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文廟

肇慶文廟

肇慶文廟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正東路42號,也稱肇慶府學宮、高要學宮,是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肇慶文廟
  • 地點:廣東省肇慶市
簡介,價值,

簡介

廟西為天寧萬壽寺和明直廟,東為崧台書院和閱江樓。北宋徽宗崇寧初(1102年)從城中路遷到現址,元末遭兵毀。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宣德年間又“撤而新之”。後經多次重修,規模日臻完備。大門(原欞星門址)左側,有一棵三百多歲的大榕樹,遮天蔽日,蒼翠蔥蘢。文廟前有黌宮坊,黌宮坊後是欞星門,門前外街(現正東路)或青雲路(現風爐街)上有“崧山起風”、“端水蛟龍”、“崇儒”、“貞教”四座牌坊(布置方式未明,可能是在黌宮坊和欞星門之間的街上一字排開)。泮池上有三孔石橋。橋後為面闊三間的大成門,門左右各有一面闊三間的襯廳,“列神櫥神庫”。門內為丹墀(月台),丹墀北面是大成殿。殿前東西兩側為廡廊,各面闊七間。殿後為啟聖祠,左右附名宦祠、鄉賢祠,再後為後山敬一亭。東路建築為肇慶試院和明倫堂,從南到北,依次為:照壁、頭門、儀門、東西四齋(肇慶試院的試場)、明倫堂、亭、樹人堂、尊經閣。西路為衙署。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在原欞星門處的新路基上建圍牆並修建了一座面闊三間的牌坊(磚身、混凝土仿木斗拱),門上榜書“文廟”二字。
肇慶文廟

價值

文廟中現存大成殿、西廡和民國時建的大門三座較為完整的古建築。
大成殿修造時間志書中沒有具體記錄,但是結合現存現存的建築風格和志書中的記載,可以大致確定大成殿的主體為嘉靖十一年(1532年)所建。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殿身八架椽屋用四柱。大殿上下檐的四面皆用外轉為六鋪作無杪三下昂的斗拱(其中補間鋪作內轉為八鋪作出五跳華拱)。殿中屋架徹上露明,除副階檐柱、闌額、普拍枋、部分穿插枋、脊槫、檐柱和內柱的下段,其餘木構部分皆有華麗的彩繪。除了梁架中大量使用層層相疊的拱枋,這與廣府地區其他古代殿堂的普遍做法有一定的區別。大殿屋脊上原有佛山石灣文如壁店造的精美脊飾,由於地基下沉,脊飾已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被卸下。
肇慶文廟
西廡面闊七間,懸山頂(廣東同類建築中很少見),八架椽屋,梁架是插梁架,西面檐下和部分山面用磚牆承重,檐廊前用挑梁挑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