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學宮

開平學宮

開平學宮為縣學和文廟的總稱,位於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蒼城鎮區東門街,占地面積6684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平學宮
  • 性質:縣學和文廟的總稱
  • 地址: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蒼城鎮
  • 占地面積:6684平方米
修建歷史,建築現狀,重修芻議,

修建歷史

清康熙八年(1669)建成大成殿,康熙二十年(1681)添建兩廡、啟聖公祠、名宦祠、鄉賢祠、明倫堂、月台、戟門、泮池和欞星門等。整座建築為石、木結構、懸山頂,採用金琉璃瓦,瓦當有龍鳳紋,四方三層花崗古柱礎,石板地面。縣學設在大成殿,其時按禮部題定定額,從童生中考選文學、武學生員就讀。縣學生員享受公費讀書,進而選送參加科舉考試。
光緒三十一年(1905)縣學停辦。清光緒年間,學宮曾經過一次重修和多次個別修葺、粉飾。
民國二年(1913年)欞星門塌後改石建為磚建,民國十八年(1929年)奉命改大成殿為孔子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宮為蒼城糧管所使用。
1982年列為開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學宮泮池右邊已填,左邊及中間的石拱橋保存完好;戟門、名宦洞、鄉賢祠基本保持原貌;大成殿已改建,東廡尚存。

建築現狀

學宮大門向南遠眺,與開元塔遙相呼應,蔚為壯觀。門前右側立有一塊花崗岩石碑,刻著“文武官員至此下馬”八個大字,以示對孔子的崇敬。學宮正門有兩座牌樓,第一座牌樓刻著“文明門”三個大字,第二座牌樓刻上“黃官”兩個大字。入門後是石砌地面,經過石拱橋進入中門,石拱橋下是水池,中門兩側有伙房。進入中門後,踏著台階上露天廣壇。此壇為灰砂地面,壇高約70厘米。再上約15厘米台階,便是大成殿。大成殿中央懸掛著“萬世師表”的碑匾。此匾約1米高,3米多寬。在中座和露天廣壇之間兩側的建築物,用灰砂結砌著孔丘72個弟子的名牌,每邊36個。露天廣壇曾經做過演話劇的舞台,宣傳抗日。 學宮右翼是一座五進的大詞堂。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原有講堂三間,學舍22間。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改為縣立國小堂。民國元年(1912年),曾設立師範講習所,培養在職教員。後來,先後做過縣武裝大隊部和縣參議的辦公地。
學宮左翼是試院,俗稱考場,建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在清朝施行科舉制度時,這裡是縣內的初級考場,縣試榜首學童要到肇慶考取秀才。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該院改為高等國小堂校舍,民國十五年(1926年)又改為縣立第一國小,並增設了體育場。
著名國畫大師司徒奇,抗戰期間曾在這裡任過校長,他作了許多畫,每幅作品都簽署“蒼城司徒奇”的名字,直至在他晚年的作品中,照樣冠上“蒼城”二字。終生懷念開平文化的發源地蒼城。

