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翅目

膜翅目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三大的目(次於鞘翅目和鱗翅目)。膜翅目是最低等的完全變態類昆蟲,和其他全變態類昆蟲是姊妹群關係。膜翅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膜翅目中的昆蟲體長0.1~65毫米、翅展0.2~120mm,是昆蟲中最小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膜翅目
  • 拉丁學名:Hymenopter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膜翅目
  • 分布區域:全世界
  • 總目:膜翅總目
  • 種類:全世界約12萬種,中國2300餘種
形態特徵,頭部,胸部,腹部,幼蟲,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物種區別,廣腰亞目,細腰亞目,

形態特徵

翅膜質、透明,兩對翅質地相似,後翅前緣有翅鉤列與前翅連鎖,翅脈較特化;口器一般為咀嚼式,但在高等類群中下唇和下顎形成舌狀構造,為嚼吸式;雌蟲產卵器發達,鋸狀、刺狀或針狀,在高等類群中特化為螫針

頭部

頭部明顯,正面觀橫形,有時幾成球形,頸部細小,可自由轉動。觸角形狀多變化,有絲狀、棒狀、膝狀、櫛狀和扇狀等,通常以雄性為發達,多為13節,雌性較短,多為12節,少數種類節數減少到6—8節。複眼1對,較發達,位於頭部兩側。單眼3個,位於額的上方,呈三角形排列。少數種類單眼退化或缺如。口器多為咀嚼式,各組成部分的形態構造以及下顎須下唇須的節數、形狀、長短常可作為分類特徵。蜜蜂總科的口器為嚼吸式,下顎、下唇延長成喙,用以採食花蜜。

胸部

胸部包括前、中、後胸及並胸腹節。前胸一般較小,橫形或不明顯。頭與前胸之間有頸,有的前胸前緣明顯鋒銳,將前胸與頸分開,有的前緣消失。中胸背板分中胸盾片及小盾片盾片有的平整無溝縫,有的則有1對完整或部分消失的盾縱溝,有的中部下陷成槽或隆起。小盾片一般圓形、三角形、卵圓形或舌形,有的很短,有的末端延長或具叉狀突起。並胸腹節是由腹部第1節併入胸部形成的,其形狀、大小、長短、傾斜度等變化很大。許多種類(細腰亞目)腹部第2節縊縮成細柄狀,稱為腹柄或“腰”。
膜翅目膜翅目
多數種類都具有兩對正常的膜質翅,且前翅顯著大於後翅,僅少數種類的翅退化或變短。前翅前緣通常有翅痣,其形狀多有變化。多數種類的翅脈較複雜,縱脈多癒合或變形,並與橫脈圍成若干翅室。對脈序和翅室的命名,各學者意見不一,較常用的為康氏系統(Comstock和Ross系統)。有的種類翅脈極為退化,翅脈在膜翅目分類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胸足3對相似。但某些寄生性種類的轉節為2節;有的前足腿節膨大,如腫腿蜂;有的後足腿節特別膨大,如小蜂科的某些種類;蜜蜂總科的後足則特化成攜粉足跗節2—5節,末端具爪1對。

腹部

腹部通常10節,少的只可見3—4節。細腰亞目的第1腹節已併入胸部形成並胸腹節,第2節通常很小,或呈柄狀。雌蟲第7、8節腹板變形,形成產卵器。膜翅目昆蟲的產卵器極度特化,適於鋸、鑽孔和穿刺等,同時有產卵、蜜刺、殺死、麻痹及保存活的動物寄主食物的功能。產卵器的形狀變異很大,有的呈長針狀,有的呈短錐狀,有的自腹末伸出,有的自腹末前方腹面伸出,有的只作為防禦器官而已失去產卵作用。雄性外生殖器由第7、8腹節腹板及生殖節組成,生殖節主要包括生殖突基節、陽莖、陽莖腹鋏及生殖刺突等,部分隱藏於體內,一般種間變異很大,是種類鑑別的重要特徵。
膜翅目

幼蟲

根據食性和生活習性的不同,可將膜翅目幼蟲分為兩類。一類為型幼蟲:體型近似鱗翅目幼蟲。即體表通常有毛斑,頭部骨化程度強,上顎強大,具觸角及下顎須,常有側單眼,除胸足正常發達外(少數退化),還具腹足。與鱗翅目幼蟲的主要區別是,腹足數目在6對以上(如葉蜂類為6—8對),無趾鉤蠋型幼蟲多營自由生活,植食性。第二類為無足型幼蟲:如腰亞目的幼蟲。體無色斑,無足,頭部骨化弱,口器及觸角退化,觸角柔軟不分節,下顎須乳突狀,上顎弱,無單眼。多營寄生或擬寄生生活,或生活於由母蜂準備好的飼料中或由工蜂餵食,少數在寄主植物上造成蟲癭
膜翅目膜翅目

