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簡介
琴桿木製或竹製,琴筒系天然的大小兩節葫蘆殼。粗節最大處橫向切斷,蒙桐木板。葫蘆細節末端雕刻梅花瓣形音孔。兩軸,張絲弦或尼龍纏鋼絲弦。用馬尾弓拉奏。全長77、板面直徑 10.5厘米。定弦 a、e1,音域 a-a2。
用於壯族八音樂隊合奏和壯劇伴奏。
樂器起源
起源於古代
奚琴的葫蘆胡,最早用於壯族民間
器樂合奏“八音”的早期形式“游院”和壯劇伴奏中,其歷史與馬骨胡相近,大約出現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樂器結構
構造與
二胡相似,但外觀差異較大。共鳴筒呈葫蘆形,系採用天然生長的大小兩節葫蘆殼製作,將粗節一端的葫蘆去底,在切口處蒙以老筍殼或桐木薄板而成,葫蘆細節末端雕刻梅花瓣形音孔。
琴筒長15厘米、面徑13厘米左右,葫蘆末端鏤刻出民族圖案或梅花狀出音孔。琴桿木或竹製,多採用紅椿木或硬雜木製作,全長70厘米~80厘米,頂端琴頭呈圓柱形向後彎曲,下設二軸,置軸部位的琴桿為方柱形。弦軸用黃楊木或硬雜木製,軸長13厘米,軸柄圓錐形或紡槌形,外表刻有條紋。
琴桿為圓柱體,上粗下細,中部設有絲弦千斤,下端裝入琴筒並外露。面板中央置竹或木製琴馬,張兩條絲弦或尼龍纏鋼絲弦,細竹拴馬尾為琴弓,弓長60厘米左右。板面直徑10.5厘米。定弦 a、e1,音域a-a2。用於壯族八音樂隊合奏和壯劇伴奏。
在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
博物館收藏有葫蘆胡多支,其中一支琴筒用整個的兩節葫蘆殼製作,將葫蘆去底後蒙以桐木薄板,琴筒長19.5厘米、最大直徑17厘米、面徑14厘米,葫蘆尾部鏤刻環形圖案為音孔。
琴桿木製,全長78厘米,琴頭平頂、稍向後彎,下置二軸。弦軸黃楊木製,圓錐形,軸長12厘米,軸柄刻有直條瓣紋。琴桿圓柱形,中部設絲弦千斤。面板中央置松節木製空心琴馬,張兩條絲弦,分別使用中弦和老弦,細竹馬尾弓,弓長70厘米。此琴通體髹以透明清漆,外表光澤,木紋清晰,為1984年製品,系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學家調查採風時由廣西壯族民間帶回。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
演奏方法
演奏時採用坐姿,將琴桿直立,琴筒置於左腿上,左手扶持琴桿,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按弦,右手執馬尾弓沾松香夾於兩弦間拉奏。常按五度關係定弦為a、e1或d1、a1,合奏
音域為兩個八度,為戲劇伴奏常用一個把位。發音堅實,音色渾厚,類似中音
板胡,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常用於器樂合奏或戲劇伴奏,是壯族八音
樂隊合奏、北路壯劇、布依戲和八音坐彈戲的伴奏樂器,也用於獨奏自娛。常於民族節日或民間喜慶場合使用。葫蘆胡沒有專用曲牌,所奏樂曲多為壯劇曲牌,曲目同馬骨胡。擅長演奏委婉抒情、流暢如歌的曲調。
保養維護
弓弦樂器大多都會有琴皮,製作的材料大多是紅木等硬質木料,此類
樂器與濕度有一定的關係。硬質木料的木質有一定剛性,密度高,木質也細膩。在一濕一乾、空調暖氣收燥的環境中,會造成木料內外應力不能平衡的情況下,這時候會發生表面燒絲,濕度穩定後又會消失,也可以點上502用砂紙打一下,上些臘有條件的拋光。因此硬質木料是有可塑性的,白木材料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它木質松很容易達到內外應力的平衡。我們建議在葫蘆胡 使用結束後,最好要將留在琴身上的松香粉末用軟布擦掉,避免日久粘在木料和琴皮上。製作的高檔葫蘆胡在木質表面都使用了天然蟲膠打磨,清拋光的工藝,這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江南傳統做法,對技工都有很高的要求,目的是保護木料,提高木料的光滑性,增強手感的舒適度。所以只要用軟布擦琴就可以使琴保持清潔了。有時間的話可以在琴身木質表面上些
車臘或家具用臘,但一定要擦乾淨,避免粘手。
葫蘆胡琴皮的保養是大家最關心的。葫蘆胡琴皮如果在保養得體的情況下會有很長的壽命,前提是要經常使用,見到的葫蘆胡大多都是存放不當,不經常使用而損壞的。經常使用會使琴皮保持彈性,這也是它的生命力,和我們一樣經常鍛鍊,身體也就好,樂器的音色是不斷使用,是拉出來的,不用不拉是不會好的,在平時使用的情況下,本身也是對樂器是一種