重修芻議

開平學宮重修芻議(李日明)
開平學宮,位於蒼城墟東頭,是開平古縣城——蒼城現存較好的清代建築。開平學宮與其周邊的義學、書院以及各姓族建造的多個會館、十字古街連成一氣,形成蒼城東北面歷史文化街區,是開平自清初至民國期間300多年縣治古城的遺存,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近兩年來,由於開平市政府的重視和蒼城鎮的配合,開平學宮乃至蒼城古縣城的修復工程在研討、論證的基礎上已逐漸進入實質性的實施階段,作為開平學宮研究會一分子,在慶幸之餘,僅談談個人的一些淺見,供決策者們參考。
關鍵字:“古”、“大”、“長久”。
一、古開平觀。古開平觀,是我的主要論點,也是我主觀願望上的學宮、古縣城修復後要達到的遠景目標。其內涵是要通過對學宮等古建築、古街區的修復和旅遊市場的培育,最終要達到並使旅遊者認同“今看三埠,古看蒼城”的效果。
把蒼城作為“古開平”的一個視窗來建設,其條件是獨有的,也是有可能的。首先,蒼城是開平唯一的古縣城。開平自清代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立縣,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二年,即1950年2月將縣署遷往赤坎時止,前後共301年,開平縣署的所在地幾乎都設在蒼城,她是開平縣清朝和民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曾擁有過古縣治應有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管理機構設定。儘管目前蒼城的古文物大部分已遭到毀壞,但它仍是開平境內古建築物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其次,蒼城有著較深厚的文化底蘊,蒼城的父老,見證過開平歷朝縣治的興衰,蒼城郊外至今還聳立著保厘古塔;老一輩對學宮、書院、城隍廟等古建築仍印象深刻,常津津樂道;一些文物資料還被當地民眾所收藏。再次是蒼城作為市的經濟重鎮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發展旅遊已順理成章,市、鎮聯建也有了一定的基礎。
當然,由於古代的開平地處南隅,人口稀疏,經濟起步晚,社會治安較差以及蒼城丘陵山多等自然環境限制,300多年的古縣城建設顯得緩慢,規模較小,城內建築物小巧玲瓏。至1950年縣府遷出時止,蒼城依然只有縱橫相交的兩條古街,街內建築物方圓不足2平方公里,大型的古建築少,只有一些實用袖珍的必不可少的機構設施。同時,又由於新中國成立後,新縣府的遷出,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的轉移,以及一段長時間受極左思潮的影響,蒼城的“古”味越趨冷淡,古文物設施絕大多數因空置、改作他用而被損壞或改造。城西舊縣衙的設施幾乎蕩然無存,舊的商業街區也有了較大的變化;較為完好的只有位於東北頭的學宮及族辦的會館等設施。要真正實現建設“古開平”這個遠景目標,我看面臨的難題還相當不少,作為決策者當心中有數。
“古開平”的建設,我認為,一要做好規劃,二要明確目的,三要抓好質量。修復建設中重要的是要做好“古”字文章。我們的修復,既著眼蒼城,更要縱觀開平300多年的歷史;分析古開平的特點,找出“古”味應從何來,以何為載體,這些都要做科學的論證,一句話,就是要用專業的理論作指導,用科學的方法作修復。在文化建設上,我的淺見是,最好以開平學宮、保厘塔、開元塔為載體,以科舉、育才為重點,打古文化牌,突出尚學苦學精神,塑造健康向上的學子文人形象,營造科學進步的旅遊文化氛圍。在旅遊品的構思上,也可側重與文化教育相關的物品,如文房四寶、古字畫、古文塔及當地歷史名人塑像、玩具,服飾上如唐裝、旗袍、爵士衣帽,吃喝方面則須努力創造出如及第粥、過橋米線等有特色的飲食文化來,如詩伯狀元李江端午節因埋頭苦讀而用鹼水粽沾墨吃的鹼水粽等等,寓文化於吃玩之中。
二、大環境觀。所謂大環境觀,就是站在學宮,放眼蒼城,站在蒼城,放眼全市的觀點。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開平學宮位於蒼城,是古縣城的一部分。然而,開平學宮又是全開平人的學宮,是全市的。因此,學宮的修復,是全市的事,全社會的事。只有把它放在大環境來考慮,其規劃才上檔次,建設才上規模,質量才上品位。也只有以此為立足點,才可動員全市人民和海內外同胞全情投入,積極參與,集全社會的力量和智慧,把開平這塊古文化旅遊招牌打造好。
