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主要事跡,主要著作,
主要事跡
胡厚宣在1934年從北大畢業後,傅斯年以撥尖主義把他延攬入中研院史語所考古組安陽殷墟發掘團。胡厚宣初到安陽,由於環境生疏,由劉耀(尹達)和祈延霈迎接。依序他排名第七,所以稱為老七。次日他就到工作站,隔天就隨大家到田野實際參加由梁思永主持的殷墟第十次發掘。雖是初次參加,但胡先生很快進入狀況,待能辨認土色、土質後,即行單獨工作。
很快的,他對辦認遺蹟、處理現象及測量繪圖等工作,已能運用自如。劉耀負責1001號墓,祁延霈1002,石璋如1003,胡厚宣1004。後來因經費問題,遂把1003及1004兩墓停掘,至來年第十一次發掘開始後,胡厚宣才繼續發掘他的1004號大墓。?年5月9日,一直未出重要器物的1004號大墓,突然出現了兩件大方鼎,即牛鼎和鹿鼎,這也是中國時代最早的青銅大鼎第一次出土。傅斯年於21日偕人前來參觀時,恰好出土了一大堆銅矛,十個一捆,計36捆。這些發現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不斷有專家前來參觀。
1004號大墓發掘結束後,他隨即參加整理殷墟歷次發掘的甲骨文,並為《殷虛文字甲編》作過全部釋文,從事室內整理甲骨工作,從此不再下田野。雖然他在1940年離開了史語所,無法參與整理工作,但發掘和紀錄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60年後(1994年)胡厚宣來台進行學術交流,他在參觀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時,站在他親手發掘的牛鼎及鹿鼎前發獃,回憶當年安陽侯家莊西北岡發掘時緊張的一幕,良久才對大家說「當時又喜又愁的心情,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好像又恢復到二十多歲的青春。
主要著作
有:《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來熏閣書店,1951年)、《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錄》(來熏閣書店,1951年)、《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上海群聯出版社,1954年)、《甲骨續存》(上海群聯出版社,1955年)以及《五十年甲骨發現的總結》《五十年甲骨論著目》等。
50年代初,日本幾位知名學者有過一番評說:中國大陸上甲骨研究的第一人者是胡厚宣先生。幾十年過去,胡先生仍克躬斯學,執著於甲骨研究,以近耄耋之年猶耕耘不輟,60年學術生涯,著述百又六十餘種,在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上建下了不朽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