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腫瘤

胰腺腫瘤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多發生於胰頭部。可有胰腺肉瘤、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等。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pancreatictumor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常見發病部位:胰頭部
  • 常見症狀:胰腺肉瘤,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發生與吸菸、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過量飲用咖啡、環境污染及遺傳因素有關;近年來的調查報告發現糖尿患者群中胰腺腫瘤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患者與胰腺腫瘤的發病存在一定關係,發現慢性胰腺炎患者發生胰腺腫瘤的比例明顯增高;另外還有許多因素與此病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如職業、環境、地理等。

臨床表現

1.胰腺肉瘤
早期腫瘤較小時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偶然在B超或CT檢查時發現胰腺占位性病變。多數胰腺肉瘤發現時瘤體已很大。
患者可出現上腹部隱痛不適,病變壓迫或侵犯腹腔神經叢可出現腰背酸痛,半數患者就診時上腹部可觸及包塊、質地較硬,移動度差。患者可出現噁心,嘔吐,晚期可有低熱和體重下降。
2.胰腺囊腺瘤
(1)腹痛腹痛是早期出現的症狀,可為隱痛、脹痛或悶脹不適。腫瘤逐漸增大可壓迫胃,十二指腸、橫結腸等,使其移位並出現消化道不全梗阻的症狀,除腹痛外尚可伴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等。
(2)腹部包塊腹部包塊是主要體徵。包塊多位於上腹正中或左上腹部,小者僅能觸及,大者可占據整個腹腔,呈圓形或橢圓形,質韌,巨大包塊觸之有囊樣感,無觸痛。少數位於胰頭部的囊性腫瘤,因囊腫壓迫膽總管而發生黃疸。當腫瘤壓迫脾靜脈或侵及脾靜脈時可使其發生栓塞,表現為脾臟增大並可引起胃底和食管下段靜脈曲張,甚至發生嘔血。
3.胰腺囊腺癌
胰腺囊腺癌的主要症狀是上、中腹部隱痛或腰背痛,和上腹部包塊。腹痛多不劇烈,有的患者僅為飽脹不適感;其他症狀可有食慾下降、噁心、消化不良、體重減輕、黃疸等,少數患者可出現消化道出血。
腹塊一般無觸痛,可呈囊性或堅硬實性。當繼發囊內出血時腹塊可突然增大,腹痛加劇,觸痛明顯。當腫瘤浸潤或壓迫膽總管時,可出現黃疸。

檢查

出現頑固性上腹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間明顯,仰臥時加重,而蜷曲或前傾坐位可使疼痛減輕等,則高度提示胰腺腫瘤,需進一步做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B超、CT、MRI、ERCP、PTCD、血管造影、腹腔鏡檢查、腫瘤標誌物測定、癌基因分析等,對胰腺腫瘤確定診斷和判斷能否手術切除有相當大的幫助。但是,外科醫師仍然不能忽視對患者的病史詢問和全面的體格檢查。要評估患者行根治性手術的安全性,詳細詢問病史和仔細體檢所獲取的資料比單一的心、肺功能檢查更為重要。一般情況下B超、CA19-9、CEA可作為篩選性檢查,一旦懷疑胰腺腫瘤,CT檢查是必要的。患者有黃疸而且比較嚴重,經CT檢查後不能確定診斷時,可選擇ERCP和PTCD檢查。如置管引流成功,對嚴重黃疸患者可延遲手術1~2周。MRI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並不優於CT。對已確診為胰腺腫瘤但又無法判斷能否手術切除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探查,選擇血管造影和(或)腹腔鏡檢查是有臨床意義的。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可確診。

治療

1.胰腺肉瘤
首選手術治療。胰頭部腫瘤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體尾部腫瘤行胰體尾脾切除術,侵及胃、結腸等周圍臟器時可合併部分胃、結腸切除。胰腺肉瘤很少有遠處轉移或淋巴結轉移。
2.胰腺囊腺瘤
手術是胰腺囊性腫瘤惟一的治療方法。囊腺瘤常有完整的包膜,且好發於胰腺體尾部,小的囊腺瘤可予以摘除;大多數患者需行包括脾臟在內的胰體尾切除。胰腺頭部囊性腫瘤可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
3.胰腺囊腺癌
(1)手術切除胰腺囊腺癌,包括腫瘤所在部位的部分正常胰腺,是治療本病首選的方法。原則上大部分胰腺囊腺癌都應爭取行根治性切除。根據病變的部位和範圍、癌腫與鄰近臟器的關係、以及轉移和浸潤程度的不同,可分別選擇單純囊腫摘除術、胰體尾加脾臟切除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或全胰切除術等。
(2)對病變性質難以確定的胰腺囊性腫塊,尤其是黏液性囊腫者,應按胰腺囊腺癌的治療原則處理,切除腫塊及其所在部位的部分胰腺組織。對於胰腺囊腺癌,切不可輕易行囊腫內引流或外引流術,不但達不到手術治療的目的,反而會增加囊腫感染的機會,貽誤根治性手術時機。
(3)胰腺囊腺癌對化療和放療均不敏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