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平安建設,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隋置衡陽縣,因在衡山西南部,故名。
建置沿革
隋朝,臨蒸縣更名衡陽縣,屬衡州總管府。
唐玄宗年間復名衡陽縣,肅宗年間衡州防禦使治所設衡州州治,衡陽縣城駐州城,領轄衡、岳、潭、郴、邵、永、道、涪八州軍事。
唐代宗年間置湖南觀察使治所于衡州州治,衡陽縣城駐州城,領轄衡、潭、邵、永、道五州軍事。
清康熙年間,
吳三桂在衡稱帝,國號周,改元
昭武,改衡州府為定天府。乾隆年間置縣分治。
民國十七年(1928年)後,衡陽縣先後屬湖南第五督察區(行政中心
衡陽市)管轄、湖南第二督察區(行政中心衡陽市)管轄。
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析衡陽縣城區及城郊3個鄉置衡陽市(省直轄市)。市、縣治同城。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析置衡陽市。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8日衡陽解放。衡陽縣隸屬衡陽專員公署。
1952年4月,根據政務院決定,析衡陽縣東南境一、二、四、九區置
衡南縣。7月,衡陽縣治
遷西渡。10月,撤衡陽、郴州、零陵專員公署設湘南行署,衡陽縣隸屬
湘南行政區。
1954年7月,撤湘南行署,復設衡陽專員公署,衡陽縣屬衡陽專員公署。
1968年9月,改衡陽專員公署為衡陽地區,衡陽縣屬
衡陽地區。
1983年5月,衡陽地、市機構合併,衡陽縣隸屬
衡陽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衡陽縣轄14個鎮、11個鄉。
2001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將衡陽縣的呆鷹嶺鎮劃歸衡陽市蒸湘區管轄。
2004年,衡陽縣轄13個鎮、13個鄉:西渡鎮、集兵鎮、杉橋鎮、井頭鎮、演陂鎮、金蘭鎮、洪市鎮、曲蘭鎮、金溪鎮、界牌鎮、渣江鎮、三湖鎮、台源鎮、樟木鄉、岣嶁鄉、峴山鄉、關市鄉、欄櫳鄉、庫宗鄉、大安鄉、溪江鄉、石市鄉、長安鄉、板市鄉、樟樹鄉、潮江鄉。
2015年,根據衡陽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潮江鄉、集兵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集兵鎮。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衡陽縣共減少1個鄉級建制,現轄樟木、岣嶁、欄壠、板市、樟樹、大安、溪江、長安8個鄉,西渡、集兵、杉橋、井頭、演陂、金蘭、洪市、金溪、界牌、渣江、台源、曲蘭、三湖、關市、庫宗橋、峴山、石市17個鎮,總面積2558.61平方千米。縣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西渡鎮)。
截至2016年3月31日,衡陽縣轄17個鎮、9個鄉。分別為:西渡鎮、峴山鎮、三湖鎮、井頭鎮、關市鎮、台源鎮、曲蘭鎮、杉橋鎮、金蘭鎮、金溪鎮、洪市鎮、界牌鎮、集兵鎮、渣江鎮、演陂鎮、庫宗橋鎮、石市鎮、大安鄉、長安鄉、板市鄉、欄壠鄉、岣嶁鄉、溪江鄉、樟木鄉、潮江鄉、樟樹鄉。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衡陽縣下轄17個鎮、8個鄉。衡陽縣人民政府駐西渡鎮新正街新正西路1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430421100000 | 西渡鎮 |
430421101000 | 集兵鎮 |
430421103000 | 杉橋鎮 |
430421104000 | 井頭鎮 |
430421105000 | 演陂鎮 |
430421106000 | 金蘭鎮 |
430421107000 | 洪市鎮 |
430421108000 | 曲蘭鎮 |
430421109000 | 金溪鎮 |
430421110000 | 界牌鎮 |
430421111000 | 渣江鎮 |
430421112000 | 三湖鎮 |
430421113000 | 台源鎮 |
430421114000 | 關市鎮 |
430421115000 | 庫宗橋鎮 |
430421116000 | 峴山鎮 |
430421117000 | 石市鎮 |
430421200000 | 樟木鄉 |
430421201000 | 岣嶁鄉 |
430421205000 | 欄壠鄉 |
430421207000 | 大安鄉 |
430421208000 | 溪江鄉 |
430421210000 | 長安鄉 |
430421211000 | 板市鄉 |
430421212000 | 樟樹鄉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衡陽縣位於湖南中部偏南、衡陽市西北部,縣城(西渡)東北至衡山縣界53千米,東南至衡陽市蒸湘區界10千米,南至衡南縣界24千米,西至邵東縣界40千米,西南至祁東縣界44千米,西北至雙峰縣界54千米。介於東經110°52′—112°45′,北緯26°52′—27°23′之間,東西相距74千米,南北相距55千米,總面積25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衡陽縣地處五嶺上升和洞庭湖下陷的過渡地帶,即“衡陽盆地”北沿。在盆地中心部位沉積著第三系紅岩層,厚約3000米。東、北、西三面一系列穹窿帶均以中南部紅色盆地為軸心,吳環繞排列,構造體態各異。
氣候特徵
衡陽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冬暖夏涼。年降水量1452毫米,年平均氣溫17.9℃左右,1月平均氣溫4.6℃,7月平均氣溫30.3℃。
水系水文
