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政之》是202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政之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20512664
《胡政之》是202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胡政之(1889~1949),原名胡霖、字政之、筆名冷觀。四川成都人。1905年畢業於安徽省立高等學堂畢業,赴日留學,在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法律,1912年定居上海,參加上海《大共和日報》工作,1915年任該報駐北京記者,采...
《回憶胡政之》講述了:我國著名新聞工作者胡政之的生平事跡。他在留日期間主攻的是政法,但終身從事新聞工作。在新聞事業領域內,他顯示出了超常的才華。新聞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編輯、採訪、評論、攝影、電訊、廣告、發行、經營、管理等,他都拿得起來,都幹得十分出色當行。他堪稱是新聞業內文武昆亂不擋樣樣應付...
胡政之 《胡政之》是202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胡政之:一筆一天下,一報一世界》是202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大公報》是中國發行時間長的中文報紙之一,它輝煌的時期是1926年至1949年,即所謂“新記”大公報時期。張季鸞、胡政之等優秀報人讓它成為了當時中國新聞業的翹楚。如果說“大公報”這三個字無法在中國現代史中抹去的話,那么胡政之的...
《胡政之新聞職業觀及其實踐研究》是2011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志強。內容簡介 新記《大公報》是民國時期我國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一份民間大報,其總經理胡政之在其發展壯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胡政之新聞職業觀及其實踐研究》以胡政之的新聞職業觀為研究對象,以七章分述了胡政之新聞職業觀形成的背景、...
胡政之文集 《胡政之文集》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瑾,胡玫
國聞通訊社是中國較有影響的私營通訊機構。由胡政之於1921年9月在上海創辦。初受孫中山和盧永祥等人的資助,實為反對直系軍閥的聯合勢力的的宣傳機關。陸續在北京、天津、瀋陽、漢口、長沙、重慶、廣州、貴陽、福州、鄭州、梧州、哈爾濱等市設立分社或聘請特約訪員。參加工作的有李子寬、金誠夫、嚴諤聲、嚴慎予、孫瑞芹...
由於辦報有方,聲名漸著,被當時新聞界譽為“南北二胡”(北為《大公報》的胡政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繼續在浙江省金華、麗水、雲和等地主持報紙工作。民國32年(1943年)秋到重慶接任《中央日報》總社社長,兼任《東南日報》社長。民國35年(1946年)夏辭去《中央日報》職,來上海創辦上海《東南日報》,成立東南新聞...
四不主義指1926年吳鼎昌、胡政之、張季鸞三人合作重新組辦的《大公報》的辦報方針,即“不黨、不賣、不私、不盲”,言出於新記《大公報》9月1日創刊號上張季鸞的文章《本社同人之志趣》。“不黨”與一般的不偏不倚略有區別,該文說:“不黨非中立之意,亦非敵視黨系之謂。”“不賣”,指不接受政府、政黨...
何心冷(1898年6月16日~1933年10月29日),江蘇蘇州人,民國時著名副刊編輯,小說家。被稱為“中國現代報紙副刊的開拓者”個人經歷 自幼聰明,靠自學畢業於北平國民大學,當過幾年國小教師。1921年9月1日,胡政之在上海組織國聞通訊社,何心冷被錄用。1924年8月23日,胡政之在上海創辦《國聞周報》,何心冷...
1926年,吳鼎昌、胡政之、張季鸞三人接辦《大公報》,此後該報開始蒸蒸日上,逐漸成為舊中國報界一塊難得一見的“金字招牌”。《大公報》的發展壯大,主要得益於胡政之、張季鸞等報業巨子的用心經營。毛澤東曾對他們的辦報經驗予以肯定,他說,雖然《大公報》對國民黨蔣介石的作用是“小罵大幫忙”,但張季鸞手搖鵝毛扇...
香港大公報的創建是在新記大公報時期。七七事變後,天津、上海相繼陷落。《大公報》力主抗戰,表示“一不投降,二不受辱”,天津版、上海版分別於1937年8月5日、12月14日停刊。 1938年,由胡政之率金誠夫、徐鑄成等創辦《大公報》香港版,1941年12月13,因為抗戰原因被迫停刊。抗戰期間,《大公報》輾轉遷徙,財產損失...