生長環境

胡蜂、、蜜蜂等高等膜翅目昆蟲具有不同程度的社會生活習性,有的已形成習性、生理及形態上的分級現象。如後蜂(蟻)專司產卵繁殖,雄蜂(蟻)通常於交配後不久死亡,工蜂(蟻)專司採集食物、營巢、撫幼等職,蟻科中有專司保衛的兵蟻。社會性種類在成蟲和幼蟲間還存在“交哺”現象,如胡蜂成蜂飼餵幼蟲時,幼蟲分泌—種乳白色液體,供成蜂取食。蜜蜂巢群中的不同級型,分工明確,不同級的幼蟲巢室大小不同,飼育方式也不同,如後蜂幼蟲期一直被餵以王漿,直至化蛹。蜜蜂等為了群體的覓食、繁殖及維持其穩定性,群體內各成員間通過各種發達的感官接受和傳遞信息,如通過不同的“舞姿”傳遞蜜源植物的方位、與巢的距離等。同巢蜂群的特定氣味是維持本群、防止異群進入的指示氣味,守衛蜂即通過嗅覺在巢門口守衛本群。蜂群的穩定性是通過後蜂上領腺分泌的外激素“後蜂物質”來維持的,該物質可抑制工蜂生殖腺的發育和新後蜂的產生,從而避免發生分蜂現象。蟻是通過腹部腹面在爬行過程中留下的蹤跡外激素指示同巢成員找到食物及歸巢路線的。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

繁殖方法

全變態。一般為兩性生殖,也有的行單性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單性生殖較為普遍,如蜜蜂已交配的蜂產的未受精卵,產生雄性個體;胡蜂葉蜂的一些種類未交配過的雌蜂產的未受精卵,可產生雌或雄兩性個體。多胚生殖多見於繭蜂小蜂及緣腹細蜂科中的一些種類,如多胚跳小蜂1個卵可產生2000多個後代個體。

主要價值

膜翅目昆蟲的絕大多數種類是對人類有益的傳粉昆蟲和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敵昆蟲,只有少數為植食性的農林作物害蟲。植食性者如葉蜂科幼蟲食葉,莖蜂科幼蟲蛀莖,樹蜂科幼蟲鑽蛀樹木,癭蜂科幼蟲形成蟲癭等。寄生性者包括細腰亞目大部分種類,其中又分為內寄生外寄生兩類。捕食性者主要包括胡蜂泥蜂土蜂等科的成蟲。以花粉和花蜜為主要食物的蜜蜂有助於作物授粉,提高作物的結實率,並為人類提供蜂產品。

物種區別

膜翅目分為2-3個亞目,49-89個科。按照經典分類方法膜翅目分為細腰亞目廣腰亞目。廣腰亞目實際上不是一個統一的族,而是多個進化線的總稱,它們的幼蟲一般是食植物的,與蝴蝶的幼蟲相似。

廣腰亞目

腹部與胸部相接處不收縮為細腰狀,後翅至少有3個基室(中室、亞中室、亞臀室)。轉節2節。幼蟲植食性,具胸足3對,多數有腹足,但沒有趾鉤,可與鱗翅目幼蟲相區別。
鋸蜂總科Megalodontoidea
扁葉蜂科/卷葉鋸蜂科 Pamphiliidae
鞘蜂科/長節鋸蜂科 Xyelidae
鋸蜂科 Megalodontidae
葉蜂總科Tenthredinoidea
筒腹葉蜂科 Pergidae
錘角葉蜂科 Cimbicidae
三節葉蜂科 Argidae
四節葉蜂科 Blasticotomidae
葉蜂科 Tenthredinidae
松葉蜂科/鋸角葉蜂科 Diprionidae
六節葉蜂科Acorduleceridae
樹蜂總科Siricoidea
長頸樹蜂科 Xiphydriidae
莖蜂科 Cephidae
樹蜂科 Siricidae
杉蜂科 Syntexidae
寄生樹蜂總科 Oryssoidea
寄生樹蜂科/尾蜂科 Oryssidae