衡陽縣境內有湘江及其支流蒸水等。湘江,長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又稱湘水。主源海洋河,源出廣西臨桂縣海洋坪的龍門界,於全州附近,匯灌江和羅江,北流入湖南省,經17縣市,在湘陰濠河口分為東西兩支,至蘆林潭又匯合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856千米,流域面積9.46萬平方千米,沿途接納大小支流1300多條,主要支流有瀟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漣水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
衡陽縣水域面積173.94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6.8%。境內多年平均地表水總量為19.6536億立方米。地表水主要來自河川。全縣長度5千米以上、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81條,總長度1227千米。主要河流有湘江、蒸水、武水、演陂水、岳沙河、石獅港、柿竹水、橫港水、白鷺港等。蒸水古名丞水,習稱草河,為境內主要河流,發源於大雲山西麓的邵東縣毛荷殿鄉鄭家沖雁鵝川,由金蘭鎮金樹村入境,呈“乙”字形由西向東流經金蘭、大安、洪市、三湖、渣江、台源、西渡、英陂、呆鷹嶺,至衡陽市石鼓嘴入湘江。境內流程133千米,集雨面積233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6億立方米。蒸水以及其他河流均屬山溪型,夏汛冬涸,易漲易落,沿岸低岸農田常因山洪爆發而受淹,部分高岸田也常因河流乾涸無水灌溉而失收。
地下水
紅岩地區的地下水附存於泥岩、泥質粉砂岩、沙頁岩中,面積728.85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27.55%,分布地區在醒獅、甲滿、渣江、台源、西渡一帶。岩漿岩地區包括關帝廟、將軍廟、白石峰諸岩體,面積約388.7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14.7%。變質岩裂隙承壓力水常以泉井型湧出,全縣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泉井共272處,年湧水總量為634立方米。主要泉井有龍泉井、金烏井、方工溫泉、浪井。衡陽縣位於衡邵乾旱走廊腹部,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均水資源為1273立方米,低於全國全省全市水平。
植物資源
衡陽縣境內林木品種有78科312種,其中古老珍惜樹種有水杉、銀杏、毛黑殼楠、七葉樹、青錢柳、黃山欒木、楠木、花桐木、三尖杉、異葉榕、羅漢松、金錢松等。據2002年春普查,境內現存活100年以上古樹546株,其中500年以上的23株,這些古樹以楓香、樟樹、馬尾松最多。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是南方植物的天然展覽館,林木品種在300種以上,保存的珍惜古木也最多。除林木外,中草藥資源也比較豐富。
動物資源
衡陽縣境內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穿山甲、靈貓、猴面鷹、果子狸、啄木鳥、貓頭鷹、竹雞、斑鳩、白鷺等。人工飼養大宗的獸類有豬、牛、山羊、兔、狗等,禽類有雞、鴨等;少量的獸類有貂、梅花鹿、荷蘭鼠等,禽類有鵝、鴿、鵪鶉等。
礦產資源
衡陽縣境內已發現的資源有39種。其中探明儲量的7種,主要礦種有高嶺土、鈉長石、煤、鐵、釩、鉛、金、綠柱石、重晶石、花崗石、石灰岩、礦泉水是境內優勢礦產資源。
高嶺土礦藏分布在界牌和江柏堰一帶,界牌礦區儲量65.5萬噸,江柏堰礦區儲量26.2萬噸。境內高嶺土礦藏礦床淺,易於露天開採或淺井開採。
鐵礦主要分布在演陂黃龍橋、杉橋白石坳、關市大竹林,總儲量1720.5萬噸。
釩礦主要分布在洪市禮梓山,儲量40.95萬噸,其中五氧化二釩平均品位1.02%。
飾面花崗石主要分布在井頭鎮大雲村、井頭村和關市鄉沅江村,儲量3000萬立方米。
石灰岩主要分布在金蘭鎮獅山村、庫宗鄉鳳凰村、演陂鎮德勝村和西嶺村。
人口
截至2018年末,衡陽縣戶籍總人口124.56萬人(公安戶籍統計數,下同),比上年末增加0.1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1258人,人口出生率為9.0‰,下降4個‰;死亡人口4580人,死亡率為3.7‰,下降4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3‰,下降0.91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9.79(以女性為100)。年末常住總人口104.88萬人,減少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5.28萬人,鄉村人口59.60萬人,城鎮化率43.2%,下降0.3%。
經濟
綜述