有一天,徐樹錚自動向盧永祥(安福系的軍閥)說,他手裡還有公款,可以拿十萬元來作國聞通訊社的基金,不必由三方面擔任經費,但要求以胡政之作總編輯。……但胡政之到社後,徐樹錚始終沒有撥款。”另外,在《蔣介石日記》中記載有孫中山給蔣介石的一封信,其中談及國民黨在上海的宣傳布置,說“民智書局要辦下去,...
1926年6月,天津鹽業銀行總經理吳鼎昌出資5萬元,邀胡政之、張季鸞組成新記股份公司接辦該報。吳鼎昌自任社長,胡任經理兼副總編輯、張任總編輯兼副經理。同年9月1日,恢復出版。發表《本社同人之志趣》,標榜“不黨、不賣、不私、不盲”。實際上,言論立場基本傾向於國民黨政權,奉蔣介石為“國家中心”;另外,對...
《20世紀中國報人的風采軼事》是蔡曉濱繼《美國報人》之後的又一本關於報人的專題隨筆集。以散文隨筆的手法,以學術的態度,生動活潑地描述了20世紀中國現代報人的精神風采和人生故事,從邵飄萍、史量才、張季鸞、胡政之、林白水、成舍我、王芸生、徐鑄成、鄒韜奮、陳銘德、鄧季惺、范長江、儲安平、張友鸞、穆青等這些...
他曾說過,自己人生幸遇三位導師:張季鸞教他做記者、愛祖國;胡政之教他辦報紙、管全局;周恩來教他為國家辦事,為人民服務。他“決心拋棄一切,撕毀出國留學護照,誓言投身報業,當一輩子新聞記者。”擔任大公報社長之後,費彝民依舊經常拍發新聞專電,撰寫文章。1987年5月14日,《大公報》出版第三萬號時,在頭版...
蔣在南京召見胡政之,傅斯年也在座。蔣滿臉怒氣,一言不發。傅斯年發話道:“政之先生!你究竟是跟國家走,還是跟共產黨走,今天該決定了。”胡政之只好硬著頭皮到大會簽到處報到。實際上他沒有出席會議,簽到第二天就直接返回上海,在大公報社評審員會上說,為了大公報的存在,我個人只好犧牲,沒有別的辦法。1947年2...
當年5月1日胡政之創辦的《國聞周報》第10卷第17期發表了一篇詳盡的《陳獨秀案開審記》。陳獨秀本人的辯訴狀當時也有一種14頁的單行本流傳,後面還有“獨秀”的簽名。亞東圖書館當年出版的《陳案書狀匯錄》,共102頁,收入了起訴書、判決書、陳獨秀的自辯詞、章士釗的辯護詞、程滄波對他們辯詞的反駁、章士釗回應程...
後轉入報界,深得張琴南、陳博生、張季鸞、胡政之等賞識、提攜,先後在《北平晨報》、《天津庸報》、《大公報》、《文匯報》、《中央日報》等擔任編輯主任、副總編輯等職,為《大公報》第二代高層領導之一,也是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代表。一度在北平中國大學、上海新聞學校、暨南大學等擔任講師、教授。1945年曾以《益...
再後來,《文匯報》遇到資金困難,正逢胡政之拿到蔣介石的一筆錢,要他在《大公報》關門後另辦一份“孤島”租界報紙,可是計畫未成功。胡無意戀戰不復安寧的上海,就把這筆錢投給了《文匯報》,而且據說的還不是現金,以欠付的印費和《大公報》報館的白報紙等抵充。這樣,兩報就有了合作關係,徐鑄成被前任老闆派...
