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畢節市金沙縣雨露葡萄園職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琴
- 就職企業:畢節市金沙縣雨露葡萄園
- 所獲榮譽:貴州省最美勞動者(2021年8月)
胡琴,畢節市金沙縣雨露葡萄園職工。
胡琴,胡琴,又稱鄉胡、稽(同奚)琴。歷史悠久、形制古樸。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胡琴是中國古代北方、西北方少數民族所用樂器的統稱,近代才作為胡琴類拉弦樂器的專稱。歷史流源胡琴始於唐代。在宋代音樂理論家陳暘於公元10...
胡琴藝術節全名為中國徐州國際胡琴藝術節,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和徐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聯合主辦。創辦於2004年10月,初衷意在弘揚中華傳統民樂文化,推動胡琴藝術的創新發展,豐富徐州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現已成為徐州的一張文化名片。歷屆盛況 第一屆 在2004年10月17日至21日在徐州...
宋飛,1969年1月出生於天津,祖籍河北,中國胡琴表演藝術家 ,國家一級演員、教授,九三學社社員,享有“中國二胡皇后”的美譽 。歷 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 。現任哈爾濱音樂學院院長 ,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主任 ,中國音樂家...
胡琴,1986年5月生,四川綿竹人,200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8年8月參加工作,四川農業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財政局黨委成員,機關黨委書記。人物履歷 現任四川省青神縣財政局黨委成員,機關黨委書記。職務分工 主持機關黨委工作,負責機關綜治、信訪維穩、行政調解、安全、人事、財務、檔案、意識形態、...
胡琴,女,1963年5月生,中共黨員,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醫科大學教授。1988~2001年在新疆大學理化測試中心工作,主要從事氣相色譜-質譜研究與測試工作;2001~2003年在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從事藥代動力學研究;2003~至今在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分析化學教研室,任該室主任。主要從事分析化學...
獨弦胡琴常定弦為f1或g1,音域有一個八度。音色明淨清晰,有如遠處傳來的嗩吶聲。音量不大,好像小提琴加了弱音。我國拉弦樂器中較少有用拇指按弦者,而瑤族獨弦琴用拇指內側按弦則是其顯著特點。左手常用打音、滑音等技巧裝飾旋律,並模仿嗩吶音色,滑音多從高往低做小三度滑行。可用於獨奏、齊奏、合奏或伴奏...
胡琴世界網,由成都市二胡學會於2010年12月創辦,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海外,它以發展民族音樂,弘揚胡琴藝術為宗旨,廣泛團結和聯繫有志於胡琴藝術的專家、專業工作者和從事業餘演奏和學習的胡琴愛好者,共同推動胡琴藝術的普及、傳播與創新,促進我國優秀的胡琴藝術傳承與發展。胡琴世界網創立 本網共有九個欄目:...
胡琴,女,漢族,1969年12月生,中共黨員,1988年12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現任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食安辦專職副主任 。人物履歷 現任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食安辦專職副主任 。工作分工 主持食安辦日常工作,分管食品(含保健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辦公室(...
胡琴,男,198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高校青年骨幹教師人選,現任雪峰山能源裝備安全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副站長。2004 年12 月留校參加工作,2010 年獲重慶大學工學博士學位,2013-2014年國家公派加拿大McGill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15年破格評為教授。任國際大電網組織CIGRE D1.35工作組委員、全國輸...
中國胡琴藝術博物館位於徐州雲龍公園(燕子樓公園)藝林園內,是徐州弦魂國樂文化傳播基地中國徐州胡琴主題公園的一部分。建築布局 雲龍公園總占地面積360畝,含水面面積120畝,其中藝林園總面積13800平方米,現有園林式房屋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目前房屋移交工作已完成,將進入裝修布展階段。胡琴主題公園包括7個部分1、中國...
