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總科

胡蜂總科

胡蜂總科 ,Vespoidea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的1總科。體壁堅厚,光滑少毛,靜止時前翅縱折,具強螫針的蜂類。本總科昆蟲通稱胡蜂,俗名黃蜂。全世界約有1.5萬種,已知5000種以上。中國記載200種。為捕食性蜂類。成蟲體多呈黑、黃、棕三色相間,或為單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點或光滑。茸毛一般較短。足較長。翅發達,飛翔迅速。靜止時前翅縱折,覆蓋身體背面。口器發達,上顎較粗壯。雄蜂腹部7節,無螫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胡蜂總科
  • 拉丁學名:Vespoide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膜翅目
  • 亞目:細腰亞目
  • 英文名:wasps 
  • 總科:胡蜂總科
簡介,分類,經濟價值,生活習性,

簡介

雌蜂腹部6節,末端有由產卵器形成的螫針,上連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較強。
胡蜂總科胡蜂總科
蛹為離蛹,黃白色,顏色隨齡期而加深。頭、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顯可見。很多蜾蠃以蛹越冬。幼蟲梭形,白色,無足。體分13節。蜾蠃類幼蟲在親代成蜂構築的封閉巢內,以親代貯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蟲為食。其他類胡蜂的幼蟲在巢中由成蜂飼餵嚼爛的其他類昆蟲,幼蟲食後常分泌一種成蜂喜食的液體。在幼蟲消化道的中腸端部,由圍食膜形成一個封閉囊,不與排泄孔相通。排泄物貯在此囊中,於體內呈游離狀。化以後,此囊乾硬變黑,隨蛻皮一起脫去。卵常呈橢圓形,白色,光滑,在每個巢室中有1枚,其基部有一絲質柄固著,直至孵出幼蟲。因此,蜂巢巢口雖然向下,但巢內幼蟲並不脫巢落下。

分類

本總科共分12科:胡蜂科(Vespidae)、馬蜂科(Polislidae)、蜾蠃科(Eumenidae)、鈴腹胡蜂科(Ropalidiidae)、
胡蜂總科胡蜂總科
狹腹胡蜂科 (Stenogastridae)、異腹胡蜂科(Polybiidae)、長腹胡蜂科(Zethidae)、大胡蜂科(Ma-sarididae)、蟻科(Formicidae)、長葉胡蜂科 (Euparagiidae)、長唇胡蜂科(Raphiglossidae)和蓋胡蜂科(Gayellidae)。除最後 3科外,中國均有記載。
胡蜂為有社會性行為的昆蟲類群。蜾蠃科的種類平時無巢,營自由生活,在產卵時,由雌蜂築一泥室或選擇合適的竹管,產卵其中,同時貯藏在捕來之後經螫刺麻醉的其他類昆蟲的幼蟲或蜘蛛。一室一卵,分別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蟲取食所貯存的獵物。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後,即咬破巢口飛出。
其他種類的胡蜂一生營巢而居。蜂群中有後蜂、職蜂(或稱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區別。後蜂為前一年秋後與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們把精子貯存在貯精囊中,到本年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後不久即死亡。天漸冷時,受精雌蜂紛紛離巢尋覓牆縫、草垛等避風場所,抱團越冬。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團外出分別活動,自行尋找適宜場所建巢產卵。它們所產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於職蜂增多,蜂巢逐漸擴大。職蜂負責築巢和飼育幼蟲。中國中部地區每年有 3次發生高峰。秋後,巢中的雄蜂約占總數的1/3,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時期。

經濟價值

中國河南山西等省採取人工輔助越冬以及人工輔助建巢和遷巢的方法,利用胡蜂防治棉花害蟲,甚有效果,而且比較經濟。在秋後捕捉雌蜂放入籠內,將籠安置在避風場所,任其抱團,到來年春季,將這些雌蜂放入田間,任其在田間周圍自然築巢。也可以在大蜂棚內提供食物、飲水和建築材料,令其在棚內建巢。在需要時,把巢移至田間,每畝3~5巢,有蜂100餘頭,即能基本控制鱗翅目害蟲的為害。由於胡蜂有歸巢習性,所以放蜂一次長期有效。其食性廣,可防治多種農林害蟲。 胡蜂成蟲、幼蟲和蜂巢可入中藥。或內服,或外敷,可治毒蟲螫咬、毒腫疔瘡等症

生活習性

一般氣溫在12~13℃時,胡蜂出蟄活動,16~18℃時開始築巢,秋後氣溫降至6~10℃時越冬。春季中午氣溫高時活動最勤,夏季中午炎熱,常暫停活動。晚間歸巢不動。有喜光習性。風力在 3級以上時停止活動。相對溫度在60%~70%時最適於活動,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質。在500米範圍內,胡蜂可明確辨認方向,順利返巢,超過500米則常迷途忘返。
胡蜂總科胡蜂總科
胡蜂能捕食蜜蜂柞蠶等,在果園地區,常咬食果實造成減產。蜂毒毒性很大,受傷者非常疼痛,嚴重時可造成傷殘或死亡。但是,胡蜂一般不主動攻擊人畜。除在養蜂、養蠶地區和果園附近外,胡蜂實為一類消滅害蟲的天敵昆蟲,應受到人們的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