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風粉刺

肺風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多由肺熱縮引起顏面、胸、背部皮膚發疹如刺,擠壓後可見頭部呈黑色,體部呈黃白色透明狀粉汁,故稱之為肺風粉刺。其基本徵候特徵為皮膚散在性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及囊腫等皮損,伴有皮脂溢出。該病好發於青春期,又稱酒刺、粉刺、棉瘡等,相當於西醫所指的痤瘡。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疾病檢查,診斷依據,治療方法,中醫治法,西醫治法,防護措施,

病因病機

該病常由內熱熾盛,外受風邪所致。有肺熱、脾胃濕熱、熱毒、血瘀痰凝等不同類型。
1、肺熱:肺部感受風邪或內熱熾盛,致肺熱熏蒸,蘊阻肌膚而發病。
2、脾胃濕熱:由於過食辛辣油膩之品,生濕生熱,結於腸內,不能下達,返而上蒸,阻於肌膚而成。
3、熱毒:外感風熱毒邪,致血熱熾盛,氣血失調,郁阻肌膚而發該病。
4、血瘀痰凝: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日久成痰,郁而化熱,阻滯經絡而成瘀,痰瘀相合,凝滯肌膚而發病。
另外,情志失調及某些化學因素(礦物油、碘、溴、鋰)亦可加劇該病的惡化。

臨床表現

該病好發於青春期前後的年青人,亦有早至10-13歲,遲到青春期以後或成人發病的,男性多於女性。基本損害為毛囊性丘疹,多數呈黑頭粉刺樣,周圍色紅。損害好發於面頰、額部、頦部和鼻頰溝,其次為背部和上胸部。
初起損害與毛囊口一致的圓錐形丘疹,其頂端部因黑素沉積為黑頭刺,加以擠壓,可見頭部呈黑色而體部呈黃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樣物排出,這是肺風諷刺特徵性的也是較早的損害。輕者僅為毛囊口的黑頭粉刺,並無丘疹樣損害,稍重則以黑頭諷刺為中心形成炎症性丘疹頂端可出現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小膿瘡,破潰湖吸收後留下暫時性的色素沉著斑,搔抓或擠壓可留下小凹坑狀瘢痕。如果炎症繼續擴大及深入,則可於皮下形成黃豆至指頭大小的淺紅或暗紅色結節,略高出皮面。此種損害可較長期存在,或漸被吸收,或化膿破潰後形成瘢痕。有的損害則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腫,呈皮色或暗紅色,擠壓時有波動感,炎症反應往往不重,經久難愈,可化膿形成膿腫,破潰後常形成竇道和瘢痕,相近幾個膿腫匯合時,則形成聚合性肺風粉刺。各種損害大小深淺不等,其變化是疾病發展的過程,可同時出現在一個患者身上,但往往以其中1-2種損害為主,可急慢性交替,此愈彼起,反覆發作,纏綿多年,絕大多數患者過青春期後症狀逐年減輕,以致消失。但有膿瘡、結節、膿腫、囊腫者愈後留下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影響外貌。

疾病檢查

血清載脂蛋白測定:血漿脂蛋白中的蛋白質部分稱為載脂蛋白,主要分A、B、C、D、E五類。
內分泌功能試驗:內分泌功能試驗可以反映內分泌腺功能狀態,分刺激或興奮試驗與抑制試驗。

診斷依據

1、 多發於青年男女。
2、 好發於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發達部位。
3、 損害為散在性黑色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對稱分布。
4、 一般無自覺症狀,有時可有疼痛及觸痛。
5、 病程慢性,一般在青春期後可緩慢或痊癒。