梅雨田胡琴是中國清代戲曲文物,清末京劇琴師梅雨田所用胡琴。文物特徵 琴桿:琴桿長68厘米,頂端鑲有骨料。琴筒:琴筒直徑5厘米,長10.5厘米。琴弓:弓子長63厘米,握弓一端已折斷。松香:琴桿和琴筒上均積滿黑色松香。配件:配有一個楠木琴盒,內襯紅緞,盒內有長方形、圓形凹陷部分,用來放置弓子、松香等物...
胡琴 胡琴,現任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審計局副局長。人物履歷 現任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審計局副局長。工作分工 分管財務審計、審計局財務、政府採購 等工作。
《胡琴傳奇》是丁魯峰於2004年發行的專輯,共收錄了10首歌曲。專輯介紹 胡琴,原本是京劇、漢劇主要伴奏樂器京胡的俗稱,而時至今日,胡琴已成為中國民族樂器的總稱.胡琴所包括的民樂器種類繁多,除開流行最廣的拉弦樂器二胡外,還包括上述的京胡、墜胡(河南民間藝術"河南墜子"的伴奏樂器)、短桿墜胡(流行於河南、...
納西胡琴,納西族弓拉弦鳴樂器。因飾龍頭和琴筒較大,納西族又稱其為龍頭胡琴和大胡。形制較為古樸,音色柔和渾厚,用於“白沙細樂”和“納西古樂”。流行於雲南省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外觀形制 外觀與湖南花鼓戲的長筒式大筒相似,形制比較古樸。琴筒木或竹製,呈圓筒形,木製者多 使用一截圓形楸木挖空內芯而成...
牛角胡琴源於唐代的奚琴,北宋,出現用馬尾弓拉弦的胡琴,是當時主要的拉弦樂器,據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記載,馬尾胡琴形狀長柄、無品、音箱梨形、兩弦,琴頭上鑲著龍首,用馬尾弓拉奏,曲聲抑鬱。胡琴 牛角胡琴胡琴源於唐代的奚琴,北宋元豐五年(1082),駐守在北部邊疆的宋代軍隊中,就已廣泛使用以馬尾做弓弦...
京胡,又稱胡琴。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18世紀時末期,隨著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形成,在拉弦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簡介 歷史淵源 京胡於清乾隆年間在胡琴基礎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於京劇伴奏而得其名。京胡:原稱“胡琴”,最早也稱“二鼓子”。京劇的...
二胡(拼音:Erhu) ,是唐代由西域胡人傳過來的弦樂器,來自北方的奚部落,因此又稱“胡琴”。後來,胡琴發展出了二胡、中胡、京胡、墜胡、板胡等十幾個品種,二胡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
京胡,又稱胡琴。拉弦樂器。是京劇音樂藝術載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京劇形成和聲腔發展的重要標誌。京胡是京劇音樂中的主要樂器。聲若金石、穿雲裂帛的優美琴音如同天籟,對於廣大琴票具有一種勾魂攝魄的吸引力。京胡藝術的改革與創新,直接影響到京劇音樂藝術的整體發展,同時,促使京胡從伴奏走向獨奏、從民間俗樂走向...
四胡最早產生於戰國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東胡,顧名“胡琴”。在元朝的蒙古族中已經十分流行。胡兀爾由二弦變為四弦的"侯勒禾胡兀爾",大約最遲發生於明末或更早一些時候,清《律呂正義後編》稱為"提琴"。《清會典》記載:1632年(天聰六年)5月,太宗文皇帝平定察哈爾,獲其樂,列為燕樂,是曰《蒙古樂曲》。其中...
馬骨胡,壯族拉弦樂器。馬骨胡在壯語中稱“冉督”、“冉列”。“冉”為胡琴統稱,督,為骨頭,意即用馬、騾、牛的骨頭製成的胡琴。故通常稱之為馬骨胡或骨胡。壯語又稱“冉列”、“冉森”。“列”、“森”兼有體積小、發音高而尖之意。“冉列”又是由傳說中一對青年男女的名字所組成。形制與奚琴類型...
