率測定的經驗分析
3.3技術進步與能源價格及能源R&D投入的關係
3.3.1技術進步與能源價格
3.3.2技術進步與能源R&D的投入
3.4 主要能耗部門節能技術措施分析
3.5中國能源技術政策
3.5.1美國與日本的能源技術政策
3.5.2改革開放前後我國的能源技術政策
3.5.3我國能源技術政策建議
3.6 本章小節
第4章產業結構變動對能源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
4.1 產業結構變動與能源效率
4.1.1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4.1.2產業結構變動對能源消費的影響
4.1.3產業結構變動與能源效率關係的回歸分析
4.2 中國能源強度變動的全分解模型
4.2.1能源強度變動分解的意義及方法
4.2.2能源強度變動全分解模型的建立
4.2.3基於全分解模型的能源強度變動因素分析
4.2.4產業結構變動節能量的計算公式
4.3 工業部門結構變動對能源效率的影響
4.3.1工業在能源消費中的地位
4.3.2高能耗行業的變動分析
4.3.3高能耗行業對總能源強度的影響分析
4.3.4製造業產出相對規模變動對工業能源效率的影響
4.4 以提高能效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
4.4.1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4.4.2最佳化第二產業內部結構
4.5 本章小節
第5章能源消費結構對能源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
5.1 中國及世界能源消費結構
5.1.1中國能源消費結構
5.1.2世界能源消費結構
5.2 中國能源效率與能源消費結構的協整分析
5.2.1能源效率與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動趨勢
5.2.2中國能源效率與能源消費結構的協整模型
5.2.3基於協整模型的能源消費結構最佳化的基本思路
5.3 中國能源消費結構最佳化的具體措施
5.3.1發展潔淨煤技術,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5.3.2加大油氣開發力度,替代煤炭發揮作用
5.3.3開發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5.4 本章小節
第6章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區域能源效率差異實證研究
6.1區域能源效率的差異分析
6.1.1我國能源消費的區域分布概況
6.1.2基於熵的省際能源效率差異分析
6.1.3 Panel data 模型的類型及識別
6.1.4區域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差異
6.2工業化對區域能源效率差異的影響
6.2.1工業化進程中的產業結構變動
6.2.2面板數據的單位根檢驗
6.2.3工業化對區域能源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
6.3區域經濟成長的差異與能源效率
6.3.1區域經濟成長的差異
6.3.2區域經濟成長差異的變動與能源效率
6.4本章小節
第7章結論與展望
7.1結論
7.2創新點
7.3存在的問題與進一步工作建議
附表
參考文獻

書 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比,我國仍是能源效率較低的國家。特別是2003年以來,我國能源強度持續上升,綜合能源效率下降,大量的能源消耗不僅對經濟成長形成了制約,而且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提高能源效率是解決能源短缺、增強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措施,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也提出了在“十一五”時期能源強度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顯著地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戰略目標。因此,研究能源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目前看,學術界對能源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比較少,且已有文獻大多以定性研究為主,缺乏定量研究,不能夠滿足理論與現實的需求。鑒於此,本書作者經過認真的調研,並在有關專家的指導和建議下著手這部著作的撰寫,以期為實現中國能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的指導思想和決策參考。
本書借鑑經濟學、管理學、計量經濟學、能源科學等有關理論與方法,以MATLAB、EVIEWS等作為計算工具,在分析了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關係的基礎上,定量研究了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與能源消費結構變動與能源效率之間的關係,彌補了此方面缺乏定量研究的空白。本書還從區域能源效率差異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工業化進程對區域能源效率差異的影響,為縮小區域能源效率差異提出了相關對策。主要研究內容及結論如下:
(1)套用單整、協整以及Granger因果關係檢驗的方法,建立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對中國能源消費總量、主要類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水電)消費量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進行實證分析。結論認為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係,也存在相互因果關係。這一結論的含義是:一方面,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必須要有持續的能源供應作為保障,對能源供應可能出現的波動和短缺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並作好應對的準備;另一方面,我國在制定保護環境的能源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可能對能源消費形成的影響,以避免間接地影響我國經濟成長。
