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密紋》作者在寫這本小書時經歷了某種類似的心態:最初我只是想寫一篇有關吉他的小文,預計兩千字。但寫著寫著,發現兩千字概括不了那些經歷、那些事件和那些人,於是我把它們分成了若干的小章節——但我還是不滿足,覺得只是我一個人說是不夠的,只是當下的我在說也是不夠的,於是我把一些別人寫下的相關的文字,以及我從前寫下的相關的文字,都以附錄的形式加了進去,認為文本的拓展也就是視角的拓展和互動,同時是時間和空間的拓展和互動。最後,作者發現自己真正的隱秘的願望還不止於此,而是想借這本書,借音樂這個視角,折射一座具體的城市、一個特定的時代、一個個體的人和一群人的生活狀態和生存面貌。博爾赫斯把這種心態視為譫妄,是人性發燒的一種形式。現在看來,他是對的。
基本介紹
- 書名:聲音的密紋
- 作者:戴冰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1113740
- 外文名:The Microgroove of the Melody
-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 頁數:249頁
- 開本:16
- 品牌:貴州人民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有關吉他的記憶片斷
詞曲練習
詩與歌詞
迪斯科與《夜色闌珊》
麥可·傑克遜:《真棒》
音像公司、阿帆、傑克遜和《短夏》
董重
蒲菱
在張建建家的客廳里
在高艷津子家聽吳彤唱無字歌
貴州大學小禮堂的搖滾講座
《都市人格》與《北京故事》
《搖滾夢尋》
樂手、歌手和舞手
少年宮舞廳
樂評
音樂與文字
和音樂有關的四個師友
我家的幾套音響設備
黑膠唱片
打口帶和鉻帶
和音樂有關的六個家人
我曾有過的幾把吉他
電吉他
吉他之外的五種樂器
印象中的二十九個華語歌手
我最喜歡的兩個歌手
吉他終結者
後記
名人推薦
——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得主潘向黎
循著聲音的密紋,是青春,是記憶,是舊歲月中的激情、燃燒和靜美。一把吉他,和弦上的音樂,映托著作家戴冰回望的姿勢與真情,聽他不張揚的娓娓,竟有一枚晶亮的東西沉入到你的心底,竟然那樣喚起——強烈的私人性“細節”,卻又有同樣強烈的公共性,你的舊歲月和舊歲月里的一切,在此刻的閱讀中一併醒來。
——魯迅文學獎得主李浩
戴冰所著的《聲音的密紋——城市場域中的個人音樂記憶》一書以音樂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現實問題為指向,採取“不講道理”只講音樂故事或者更願意把音樂道理隱含在音樂故事或音樂比喻之中的敘述方法。本書將音樂人類學的種種理論隱含於音樂故事之中,將音樂道理還原為相關的音樂事件、音樂故事、音樂小說、音樂傳記。我個人認為,這是音樂人類學問題取向研究的具體表現,也可以說是現代音樂人類學的另一種研究範式。這種以問題為取向的研究範式更具有生命力和實際意義,是音樂人類學在當代發展的生長點。
——金志遠博士
讀完戴冰新作《聲音的密紋——城市場域中的個人音樂記憶》,猶如與他一起走過了那段音樂編織的歲月。該書通過“深描”和“主位——客位”視角的轉換,將我們引領到一個獨具魅力的人與音樂互動共生的世界,在我看來,具有城市場域中濃厚的音樂人類學意味。
——陳雪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