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的偉大之處

聖人的偉大之處

仲尼祖述(1)堯舜,憲章(2)文武,上律天時,下襲(3)水土。辟如大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4),辟如四時之錯行(5),如日月之代明(6)”。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7)。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基本介紹

  • 書名:聖人的偉大之處
  • 作者:子思
  •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 作品出處中庸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讀解,作者簡介,作品出處,

作品原文

聖人的偉大之處

作品注釋

(1)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行為或學說。
(2)憲章:遵從,效法。
(3)襲:與上文的“律”近義,都是符合的意思。
(4)覆幬(dao):覆蓋。
(5)錯行:交錯運行,流動不息。
(6)代明:交替光明,循環變化。
(7)敦化:使萬物敦厚純樸。

作品譯文

孔子繼承堯舜,以文王、武王為典範,上遵循天時,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樣沒有什麼不承載,沒有什麼不覆蓋。又好像四季的交錯運行,日用的交替光明。刀物一起生長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時並行而互不衝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樣長流不息,大的德行使萬物敦厚純樸。這就是天地的偉大之處啊!

作品讀解

天地的偉大之處,就是孔子的偉大之處。因為孔於與天地比肩,與日月同輝。
這一章以孔子為典範,盛讚他的德行,為學者塑造了一個偉大、崇高而不朽的形象,使他流芳百世而成為後代人永遠學習與敬仰的楷摸。
這就是大成至聖先師的孔聖人。
從《中庸》本身的結構來看,這也是從理論到實際了,從中庸之道方方面面的闡述落實到一個具體的榜樣上來。
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作者簡介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於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
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記·孔子世家》記子思年六十二(當為八十二之誤),而不詳其生卒年。按子思之父孔鯉,死於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當跟孔子的年代相當。子思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並由此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順元年(1330),又被追封為“述聖公”,後人由此而尊他為“述聖”。

作品出處

《聖人的偉大之處》選自《中庸》作者是子思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
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