治療方法

中醫治法

(一)內治法:
1、肺胃蘊熱證:多見於顏面、前額,重者還可發生在胸背區域;皮疹呈散在分布,針頭至芝麻大小的丘疹,色紅或稍紅,部分瘡頂可見黑頭,擠壓可出粉刺或黃稠膿頭;膚色油滑光亮。伴見口乾便秘,溺黃。舌質紅,苔薄黃或厚膩,脈滑數。治宜清宣肺胃。方用枇杷清肺飲加減。枇杷葉、焦山梔、連翹、赤芍、桑白皮各10克,黃芩、炒丹皮、紅花、凌霄花各6克,生地、銀花、冬瓜仁、冬瓜皮各12克。
2、氣血郁滯證:顏麵皮疹經年不退,膚色紅或暗紅。伴有經血來潮皮疹加重,經後減輕,或者平素月經不調,經行帶血塊,腹痛;男性患者面色晦暗或紫紅。舌質黯紅或有瘀斑,脈沉細澀。治宜行氣理血,解毒散結。方用涼血清肺飲加減。生地、銀花、茵陳白花蛇舌草各30克,炒丹皮、黃芩、赤芍、桃仁各10克,益母草、浙貝母、連翹、地丁各12克、炒知母、枇杷葉各6克。
3、痰瘀結聚證:面頰及下頜部的皮疹反覆發作,經久不消失,並且增至黃豆或蠶豆大的腫塊,高突不平,色紫紅,捫之柔軟,擠壓可見膿血或黃色膠樣物,破潰後遺留疤痕,舌質淡紅,苔滑膩,脈濡滑。治宜活血化瘀,消痰軟堅。方用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浙貝母、陳皮、海帶、法半夏各10克,連翹、夏枯草、生龍牡各12克,當歸、川芎、青皮各6克、天龍1條。
加減法:顏面膚紅,日久難退,加雞冠花、玫瑰花、炒槐花、生石膏、寒水石;膿腫脹痛較重,加蒲公英,地丁、草河車、虎杖;大便秘結,加炒枳殼、熟大黃、瀉葉;皮損呈結節囊腫較重,加黃藥子、土貝母、皂刺、昆布、金頭蜈蚣;月經不調或經前皮疹加重,加益母草、烏藥、香附、淫羊藿、炒白芍、當歸;皮膚油膩感重,加五味子、茵陳、虎杖。
(二)外治法:
1、散劑 顛倒散、龜板散、鵝黃散,任選一種,茶水調搽。
2、洗劑 三黃洗劑、痤瘡洗劑任選一種外塗。適用於以丘疹、丘瘡和少許膿皰皮損為主的階段。
3、軟膏 黑布膏、祛斑膏及獨角蓮硬膏,任選一種外敷或外貼。適用於以結節、囊腫、疤痕為主的階段。
(三)針灸療法:
1、針刺法:
①辨證取穴:肺經風熱證取大椎、脾俞;脾胃濕熱證取足三里、合谷;沖任失調證取三陰交、腎俞。
②循經取穴:曲池、合谷、三陰交、迎香、攢竹。
③鄰近取穴:太陽、攢竹、迎香、顴 、印堂、頰車。方法:施平補平瀉手法,針刺得氣後留針30分鐘,日1次,7次為1療程。
(四)其它療法:
1、耳針法:
①辨病取穴:主穴肺(雙)、腎(雙);配穴膿皰加心;大便秘結加大腸;皮脂溢出加脾;痛經加肝、內分泌。
②經驗取穴:肺(雙)、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方法:針後留針30分鐘,2日1次,10次為1療程。
2、耳壓法:內分泌、皮質下、肺、心、胃。
方法:採用王不留行籽貼在穴位上,並囑患者每天輕壓1分鐘左右,5日換1次,7次為1療程
3、刺血法 取大椎、肺俞(雙)。方法:採用小號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3日1次,5次為1療程。
4、挑刺法 取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氣海俞、腎俞。方法:嚴密消毒後,採用三棱針每次挑刺5—7穴,交替選用,3日1次,7次為1療程。
5、刺絡拔罐法:主穴。大椎、至陽、身柱、筋縮、神道、命門。配穴:降壓溝、熱穴。方法:主穴採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立即拔罐5分鐘;配穴僅點刺出血少許即可。3日1次,7次為l療程。
6、割治法 主穴:肺俞(雙)。配穴:神門、交感、內分泌、皮質下。方法:嚴密消毒後,採用尖形小號手術刀,輕巧割破,滲血少許,然後外摻藥末(雄黃、冰片、硼酸、滑石粉各等分),外蓋消毒紗布固定,5日1次,7次為1療程。
7、埋針法:取內分泌。方法:嚴密消毒後,將撳針1枚刺入皮下有麻脹感後,外用膠布固定,並囑患者每日輕巧按壓5分鐘,15日換1次,兩耳交替選用,6次為l療程。
8、穴位注射法:取足三里(雙)。方法:常規消毒後,將抽自己的靜脈血3.5毫升,迅速刺入足三里推注,每側注入1.5—2.5毫升,1周2次,7次為1療程。

