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低性腦癱

肌張力低性腦癱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病後失調,致使精血不足、腦髓失充、五臟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養,形成虧損之證。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肌張力低下型腦癱
  • 其他名稱:肌張力低下
  • 所屬科室:內科 - 神經內科
  • 主要症狀:不能站立行走,頭頸不能抬起,手軟不能握持,智慧型低下
  • 主要病因:腦癱
  • 多發群體:新生嬰兒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是否進入醫保:否
  • 醫療救助單位:上海海淞醫院
簡介,症狀,危害,治療誤區,治療方法,

簡介

腦為元神之府,導致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語言不清,咀嚼無力,時流涎水,四肢無力,手軟不能握持,足軟不能站立。
或感受熱毒,損傷腦絡,後期耗氣傷陰,腦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養,導致本病。肌張力低下型腦癱多見於幼兒,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明顯降低。
不能站立行走,頭頸不能抬起,運動障礙明顯,關節活動幅度過大,但腱反射活躍,可出現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語及智慧型低下。

症狀

1.三個月還不能抬頭,六個月還不能翻身,八個月還不會坐。
2.眼神與父母沒有交流,並且經常驚厥。
3.睡眠時間過長或不睡覺。
4.哭時沒有聲音或哭聲低沉、發直。
5.運動時手腳不協調,偏側運動較多。

危害

1、運動功能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如 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等。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等。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有 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 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狀。
5、視聽覺障礙: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牙齒髮育障礙:牙齒質地疏鬆、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等。

治療誤區

①有的家長雖然發現孩子在半歲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鬧、吃奶差、過於安靜,以及受驚嚇時出現身體打挺等現象,但只是簡單地認為孩子年齡小,身體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傳染其他疾病了?
②早產兒的家長見到孩子翻身、趴臥、坐、立、走等運動發育落後於其他的正常同齡兒時,往往會簡單地認為是早產原因造成的,孩子會隨著自然生長發育慢慢地恢復,常常採取“觀望、等待”的態度。
③家長發現小兒在運動中出現不正常的姿勢時,常常以為是孩子骨骼與肌肉出現了問題,而貽誤了就診時機。
④一旦經過醫生確診孩子為腦性癱瘓時,家長往往最先採取的態度是盲目地四處求醫,盼望通過常規的“打針、吃藥”來解除患兒的運動功能不良狀態。

治療方法

1、藥物療法 腦神經營養藥、肌肉鬆弛藥、活血藥等。包括構築和修復腦組織 (細胞 )的藥物,如卵磷脂 (包含磷脂醯膽鹼、腦磷脂、鞘磷脂等 ),能修復因外傷、出血、缺氧造成的腦細胞膜損害,保護神經細胞,加快神經興奮傳導,改善學習與記憶功能。
2、綜合康復醫療 如運動 (體育 )療法,包括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訓練 ;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認 (鼻、耳等 )、訓練抓物、持物、 起坐、搖擺、扶行 (背靠牆、面朝牆 )、原地運動 (彎腰拾物、抬腳訓練、單腳獨立、原地起跳 )、行、跑 ;再如物理療法,包括神經電刺激療法、溫熱療法、水療法 ;還有作業療法即能力訓練。
3、NCR神經元再生療法 “NCR神經元再生療法“的研製是從分子基因學、細胞病理學、納米藥理學、生物物理學、分子免疫學、醫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出發,立體綜合地治療腦癱疾病基礎,是一種中樞神經再生療法。
治療優勢:不手術、無創傷、無風險、無副作用、無痛苦、費用低、療程短、見效快、治癒率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