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苷發酵

微生物發酵法大量生產肌苷的工藝和技術。肌苷的化學名為次黃嘌呤核苷或次黃苷,分子式為C10H12N4O5,相對分子質量為268.28。是次黃嘌呤和核糖的縮合物,其磷酸酯即肌苷酸。白色結晶或無水粉末狀,易溶於水,pH近中性無臭,味微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肌苷發酵
  • 外文名:inosine fermentation
  • 肌苷:用微生物發酵法大量生產肌苷
  • 化學名:化學名為次黃嘌呤核苷或次黃苷
  • 性狀:白色結晶或無水粉末狀
  • 特徵:pH近中性無臭,味微苦
簡介,特性,工藝流程,

簡介

微生物發酵法大量生產肌苷的工藝和技術。肌苷的化學名為次黃嘌呤核苷或次黃苷,分子式為C10H12N4O5相對分子質量為268.28。是次黃嘌呤和核糖的縮合物,其磷酸酯即肌苷酸。

特性

白色結晶或無水粉末狀,易溶於水,pH近中性無臭,味微苦。產生菌主要是細菌,如枯草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產氨短桿菌、谷氨酸棒桿菌、谷氨酸微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節桿菌等,粟酒裂殖酵母等酵母菌和某些黴菌也可產生。發酵用的碳源一般為葡萄糖或澱粉水解糖,氮源為酵母粉(如紙漿酵母)、硫酸銨和豆餅水解液等。

工藝流程

一般工藝為培養基配製、滅菌、冷卻;接種三級種子;大罐中通氣培養(35~37℃,43~48h);放罐;樹脂吸附、洗脫;活性炭柱吸附、洗脫;濃縮;粗結晶;重結晶;成品。肌苷在醫藥領域用途較廣,可用於治療心臟疾病、肝臟病、白血球減少症、放射病、貧血症、血吸蟲病視網膜炎、神經萎縮以及毛地黃中毒等症還司製成干擾素誘生劑和其他藥物肌苷經磷酸化後可生成強力味素的原料——肌苷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