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體

肋體

肋體是指脊椎動物的肋骨。用來保護肺、心臟、肝臟等器官。是整個胸腔的構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肋體
  • 概念:指脊椎動物的肋骨
  • 功能:保護肺、心臟、肝臟等器官
  • 屬於:是整個胸腔的構架
概述,各部特徵,

概述

肋體為肋骨的一部分。肋骨屬扁骨,分為頭、頸及體3部分。後端膨大,稱肋頭。有關節面與胸椎上、下肋凹相關節。肋頭外側稍細,稱肋頸。頸外側的粗糙突起,稱肋結節,與相應的胸椎橫突肋凹相關節。肋體長而扁.分內、外兩面和上.下兩緣。內面近下緣處有肋溝,肋間神經和血管走行其中。體的後份急轉處稱肋角前端稍寬,與肋軟骨相接。
第1肋骨扁寬而短,分上,下面和內、外緣,無肋角和肋溝。內緣前份宥前斜角肌結節,為前斜角肌附著處。其前、後方分別有鎖骨下靜脈和鎖骨下動脈經過的壓跡(溝)。第2肋骨為過渡型。第11,12肋骨無肋結節、肋頸及肋角。

各部特徵

(1)胸椎thoracicvertebrae
椎體橫斷面呈心形。椎體的後外側上下緣處有肋凹。
椎孔小而圓。
橫突的前面有橫突肋凹。
棘突長,伸向後下方。
關節突明顯,關節面近冠狀位。
(2)頸椎cervicalvertebrae
椎體較小,橫橢圓形,上面的左右兩端上翹稱椎體鉤,與上位椎骨椎體側緣構成鉤椎關節。可致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
椎孔較大。
橫突有橫突孔,是頸椎最顯著的特點。橫突孔內有椎動、靜脈走行。橫突末端可分前後兩個結節,特別是第六頸椎,前結節肥大,又叫頸動脈結節,頸總動脈在其前方經過。
關節突不明顯,關節面近於水平位。
頸椎棘突一般短而平,末端分叉。第7頸椎棘突不分叉且特長,又名隆椎。
環椎atlas
呈環形。分前弓、後弓和左右側塊。前弓較短,內面有關節面叫齒突凹。側塊上面有關節凹,下面有關節面。上關節凹後方有椎動脈溝。後弓長,中點略向後方突起,叫做後結節。環椎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
樞椎axis
椎體上方有齒突。
(3)腰椎lumbarvertebrae
椎體大,約呈蠶豆形。
椎孔大。
棘突為板狀,位於矢狀方向平伸向後。
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近矢狀方向。
(4)骶骨sacrum
骶骨呈三角形,分底、體、尖,前、後面,兩側緣。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凹,有4條橫線和四個骶前孔。後面凸,有四個骶後孔,骶外側嵴,骶中間嵴,骶下中嵴。中部有骶管,並與骶前孔和骶後孔相通,骶管後下端敞開叫骶管裂孔。骶骨體上面前緣突出,叫岬。兩側及關節面,叫耳狀面。耳狀面的後方骶骨粗隆。
(5)尾骨
尾骨coccyx由4-5節尾椎退化合成。
(二)胸骨
胸骨是扁骨,形似短劍,分柄、體、劍突三部。胸骨柄上緣中部微凹,叫頸靜脈切跡,其兩側有鎖骨切跡。柄側緣接第1肋軟骨。下緣與胸骨體連線處微向前突,稱胸骨角,兩側恰與第2肋軟骨相關節,所以是確定肋骨序數的重要標誌。
胸骨體扁而長,兩側有第2-7肋軟骨相連線的切跡。
劍突形狀多變,位居左右肋弓之間。
(三)肋
肋由肋骨與肋軟骨組成,12對,左右對稱。第1-7肋稱為真肋;第8-12肋稱為假肋,第8-10肋借肋軟骨相連,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離,又稱浮肋。
肋骨屬扁骨,分體、前、後端,內、外面,上、下緣。
肋後端稍膨大,叫肋頭,有關節面,肋頭向後外變細,叫肋頸,再向外變扁成肋體。頸與體結合處的後面突起叫做肋結節。肋體向外轉為向前的轉彎處叫肋角,肋體下緣內面有肋溝。肋體前端接肋軟骨,肋軟骨為透明軟骨,與胸骨側緣相關節。
第1肋骨短小而彎曲,頭和頸稍低於體,肋體扁,可分為上、下兩面和內、外兩緣。上面內緣處有前斜角肌附著形成的前斜角肌結節,結節的前、後方各有淺溝,是鎖骨下靜脈和鎖骨下動脈的壓跡。下面無肋溝,前端借肋軟骨直接與胸骨相結合。
第2肋比第1肋稍長,更近擬一般肋骨。第11、12肋無肋結節,體直而短,末端鈍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