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兩優676

聚兩優676

聚兩優676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RGD-7S福恢676配組選育而成的優質中秈兩系雜交稻新品種

聚兩優676具有田間表現群體整齊、協調,株型適中、分櫱力較強、穗大粒多,產量高、稻瘟病抗性較好,米質優,後期轉色好和適應性廣等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聚兩優676
  • 親本來源:RGD-7S(♀)×福恢676(♂)
  • 品種類型:秈型兩系雜交水稻
  • 作物名稱水稻
  • 審定編號:閩審稻20170016、國審稻20180020
  • 育種者: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聚兩優676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RGD-7S為母本,福恢676為父本配組選育而成的優質中秈兩系雜交稻新品種。
2017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閩審稻20170016。
2018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180020。

特徵特性

  • 生育期:2015—2016年兩年參加福建省中稻區試,全生育期平均141.4天。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0.4天。
  • 農藝性狀:2015—2016年兩年參加福建省中稻區試,群體整齊,穗大粒多,千粒重較重,後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4.7萬,株高121.2厘米,穗長26.1厘米,每穗總粒數185.1粒,結實率84.86%,千粒重30.2克。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株高121.9厘米,穗長26.4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6.1萬穗,每穗總粒數171.5粒,結實率81.5%,千粒重29.8克。
  • 抗性:在福建省區試,稻瘟病抗性鑑定綜合評價為中抗稻瘟病。在國家區試,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2.2、2.8,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中抗稻瘟病,白葉枯病6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
  • 米質:在福建省區試,米質檢測結果:糙米率80.1%,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9.1%,粒長7.2毫米,長寬比3.1,堊白粒率15%,堊白度2.4%,透明度2級,鹼消值3.1,膠稠度8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4.6%,蛋白質含量8.3%。在國家區試,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9.5%,堊白粒率17%,堊白度3.2%,直鏈澱粉含量14.7%,膠稠度85毫米,長寬比3.2。

產量表現

2015年,參加福建省中稻區試,平均畝產589.77千克,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18.33%,達極顯著水平;2016年續試,平均畝產672.00千克,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20.36%,達極顯著水平。2016年參加省中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2.9千克,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17.22%。
2015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51.62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3.93%;2016年續試,平均畝產627.10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4.36%;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39.36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4.14%;201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8.40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1.36%。

適種區域

聚兩優676適宜在中國湖北省(武陵山區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區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的長江流域稻區以及浙江省中稻區、福建省北部稻區、河南省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栽培技術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聚兩優676在童游鎮彭墩村山壠田作中稻栽培,5月5日至10日播種為宜,每畝播種量為15千克。秧田選擇土壤肥力較高、水源便利、排水良好、無農藥殘留污染,地勢較為平坦、背風向陽的中性旱田地作秧田。浸種前曬種4h,用強氯精400倍液浸種消毒6h,然後用清水洗淨後晾3h,再用清水浸種6h後進行催芽、播種。播種前一般提早1周翻土,提前2天做好秧畦,每畝施氯化鉀複合肥35千克。播後壓種,面上有泥漿即可。秧苗2葉1心期時施斷奶肥,每畝施尿素10千克。起秧前6天撒施氯化鉀複合肥20千克,同時用25%吡蟲啉20克、48%毒死蜱100毫升、20%三環唑100克對水50千克噴施秧苗,做到帶藥帶肥入大田,確保秧苗移栽後成長健壯。
適時移栽,適度密植:旱育秧移栽前將大田進行犁耙,整地前開好排灌溝,要求犁深20厘米左右。根據山區霧大、濕度高的特點,因地制宜,科學種植。在彭墩村山壠田種植秧齡在30~35天、葉齡6片左右時移栽,做到“帶土、帶肥、帶藥、淺插”。插植規格15厘米×25厘米,叢插1~2粒谷,移栽密度每畝保證1.5萬~2.0萬叢,插足基本苗,每畝基本苗4萬~5萬苗,插後要及時查田、補苗。
科學施肥:採取配方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稻穀收割前半個月播撒綠肥紫雲英,翌年春耕深埋,基肥提倡以農家肥和有機肥為主。施肥原則採取足氮適磷增鉀、攻頭穩中保後。重基肥,每畝紫雲英翻壓1500千克結合整地深埋,每畝用生物有機肥70千克、農家肥700~800千克、複合肥15千克作為基肥;早追肥,插後1周,每畝施水稻專用肥30千克;巧施穗粒肥,幼穗分化時每畝施複合肥10千克;齊穗後施複合肥5千克。全生育期施純氮13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6:1。灌漿期結合病蟲害防治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次,防止早衰,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合理灌溉:分櫱期應淺水勤灌,保持2厘米左右水層,利於分櫱整齊早生快發。夠苗或曬田時及時排水烤田,多次輕擱,控制無效分櫱以利於根強稈壯,提高結實率。稻穗分化發育時曬田停止,並保持淺水灌溉,保持稻田的飽和濕潤狀態,促進穗的分化發育。抽穗揚花期寸水灌溉,灌漿結實期保持稻田土壤濕潤,進入臘熟期可適時排水,以乾為主。收穫前7~10天排乾田水,利於收穫。
病蟲草害防治:聚兩優676病蟲害主要有稻瘟病、水稻紋枯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防治要根據田間蟲情,確定防治適期,選好對症農藥,才能及時有效,確保品質安全。防治上應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積極推廣生物農藥、天敵等生物防治措施,優先選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學防治手段。農業防治:科學安排播種期,以利於避過1代二化螟盛孵高峰期,健身栽培(稀播培育壯秧、控氮增鉀、間歇灌溉),注意保護稻田青蛙。秧田期:採用人工拔除稗草、覆蓋防蟲網。大田期:深翻曬土、田埂三面光、二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等措施減少病蟲草害的生存條件,減少草害發生。化學防治:稻瘟病可用三環唑水稻紋枯病可用井岡黴素,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可用葉枯唑或葉青雙防治,二化螟可用毒死蜱防治,稻縱卷葉螟可用阿維菌素防治,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可通過防治白背飛虱進行預防。
收穫及晾曬:稻穀95%稻粒達到完全成熟標準時收穫,避開雨天收穫,收穫時清除染病的稻穗,所用工具要清洗曬乾。稻穀收穫後要及時晾曬,防止發霉,禁止在瀝青公路上曬穀,防止交通事故發生及避免稻穀受污染。晾曬宜採用竹谷席,以陰乾、風乾或間歇晾曬為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