其次是把學宮的修復看作是古縣城修復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觀點。也就是說,學宮的修復不是最終目的,從遠景規劃來看,修學宮只是個開頭,它的下一步還有古會館,古店鋪,古街區以及整個古縣城的設計、包裝。只有明確方向,全面規劃,也只有這種集遊樂、觀賞,吃喝、購物於一體的古文化旅遊點,才會有生命力,有經濟效益,才不會走彎路,不會滑入急功近利,小打小鬧,粗製濫造,重複建設的怪圈。
再其次是作為今天古縣城的主人蒼城鎮,也必須把學宮及古街區、古縣城建設看成是份內的事情,把它作為蒼城的一個金字招牌來打。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區位經濟、特色經濟的日趨突出的形勢下,蒼城鎮應當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一有利因素,寫好這篇“古”文。因此,蒼城的領導和民眾,對古城修復建設應有更多的了解,特別要努力爭取廣大民眾的支持。據聞蒼城原有的古文物不少,如石碑、磚、木、圖文資料等,有的已散失,有的為部分民眾所收藏,在一定的條件下,我們可以動員民眾積極參與,幫助回憶、蒐集、購置、捐贈文物,使散失的文物能完璧歸趙,使蒼城的歷史文化更原汗原味,生動真實。此外,我們在考慮特色經濟的同時,在完成學宮、會館、堂屆建設之後,進一步考慮古街區的建設,以原東北街區為重點,借學宮修復的東風,通過重點修復和穿衣戴帽等形式,建設古牌樓,開發蒼城古街集市,培育開平古文化特色市場,把大環境都包裝起來,從而更牢固地確立“古看蒼城”的物質文化基礎。
三、長久發展觀。長久發展是文物修復和建設最起碼的心理素質。文化建設,文物修復,是一件最花心思,最費錢財、最講科學,然而又是最長效的投資項目。“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投產,當年收益”的例子恐怕是不多的,即使會有,也很難經得起歷史考驗,效益難以長久。
其實歷史上的開平學宮建設,也不是在短期內完成的,據歷史記載,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學宮中的孔屆、儒子署、義學、試院等設施是經過170多年的不斷建設才得以完善的。從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知縣高子翼開始搞學宮設計,到兩年後建成大成殿,12年後知縣韓瀅增建啟聖祠、名宦祠、鄉賢祠、明倫堂及月台、戟門、泮池、欞星門,到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知縣陳還建學宮四周圍牆,開築青雲路,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知縣厲繩建義學,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知縣王淦建牌樓,1843年(公元1843年)知縣汪南培建試院等等,前前後後經過20多位知縣的增修完善。儘管古時候開平的經濟環境十分艱難,但古人對學宮的建築和維護一點也不馬虎,工藝非常講究。古人的精神很值得學習。當然,從今天的人力,財力、物力看,要把學宮修復好,當比古代容易得多。只要各級重視,全民動員,那蒼城的“古”味一定會很快濃起來的。
誠然,文物修復是一件很專業的工作,它講究歷史文化知識,講究科學技術,“修舊如舊”,是文物修復的一個最基本原則。現在我們見到的雲南麗江,古樸誘人,其實,它是經過大修復不久的“古城”。上世紀末,一次強烈地震,差點把它夷為平地。但聰明的麗江人,不聲不響的在短時間內把它復原了。如今呈現給遊客的依然是古得與眾不同的、小橋流水、外無圍欄的“木城”。就是這個“古城”,徹底的改變了這個邊遠山區的落後面貌。在文物修復上,我們要好好吸取一些歷史教訓。我熟悉的一座古祠堂,明代建築,頗有名氣,但因年久失修,改革開放後,在資金不足,沒有專家論證和指導,甚至沒有設計圖紙的情況下匆匆拆卸重建,結果,不倫不類,看後令人惋惜。我還看過新會的元慈廟、玉台寺以及新會學宮孔子像的修復,非常的考究、逼真,加上點內收集的文物多,擺設講究科學,吸引了眾多遊客。相比之下,不能不嘆服人家的科學精神和長遠發展的目光。
開平學宮的復原難度大,但也有其有利的因素,幾個大型建築物尚在,地方基本可歸回;設計上也有古時的學宮平面圖可參考,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余啟謀編修的《開平縣誌》第一卷中,就輯錄了清朝道光三年繪製的精美的《學宮圖》,在《開平縣教育志》第59頁也可以找得到。如要看實物,則可往鄰市新會參觀取經。新會學宮在五邑地區保留得最為完整,外觀改動甚少,很值得我們參考、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