煤炭消費量與經濟成長之間也存在協整關係與雙向因果關係,這也說明大量的煤炭消耗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同時經濟的高速增長也引發了大量的煤炭需求。在我國煤炭消費占到總能源消費量70%以上的能源消費結構下,煤炭消費、能源消費總量與經濟成長具有相同的變化關係,這也是必然的。
(2)能源效率改變是能源與基於能源的產出之間動態轉變的結果。技術對能源與產出的改變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技術對能源效率提高的貢獻是技術促進了產出最大化,而使能源消費最小化,即技術使每新增加的單位產出所需求的能源量減少。以企業最優的投資規則與最優的機器設備報廢規則為切入點的分析,說明了技術進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必要條件,技術水平約束著能源效率的變化。技術進步節能率的測算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技術進步對我國能源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基於技術進步節能率與能源價格之間的關係模型,根據“十一五”期末能源效率提高20%的目標,估算了在當前技術進步節能率下,能源價格總水平年均上漲率。
(3)產業結構變動直接決定能源消費量。三次產業中,第二產業變化對能源消費總量的影響較大,第一、第三產業變化對能源消費總量的影響較小。各產業比重與能源效率的動態回歸模型的建立,表明了在中國產業結構變動過程中,第一、第三產業結構變動提高了能源效率,第二產業結構變動降低了能源效率。能源強度變化的全分解模型,計算出了產業能效變動因素、產業結構變動因素以及生活用能變動因素對能源強度變動的影響份額。結果說明,過去20多年,我國能源效率提高的決定因素是產業能效的提高,而不是產業結構調整,這樣的結論雖然否定了在國內很有影響的結構調整決定能源強度的說法,但是並不是指產業結構調整不能決定能源強度。例如,“十五”期間,能源效率的下降不僅歸因於產業能效的下降,還歸因於產業結構變動的方向。三次產業能效變動與結構變動對能源強度變動的影響分析說明能源強度的變化動因主要歸結為第二產業能效與結構的變動。工業部門結構變動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最為明顯,尤其是製造業、高能耗行業。以提高能源效率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就是在保證能源需求量不變或者小幅度增長的前提下,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快速增長。
(4)雖然我國石油、天然氣、水電消費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但長期以來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一直沒有改變。通過與世界一些國家對比,發現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天然氣所占比例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費國水平。通過能源效率與煤炭、石油、天然氣、水電消費比重的協整分析,發現除天然氣、水電消費比重外,煤炭、石油消費比重都與能源效率存在著長期的協整關係。煤炭消費比重與能源效率存在著反向關係,煤炭消費比重越大,能源效率越低;石油消費比重與能源效率存在著正向關係,石油消費比重越大,能源效率越高。此結論為最佳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提供了基本思路。
(5)區域能源效率差異分析肯定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成長的質量。各地區工業化水平的差距體現了其技術進步、產業結構最佳化程度之間的差距,後者直接決定了能源效率的高低,因此區域工業化水平的差距是導致區域能源效率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Panel data協整模型估計的結果表明東、中、西部能源效率差距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工業化水平對能源強度的影響不同。東部地區工業化水平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最為明顯;中部次之;西部最小。
經濟成長差距與能源效率差距的收斂性模型表明通過縮小與發達地區經濟成長的差距可以提高本地區的能源效率,但經濟差距越大,通過縮小經濟差距來縮小能源效率差距就越困難,因此要縮小西部地區與發達地區能源效率的差距,僅僅通過經濟總量的追趕是不可行的,還應該注意經濟成長的質量,採取節約資源集約型的增長方式。
本書共分為7章,第1章主要介紹能源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的目的與意義,總結了國內外研究能源效率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第2章討論了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為實現國民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和結構協調提供決策依據;第3章分析了技術進步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機理,給出技術進步節能率的測算方法,提出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技術政策建議;第4章分析了產業結構變動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提出以提高能效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方法;第5章分析了能源消費結構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提出以提高能效為導向的能源消費結構最佳化基本思路與具體措施;第6章分析了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區域能源效率差異,提出解決縮小地區能源效率差距的方法;第7章給出主要結論,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以後進一步工作內容提出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