西醫治法

廣譜抗生素:可以控制炎症,以感染為主的應首選抗生素,以四環素類最好。
四環素可能抑制痤瘡丙酸桿菌和對白細胞趨化性的抑制作用,能使皮脂中游離脂肪酸濃度明顯下降。四環素可採用小劑量、長療程,開始0.25g,每日4次,連服一個月,以後每2周遞減0.25g,至每日0.25g時再維持一個月。
紅黴素的用量及用藥時間同四環素。對其他抗生素無效的病例,可選用美滿黴素(二甲胺四環素)50mg,每日2次,2~3周后減為50mg,每日1次。
氯潔黴素:是四環素最好的替換藥,適用於炎症重或對四環素耐藥者。開始劑量0.15g,每日2次,病情控制後減為每日1次,平均療程3個月左右,可引起嚴重腹瀉和假膜性結腸炎等副作用,故僅用於皮炎重而無腸道疾病的患者。
抗雄性激素:抗雄激素治療能降低皮膚表面游離脂肪酸含量和減少皮膚表面細菌數,從而阻止或/和減輕毛囊及其周圍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而達到治療作用。
(1)安體舒通:每次20mg,每日3次。
(2)酮糠唑:每日200mg,頓服一月後改為每天100mg頓服。
(3)西米替丁:每次400mg,每日3次,一月後改為每次200mg,每天3次
上述三種藥物治療女性痤瘡,效果大為明顯。
(4)複方炔諾酮:男性每天1片,連服4周,女性在月經來潮第5天,開始0.625mg,連服22天。
(5)甲氰咪呱:口服0.2g,每天3次。飯前服藥,4周為一個療程。認為有抗雄激素作用,可阻斷二氫睪酮對毛囊受體的結合,抑制皮脂排出,減輕炎症。皮質類固醇激素 本身能引起痤瘡性損害,對嚴重的囊腫性痤瘡聚合性痤瘡,小劑量可減輕炎性反應,但只是暫時有效,長期套用就會發生許多副作用,一般儘量不用。常用強的松10mg,每日2~3次,有效後逐漸減量,時間不宜過長,並注意其副作用。目前多主張與女性激素或抗雄激素聯合套用,效果更好。
維甲酸類:抑制滯留的角化過度,防止新的阻塞和炎症形成,減少皮脂分泌和粉刺形成,對結節囊腫性皮損效果好。13-順維甲酸1~2mg/kg,分兩次服,連服2~3周,如需第二個療程應停藥8周后重複。停藥後皮損可繼續好轉,但有皮膚乾燥、唇炎、消化道症狀、致畸形等。孕齡患者在 服藥期間及停藥後半年內應避孕。
氨苯碸(DDS):可能有抗炎作用,適用於囊腫性和結節損害,口服50mg,每日2次,連服1~2個月,應注意血液系統、肝損害副作用。
鋅製劑:有抑制毛囊角化或炎症作用,葡萄糖酸鋅70mg,每日3次,連服4周,或硫酸鋅0.2g,每日2~3次,連服4~12周,有胃腸道副作用。
維生素類:維生素B2、B6和複合維生素B。

防護措施

1、 注意合理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忌食甘甜、油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2、 局部常用溫水或硫磺香皂洗面,以減少油脂附著面部及堵塞毛孔,保持面部清潔。
3、 忌擠壓皮疹,防止繼發感染;不可濫用外用藥物。
4、 解除思想顧慮,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緒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