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紀念館(耒陽市蔡倫紀念館)

蔡倫紀念館

耒陽市蔡倫紀念館一般指本詞條

蔡倫紀念館位於耒陽市蔡侯祠內。蔡侯祠,原為東漢造紙發明家蔡倫(公元63—121年)故宅,後人就其宅基建祠,紀念蔡倫。《水經注》載:“(耒水)西北經蔡洲,洲西即蔡倫故宅,旁有蔡子池”。

2019年11月12日,耒陽市蔡倫紀念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竹紙製作技藝(蔡倫古法造紙技藝)”的保護資格。(序號192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倫紀念館
  • 外文名:CAI lun memorial
  • 占地總面積:16,000平方米
  • 地址:耒陽市蔡侯祠
概況,人物,信息,蔡侯紙,蔡倫成功的秘訣,

概況

蔡倫紀念館位於湖南省耒陽市中心的蔡侯祠內,占地總面積16,000平方米,由4個展室和有關蔡倫的文物及1個手工造紙作坊組成,1987年正式開放。展出內容包括蔡倫生平、蔡倫發明造紙、紙的發展和蔡倫遺蹟4個部分。
蔡倫紀念館
蔡倫紀念館
紀念館有關蔡倫的文物有蔡侯祠蔡子池、蔡倫墓、寶鼎等。蔡侯祠原為蔡倫故宅,宅毀,後人在其宅基上建祠,歷代有人修建,今祠為清代重修。祠為磚木結構,分前、中、後3棟。位於蔡侯祠前的蔡子池長180米,寬57米,傳為當年蔡倫回家鄉傳授造紙術時用來浸泡紙漿的池子。蔡倫墓位於蔡侯祠西南百餘米處,1981年重修。墓室高2米、長4米、寬2米餘,墓碑為郭沫若手書,此墓為蔡倫衣冠冢。寶鼎置於一六角亭內,為人們祭祀蔡倫時燒紙錢之爐。
手工造紙作坊展示了漚料、搗料、抄紙、榨紙、分紙、烘 (或晾、曬)乾紙的古老造紙工序。
造紙術與火藥、活字印刷術、指南針是中國古代聞名於世的四大發明。造紙術的發明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古代科技成就,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人物

蔡侯祠始建年代不祥,元至元四年(1338年)耒陽知州陳宗義重修。後幾經興廢,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古樸典雅。占地面積408平方米,坐南朝北,磚木結構。分三進兩院,前廳三間單坡小青瓦頂,兩側有走廊,中軸為甬道有屋蓋與中廳相連;中、後廳三間懸山頂,亦有走道、甬道相連。大門石額“蔡侯祠”,石聯:“芳池月映,故宅風存”。
蔡倫紀念館
蔡倫紀念館地理位置
據《後漢書》及大量史料考證,蔡倫於公元63年生於耒陽,歷任小黃門、中常侍加位尚方令、長樂太僕等職,封龍亭侯。公元105年發明造紙術,製造出世界第一張植物纖維紙,改寫了人類用竹帛記錄文字的歷史,此後一千多年造紙術經東亞傳往歐洲,成為中華民族四大發明之一,為傳承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這不僅使中國文明乃至東方文明領先世界達一千多年,而且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里程碑。

信息

附近景點:
衡山龍鳳清溪鄴侯書院、蛙會、石鼓江山、東洲桃浪高台古松廣濟寺靈芝仙泉藏經殿、上封寺、祝聖寺、回雁峰祝融峰、丹霞寺、湘南寺、黃庭觀金剛舍利塔、方廣寺、水簾洞、南台寺、花葯春溪、南天門、穿岩詩林麻姑仙境、會仙橋、南嶽大廟、忠烈祠、青草橋頭、南嶽索道、福嚴寺、半山亭磨鏡台、南嶽衡山牌坊、衡山縣衡陽縣西湖公園十景衡東縣衡南縣朱陵洞雁峰寺、蔡倫紀念館、羅榮桓故居、羅榮桓元帥銅像、岳屏公園
門票:20元
交通:位於湖南省耒陽市中心

蔡侯紙

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制出了“蔡侯紙”,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美國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說:“今天,紙張成了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紙,世界將會怎樣!”
為緬懷蔡倫的千古功德,耒陽人民在其故宅建“蔡侯祠”,2001年以祠為基礎擴建成了蔡倫紀念園。2006年12月,蔡倫紀念園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點)。
紀念園占地8萬多平方米,園內重要由主大門、蔡子池、懷聖台、碑廊、手工造紙作坊、思侯亭、蔡侯祠、蔡倫墓等景點組成,整體上體現了“弘揚蔡倫文化、緬懷蔡倫功德”的主題思想,極具古典雅致的江南園林特色,是“覓訪蔡倫故里,領詳紙史文化”的絕好佳所,是弘揚科學、傳承文明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郭沫若、周谷城胡繩周光召等先後為蔡倫墓、蔡倫紀念館、蔡倫紀念園題字。

蔡倫成功的秘訣

有關蔡倫的生平人們知道的並不多。中國的史書中提到他是個太監,還提到皇帝對他的發明不勝喜悅,因而對他加以擢升提拔,使他名利雙收。但是由於後來他參與了宮廷政變,因而一跌不振。有的史書中敘述道:蔡倫一被革職就穿上最漂亮的服裝,喝下致命的毒藥。
公元二世紀紙在中國就有了廣泛的作用,不到幾百年時間中國人就向亞洲其他一些地區出口紙。在很長的時期里,他們對造紙技術保密。但是751年有些中國造紙工人被阿拉伯人俘虜,不久撒馬爾罕和巴格達都有了造紙業。造紙技術逐漸傳遍了整個阿拉伯世界。12世紀歐洲人從阿拉伯人那裡學到造紙技術。紙的使用逐漸廣泛起來,古騰堡發明現代印刷術後,紙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紙,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今天紙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不言而喻的。很難想像出沒有紙世界會是個什麼模樣。在蔡倫以前的中國,書籍大多是用竹子做的,這樣的書顯然極其笨重。有些書是用絲綢做的,代價昂貴,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紙未引進以前的大多數書是用牛皮紙和羊皮紙製成的,這兩種紙就是經過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紙取代了希臘人、羅馬人和埃及人喜歡用的紙莎草紙。牛羊皮紙和紙莎草紙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價昂貴。
當然中東農業和書寫實際上比中國起步早些,但是僅僅這一點還不能說明為什麼中國文化一直落後於西方文化。我認為關鍵的原因是在蔡倫之前中國沒有方便的書寫材料。西方世界有紙莎草紙,雖然這種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卻比用木頭或竹子做的書具有無比的優越性。缺乏適當的書寫材料是中國文化進步的一種極大的障礙。中國學者需要用車隨行帶上在我們看來是可憐的幾本書。可想而知,用此依據來掌管政務,是何等的艱難。
但是蔡倫對的發明,完全改變了這種狀況。由於有了適當的書寫材料,中國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幾百年內就趕上了西方。
(當然西方的政治分裂是其中一個因素,但就整個發展來看卻是微不足道的。中國在第四世紀雖然不如西方那么統一,但卻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進步。)在隨後的幾百年中,西方發展得比較慢,而中國卻出現了諸如指南針、火藥和刻板印刷術等重大發明。由於紙比羊皮紙便宜又容易大量生產,所以整個形勢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