維護和保養。正確的使用也是正確的保養。有很多理論書籍或網路上的知識對琴皮提出了一些保養和處理的方法,但理論和實踐畢竟有差距,有時候表現出來的差距並不小。
從葫蘆胡製作的方面談一些葫蘆胡皮保養的知識。琴皮第一道工序就是鏟皮,目的是將粘在皮上的肉雜物等都去掉,鏟皮要均勻,恰到好處,很關鍵,也很累人的一道工序。第二道是套皮,目的是拉伸蟒皮,去其油性,成型穩定,這時有一道關鍵工序就是燙皮,燙皮的目的:1.是穩定琴皮不讓定型的琴皮再有收縮。2.是美觀,是琴皮有光澤。3.保護琴皮受濕度的影響。套皮完成後就可以決定琴皮的使用情況。第三道是鞔皮,前兩道的工序做好就為鞔皮鋪好了路,做到六角均勻,鬆緊恰當,難點是琴皮與琴筒的搭配,根據琴皮的情況處理琴筒,根據木料選擇琴皮。從這些工序來看,大家可以知道其中有兩點:1.去油性,有油性的琴皮會嚴重影響發音,對著光看的感覺就像一滴油點到了紙上。2.琴皮表面已經有處理。周榮庭開創套皮定型,蟒皮二次成型的工序。這些工序的處理都會對葫蘆胡 的音色和使用起到關鍵的作用。
在日常使用中不需要對琴皮上油、
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臘,有鱗片翹起也很正常,捲起的鱗片是隨琴皮一起振動的。且不可用膠水粘,琴皮要保持它的透氣性,自然性,它會自然的適應使用環境,因此葫蘆胡確實有它的靈氣所在。如果在琴皮內外都給封住就會影響琴皮振動了。琴皮鞔好後不可在對琴皮背面進行再處理,因為從琴筒後面對琴皮背面刮或打磨處理,會導致琴皮厚薄不均,嚴重會使琴皮破裂,因此我建議大家不要嘗試。對音色的改變應該從弦,琴碼,千金和音墊著手(見葫蘆胡使用和調試),知道它們的作用和原理就可以反覆調試,調節出自己滿意理想的音色。
葫蘆胡在不用的時候要放些防蛀片,濕度高的地區再放些乾燥劑,經常也要拿出葫蘆胡讓透透氣。
與二胡的區別
二胡的構造比較簡單,由琴筒、琴桿、琴皮、弦軸、琴弦、弓桿、千斤、琴碼和弓毛等組成的。二胡各部構造的功能:
二胡構件由九個主要部分組成,其功能如下:
琴筒A琴筒
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
琴皮B琴皮
有蟒皮和蛇皮兩種,蟒皮為佳。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莽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琴桿C琴桿
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幹。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紅木較多。紅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
琴軸D琴軸
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但目前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鬆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琴軸的類型:銅軫和木軫
弓子E弓子
是二胡
發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桿和弓毛兩部分組成。弓桿是用細實的紫竹製成,粗細要適中。弓桿的軟硬和彈性會直接影響到演奏效果。弓毛以前有用尼龍絲和馬毛的,多用馬尾,且白馬尾為最佳,黑馬尾次之。一般用細實紫竹縛上馬尾,一端裝有活螺絲(弓魚)用來調整弓毛的鬆緊度。F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目前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且易變音。現在大多採用金屬弦。
千斤線G千斤
又稱千金,對二胡
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膠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線繞千斤。
琴碼H琴碼
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馬、楓木馬。木松節馬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馬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
J琴托
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