第六章 | 胡政之:報界全才風骨存 與《大公報》的初次接觸...122 經營新記《大公報》...127 提攜年輕記者...131 胡政之的報人思想...139 報界巨子的落幕...142 第七章 | 成舍我:新聞園裡不老松 少年記者...146 世界報系”...149 南下辦報...155 抗戰之後...159 台灣歲月...164 第八章 | ...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4年盟軍開始反攻,他向報社領導胡政之建議:應派記者於世界各大戰區,親臨其境,向中國人民報導反法西斯戰爭實況,以鼓舞廣大民眾的抗戰決心。他自薦到美國太平洋艦隊當隨軍記者。胡政之同意了他的要求。1945年9月2日,朱啟平作為《大公報》駐太平洋戰區隨軍記者,在“密蘇里”號戰艦上,目睹了...
1926年,吳鼎昌拿出5萬元,從財閥王郅隆的兒子王景珩的手上盤購了舊大公報館,找留日同學胡政之、張季鸞一同辦大公報。吳鼎昌任社長,胡政之任總經理、張季鸞任總編輯,組成新記公司大公報,於 1926年 9月 1 日續刊。三人相約不兼政治上任何有酬勞之職務,使報社業務蒸蒸日上,成為全國頗有影響的報紙之一。1931年9月...
4月14日,一代報人胡政之在上海病故,他在16日的日記中說:“ 《大公報》 總經理胡政之,於前日以肝癌症逝世,年六十一歲。”10月24日,他接到昔日在《時報》提攜過的滑稽小說家徐卓呆9月19日從上海寄出的明信片,路上有一個半月,他將其中“弟等生活,一切如常,無善狀可述”等寥寥數語都抄在了日記中,並...
《大公報》社總經理胡政之還親自出馬,請范長江專為《大公報》撰稿。《大公報》是當時有全國影響的報紙,知名度很高,范長江遂答應下來。這年年底,經過調查研究,范長江先後寫出《佛學在北大》《陶希聖與“食貨”》《顧頡剛與“禹貢”》《北大研究院所藏明清檔案及其整理》等數篇通訊,在《大公報》《晨報》上發表。...
1921年3月1日,林白水和胡政之合作,又創辦了《新社會報》,對開四版,他任社長,胡政之為總編輯。既要辦報,就意味著開拓公共輿論空間,如此一來最容易觸及時諱。專制統治者歷來推行愚民政策,將政治神秘化,而林白水卻提出“樹改造報業之風聲,做革新社會之前馬”的口號,經常惹得官僚大老爺們橫眉瞪目。終於,...
1937年7月日寇既陷平津後,張季鸞和《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分析形勢後認為,南京、上海就是日寇下一步的侵略目標,因此他們決定創辦漢口版《大公報》。8月17日,孔昭愷和李清芳陪同張季鸞乘坐汽車,冒著敵人的炮火趕赴南京,再轉乘火車到漢口。漢口是長江沿岸的幾個火爐城市之一,夏天奇熱難耐,孔昭愷熱得臉上生瘡起大...
《怎樣評價胡政之》(2001年12月12日香港《大公報》)*《章太炎與中國報業》(《新聞傳播論叢》2001年第6輯)《***功與網際網路》(《新聞與傳播研究》2002年第2期)《美國記者的愛恨中國情結》(《國際新聞界》2002年第1期)《副刊百年史》(2002年4月13日《人民日報》)《胡政之――在黑白世界中徘徊的報人》...
1946年夏天,《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向燕大新聞系徵聘一位懂管理的畢業生,系主任蔣蔭恩首先推薦了嚴慶澍。這年11月,他進了上海《大公報》營業部。1947年7月,又奉命渡海到光復後的台灣省創辦《大公報》台北分館。嚴慶澍把家眷遷到台北,又把正在讀書的弟弟從老家接到台北。他在做好擴大《大公報》在台灣發行的同時,...
1948年,羅孚被胡政之抽調參與香港《大公報》的復刊工作,到香港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羅孚入黨的監誓人是黃作梅,黃作梅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共產黨人,也是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創辦人之一和第二任社長。1955年4月11日,黃作梅在登上“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去萬隆之前,鄭重地向家人作了最後的交代,但沒有說任何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