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福建省長樂農場,1939年擴建為省農事試驗場,1959年擴大為農藝系,文革期間受衝擊解散,後恢復為福建省農業科學試驗站育種組,1975年經省委批准成立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稻麥研究所,2005年6月經省編委批准更名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前身:福建省長樂農場
  • 科研成果:Ⅱ優航1號、特優航1號
  • 成立時間:2005年6月
發展前景,科研機構,科研成果,

發展前景

在70多年曲折漫長的道路上,經過幾代的不懈努力,歷盡滄桑,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歷屆院所領導帶領全所員工辛勤耕耘,努力拚搏,圍繞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方向,面向農村,面向農業,面向農民,面向科技主戰場,開展了多學科領域的稻麥新品種選育,高產栽培技術,核輻照技術,航天育種技術,及中試開發技術研究。

科研機構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全內設有信息化研究室、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研究室、二系雜交稻遺傳育種研究室、三系雜交稻遺傳育種研究室、常規優質稻遺傳育種研究室、超級稻遺傳育種研究室、特種稻遺傳育種研究室、水稻種質研究室、水稻種質創新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核技術農業套用研究室、水稻科研試驗基地、水稻栽培與生理生態研究室、新品種中試示範研究室、水稻品質研究室。

科研成果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Ⅱ優航1號、、特優航1號Ⅱ優航2號”已先後被國家農業部確認為超級稻示範推廣品種,已累計推廣1620萬畝。
“宜優673”是高產、優質、抗稻瘟和適應性等特性在較高水平上綜合體現,雲南省2008、2009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94。1公斤,比對照種“Ⅱ優838”增產12。7%,增產點(次)比例92。86%;兩年稻米檢測均達國標優質米3級標準;接種鑑定抗稻瘟病,已先後通過福建、廣東、國家和雲南省品種審定,種子供不應求。“宜優673”已成為福建當家品種之一,累計在福建省推廣264萬畝,是福建省2012年晚稻區試對照品種。
超級稻從廣義上說,是指產量、米質、抗性等各個主要性狀均顯著超過現有品種(組合)的水平,狹義上說,是指在抗性和米質與對照品種(組合)相仿的基礎上,產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種(組合)。一般超級稻是指狹義的概念,即超高產水稻。
超級稻研究與推廣以來,為促進我國水稻連續7年增產,單產不斷攀升作出重要貢獻。“十一五”期間,經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累計推廣4。14億畝,占同期水稻種植面積的20。2%,平均畝產達到575。2公斤,畝增產67。9公斤,累計增產稻穀561。9萬噸。僅2010年,超級稻推廣面積就達到1。01億畝。截至目前,經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新品種、新組合已達到96個。(文/院水稻所張水金,圖/院水稻所黃庭旭、院黨委宣傳部鄭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