細腰亞目

腹部基部緊束成細腰狀,或延伸成柄狀,腹部第1節向前併入胸部,稱並胸腹節轉節1-2節。後翅有1-2個基室。幼蟲無足。分為錐尾組、針尾組Aculeata
寄生類 Division Terebrantia
姬蜂總科 Ichneumonoidea
長尾姬蜂科Megalyridae
膜翅目膜翅目
冠蜂科/冠頭姬蜂科 Stephanidae
高背瘦蜂科/舉尾姬蜂科 Aulacidae
棍棒瘦蜂科/褶翅姬蜂科 Gasteruptionidae
瘦蜂科/旗腹姬蜂科Evaniidae
小繭蜂科/繭蜂科 Braconidae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Agriotypidae
Alysiidae
腹蜂科/鉤腹姬蜂科Trigonalidae
小蜂總科 Chalcidoidea
長尾小蜂科 Torymidae
榕小蜂科Agaontidae
小蜂科 Chalcididae
褶翅小蜂科 Leucospididae
刻腹小蜂科 Ormyridae
廣肩小蜂科 Eurytomidae
巨胸小蜂科 Perilampidae
蟻小蜂科 Eucharididae
腫腿小蜂科 Cleonymidae
跳小蜂科 Encyrtidae
金小蜂科 Pteromalidae
Miscogastridae
扁股小蜂科 Elasmidae
Leptofœnidae
小蜂科/羽角姬小蜂科 Eulophidae
赤眼蜂科/紋翅小蜂科 Trichogrammatidae
纓小蜂科/柄翅小蜂科 Mymaridae
異卵蜂科/柄腹柄翅纓小蜂科 Mymarommatidae
細蜂總科 Proctotrypoidea
長腹細蜂科 Pelecinidae
纖腹細蜂科 Monomachidae
柄腹細蜂科 Heloridae
窄腹細蜂科 Roproniidae
離顎細蜂科 Vanhorniidae
細蜂科 Proctotrypidae
Belytidae
錘角細蜂科 Diapriidae
緣腹細蜂科 Scelionidae
分盾細蜂科 Ceraphronidae
廣腹細蜂科 Platygastridae
癭蜂總科 Cynipoidea
枝跗蜂科/枝跗癭蜂科 Ibaliidae
癭蜂科 Cynipidae
環腹癭蜂科 Figitidae
痣翅癭蜂科 Pterostigmatidae
齒股癭蜂科 Oberthuerellidae
隆盾癭蜂科 Eucoilidae
光翅癭蜂科 Liopteridae
長背癭蜂科 Charipidae
Aspiceridae
Anacharitidae
針尾類 Division Aculeata
Bethyloidea
刺角蜂科/刺角土蜂科 Rhopalosomatidae
蟻形蜂科/腫腿蜂科 Bethylidae
螯蜂科 Dryinidae
梨頭蜂科 Embolemidae
短節蜂科 Sclerogibbidae
青蜂總科 Chrysidoidea
尖胸青蜂科 Cleptidae
青蜂科 Chrysididae
曲角青蜂科 Alienidae
Scolioidea
裸蜂科/寡毛土蜂科 Sapygidae
毛角土蜂科 Plumariidae
土蜂科 Scoliidae
小土蜂科/臀鉤土蜂科 Tiphiidae
Anthoboscidae
擬柄土蜂科 Sierolomorphidae
Thynnidae
刺臀土蜂科 Methocidae
節腹土蜂科 Myrmosidae
蟻蜂科 Mutillidae
Apterogynidae
Formicoidea
蟻科 Formicidae
胡蜂總科 Vespoidea
胡蜂科 Vespidae
Pompiloidea
蛛蜂科 Pompilidae
Sphecoidea
長背泥蜂科 Ampulicidae
細腰蜂科/泥蜂科 Sphecidae
捕蠅蜂科/結柄泥蜂科 Mellinidae
滑胸泥蜂科 Gorytidae
角胸泥蜂科 Nyssonidae
短翅泥蜂科 Trypoxylidae
大唇泥蜂科 Stizidae
Dimorphidae
沙蜂科 Bembicidae
小唇沙蜂科 Larridae
完眼泥蜂科 Miscophidae
大頭泥蜂科 Philanthidae
節腹泥蜂科 Cerceridae
瘤腿泥蜂科 Alyssonidae
短柄泥蜂科 Pemphredonidae
銀口蜂科/方頭泥蜂科Crabronidae
刺胸泥蜂科 Oxybelidae
蜜蜂總科 Apoidea
地花蜂科/地蜂科 Andrenidae
隧蜂科Halictidae
蜜蜂科/分舌蜂科 Colletidae
毛腳花蜂科/準蜂科 Melittidae
切葉蜂科Megachilidae
蜜蜂科 Apida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