忽雷:我國古代彈弦樂器。忽雷在古代又稱“胡琴”、“二弦”,馬上彈奏,《文獻通考》把它列入琵琶類,叫作“忽雷琵琶”。最初流傳在西南地區,稱為“龍首琵琶”,在唐代極為盛行,後世鮮有記載。發展歷程 公元4世紀 早在公元4世紀時,印度西部的阿旃陀壁畫中,已有了琴身呈棒狀、梨形的琵琶。漢魏以來,西域樂...
葫蘆胡,壯族、布依族弓拉弦鳴樂器。壯語稱冉卜,“冉”為胡琴統稱,“卜”為葫蘆,意即用葫蘆製成的胡琴,故稱葫蘆胡。形制獨特,音色渾厚,常用於器樂合奏或為壯劇、布依戲伴奏。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西百色地區各縣、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興義、安龍、冊亨、望謨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
奚琴,屬於擦弦樂器。又稱胡琴、嵇琴、奚胡、鄉胡等,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最為盛行。奚琴是朝鮮族人民喜歡使用的一處弓弦樂器,相傳是我國宋代東北一帶的奚部族創造的,故得名。是在古代彈弦樂器弦鞀的基礎上發展改革而成的,它當時不用弓,而是用竹片擦琴。唐宋時期的奚琴...
直至二十一世紀仍有些制琴人未放棄改善革胡.北京制琴人江雲鎧把革胡發展成“古瓶胡”.他聲稱:“這種‘古瓶胡’設計上超過了世界上所有的弦樂器,它比大提琴更先進,更科學,音色也比提琴更豐富,是弦樂器的尖端技術.三面同時發出立體聲,從第一代的大提琴和留聲機的效果發展到今天的由大提琴和胡琴及馬頭琴合成...
中國著名的音樂史學家楊蔭瀏先生在《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三十四章)中說:“到了清代,除了原有二弦的胡琴或二胡之外,又出現了四弦的四胡,專用於伴奏京劇的京胡……少數民族地區也出現了不少拉弦樂器,如……西南阿細族的三弦胡琴。”這種三胡大約出現於清代晚期的鹹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年—1874年),是在漢族...
我國拉弦樂器是在胡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種類繁多,主要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馬頭琴等。其音色柔和,擅長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種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種多樣的音樂形象,具有豐富、細膩的表現力。二胡 二胡是中國各地普遍流行的樂器,也叫“胡琴”或“南胡”,由一個竹製或木製的琴...
胡琴,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古稱胡兀爾、忽兀爾。蒙古族俗稱西納乾胡爾,意為勺子琴,簡稱西胡。元代文獻稱其為胡琴。漢語直譯為勺形胡琴,也稱馬尾胡琴。發展 歷史悠久,形制獨特,音色柔和渾厚,富有草原風味。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流行於內蒙古自己區各地,尤東部科兒沁、昭烏達盟一帶最為盛行。基本構造 20...
關於二胡最早的記載是在宋朝,稱二胡為胡琴或南胡。在沈括《夢溪筆談》稱“馬尾胡琴隨漢車。”這是最早關於胡琴的文字記載,根據史書記載,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稽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夾在兩弦之間磨擦而發音的叫奚琴。到了公元十一世紀,宋代音樂理論書籍《樂書》有關於奚琴的記載:奚琴本胡樂也...
文盛齋琴行,現於安定門內大街營業,是一家經營民族樂器的老字號。簡介 文盛齋是由河北深州一張姓人氏,在清鹹豐年間開辦的“胡琴老鋪”,原址在琉璃廠附近的小沙土園胡同,是北京最早的製作銷售胡琴的店鋪之一。胡琴的起源 胡琴原是一種統稱,包括京胡、二胡、四胡、墜胡、墜琴等。舊時還叫“二鼓子”。解放後,...
形制由琴筒、琴桿、弦軸、千斤、琴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組成。琴筒呈圓筒形,系用一截兩端通透的毛竹筒製作,筒長18厘米~24厘米、直徑12厘米左右,筒前口蒙以豬膀胱膜為面 ,筒後端敞口。琴桿用竹桿或硬木製成,全長60厘米。木製者上方下圓,上端為琴頭,斜頂無飾,設軫部位方柱形,等距橫置四軸。弦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