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心理效能學

職業心理效能學

《職業心理效能學》是2014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用心理學的視角,創新的方法論,研究職業人的動力、能力、成長意願和工作績效等問題,旨在幫助組織及成員形成認識自我、了解他人、適應環境的效能體系。

基本介紹

  • 書名:職業心理效能學
  • 作者:康凱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ISBN:978751302780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職業心理效能學》是國內部系統論述職業心理效能的專著。本書用心理學的視角,創新的方法論,研究職業人的動力、能力、成長意願和工作績效等問題,旨在幫助組織及成員形成認識自我、了解他人、適應環境的效能體系;構建批判性思考、創造性工作、選擇性生活的能力體系;達成提升個人效能、改善組織效率、增強管理效度的目標體系。堪稱是職業成長、事業成功的“人生樣本”。以關注組織成員行為規律和動機為出發點的職業心理效能學,能幫助組織管理實現方法創新,能促進組織績效的提升,能提高個人的職業能力和業績。職業心理效能學能為組織和個人的成長提供翔實和豐富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職業心理效能學的體系建立,對管理學向縱向發展,心理學向橫向突破提供了借鑑和貢獻。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職業心理效能是一種新資本
1.1 職業心理效能學
1.2 職業心理效能學的作用
1.3 職業心理效能學的系統
1.4 職業心理效能學的特質
1.5 職業心理效能學的服務對象
1.6 職業心理效能學的影響界限
1.7 職業心理效能學的現實思考
1.8 職業心理效能學的價值實現
1.9 職業心理效能學與EAP
1.10 職業心理效能學的發展局限
第二章 我際關係
2.1 資本整理
2.2 能力指數
2.3 印象管理
2.4 類比錨定
2.5 認知管理
2.6 階段性價值
2.7 體內制度
2.8 人格特徵
2.9 我際關係的六個維度
2.10 我際關係中的獨特感受
第三章 共有取向
3.1 關聯取向
3.2 關注取向
3.3 被理解取向
3.4 優越感取向
3.5 價值取向
3.6 評估取向
3.7 安全感取向
3.8 公平取向
3.9 關係取向
3.10 需求取向
第四章 處境意義
4.1 人類多元化中的共性
4.2 處境判斷
4.3 場域中的資源
4.4 場域中的立場
4.5 場域的系統
4.6 場域說服
4.7 場域衝突
4.8 場域中的效率元素
4.9 場域問題
4.10 場域的壓力
第五章 解釋風格
5.1 信念解釋
5.2 立場解釋
5.3 假設解釋
5.4 我向解釋
5.5 偏正解釋
5.6 常識解釋
5.7 性格解釋
5.8 標籤解釋
5.9 基因解釋
5.10 歸因解釋
第六章 積極績效
6.1 績效區域
6.2 績效狀態
6.3 績效者類型
6.4 績效掛鈎
6.5 績效平衡
6.6 績效付能
6.7 績效設計
6.8 績效界限
6.9 績效診斷
6.10 績效功能
第七章 交付的意義
7.1 交付的價值
7.2 交付的內容
7.3 交付的類型
7.4 交付的動機
7.5 交付的風格
7.6 交付的儀式
7.7 交付的階段
7.8 交付的維護
7.9 交付的評價
7.10 交付的風險
第八章 體系構建
8.1 敘事體系
8.2 過濾體系
8.3 思維體系
8.4 能力體系
8.5 行為體系
8.6 經驗體系
8.7 自控體系
8.8 關係體系
8.9 職業體系
8.10 定位體系
第九章 溝通的幅度
9.1 溝通的價值
9.2 溝通方式
9.3 溝通的關係模式
9.4 溝通的限制
9.5 語言信息
9.6 非語言信息
9.7 溝通中的話題準備
9.8 溝通的原則
9.9 溝通的技巧
9.10 溝通的障礙
第十章 影響效度
10.1 影響的產生
10.2 影響的風格
10.3 影響的特質
10.4 影響的運用
10.5 影響的過程
10.6 影響的原則
10.7 影響決策
10.8 影響群體
10.9 影響條件
10.10 影響的限制因素
第十一章 技術套用
11.1 問話技術
11.2 對話的技術
11.3 構圖技術
11.4 切換技術
11.5 補充技術
11.6 分析技術
11.7 表述技術
11.8 測量技術
11.9 督導技術
11.10 賞識技術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人生的樣本——職業心理效能學:在職業適應、成長和發展中,總有兩個因素形成我們在職業中的優勢和劣勢,一個是職業技能,一個是職業效能。職業技能決定我們從事什麼職業和工作,職業效能決定我們把工作和職業做的怎樣。和職業技能相比較,職業效能更為複雜、識別更為困難,當然也更為重要。在許多組織中,多的是人手,用的是人才,缺的是人物。職業心理效能學的任務和使命就是通過向職業中的人提供認識規律和成長幫助,使職業中的人實現從職業技能到職業效能的平衡發展,使職業中的人實現從“人才”向“人物”演變。在職業中,價值的體現有兩種分類,一種是資源,另一種是資本。資源是市場元素,可以通過交換和交易得到;資本不是,資本是一種核心競爭力,“學不去、買不來、偷不走、跑不掉”,通俗一點講,資本是組織中的“非賣品”。職業心理效能學的初衷和發軔就是使職業中的人從能力分子向優秀分子轉變,進而實現人才從“資源”向“資本”的跨越。每個人的生活道路和職業發展是這個世界上為鮮活和複雜的事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無論是科學家、作家、藝術家,所有成功的人,都會經歷成功之前無數次的演練、設計、規劃和驗證。人生沒有草紙,無法從頭再來。因此,我們在職業的發展中,更應該做好計畫和準備。我們相信人生的失誤、選擇的錯誤、機會的耽誤、觀念的謬誤,是世界上*的憾事和損失。但人們對此常常視而不見,這也許是人類的誤區和盲區。蘇格拉底曾說過“沒有思考過的人生不值得去過。”職業心理效能學既是積極思考的思想產物,又充分借鑑當今世界*秀的文化和科學成果,它旨在發動人們內在的成長、變革和進步,同時使管理學更深刻、心理學更通俗。職業心理效能學既是職業成長的新思維、新工具、新方法,也是新職種、新職業、新行業。職業心理效能學用心理學的視角和方法論系統描述了人們在職場中的反應、環境中的適應、關係中的對應,提出了職業化管理、職業績效提升、職業效能培養等一系列的理論和觀點,它可以使在校大學生、職業中的人、職場中的骨幹、組織中的管理者了解和掌握職業管理和職業成長中許多規律和借鑑,堪稱是“人生的樣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