2018年,衡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8.06億元,增長8.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6.6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9.05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2.39億元,增長11.5%。第一產業拉動GDP增長0.5%,第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3.5和7.2%,三次產業對GDP貢獻率分別為4.8%31.3%和63.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32827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3:31.3:52.4。GDP總量在全市占為11.4%。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衡陽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1.7%。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8.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9.1%;第三產業投資下降0.4%。在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增長30.5%。產業投資占總投資比重為62.1%。
財稅收支
2018年,衡陽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18億元,增長7.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9億元,增長2.2%。
2018年,衡陽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5.09億元,增長12.3%。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等支出分別增長3.8%、46.9%、23.2%,一般公共服務、科學技術、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公共安全、城鄉社區等支出分別下降11.7%、62.9%、5.6%、23.1%、23.1%。
人民生活
2018年,衡陽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66元,增長8.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83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0元,增長8.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4073元,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590元,增長14.1%。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1%。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8年,衡陽縣糧食播種面積93.08千公頃,減少3.41千公頃,下降3.5%,其中稻穀播種面積86.54千公頃,減少5.32千公頃,下降3.9%。油料播種面積42.23千公頃,增加33.5千公頃,增長212.0%。棉花播種面積4.37千公頃,增加0.51千公頃,增加8.4%。蔬菜播種面積5.83千公頃,減少0.36千公頃,下降5.8%。全年糧食總產量62.82萬噸,比上年減少1.02萬噸,下降1.6%。其中,稻穀產量59.01萬噸,下降1.8%;棉花產量4954噸,增長10.0%。油料產量69298噸,增長200.0%,蔬菜產量19.3364萬噸,下降4.3%。水果總產量12.11萬噸,增加0.3萬噸,增長2.8%。
畜牧業
2018年,衡陽縣出欄肉豬116.85萬頭,減少1.29萬頭,下降1.1%;年末生豬存欄77.36萬頭,下降0.3%。出籠家禽1395.5萬羽,增長2.9%。全年肉類總產量11.15萬噸,下降0.7%。禽蛋產量3.93萬噸,增長3.8%。
漁業
2018年,衡陽縣水產品產量6.13萬噸,增長3.5%。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衡陽縣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75.84萬畝,實施節水灌溉面積0.35萬畝。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80.36萬千瓦。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衡陽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98.66億元,增長7.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9.30億元,增長7.3%。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按經濟類型看股份合作企業增長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8.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5.2%。按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4.2%,重工業增長3.2%。工業用電量為4.93億千瓦時,增長12.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76億元,下降1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125.7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7.76%。
建築業
2018年,衡陽縣實現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0.39億元,增長8.9%;實現全社會建築業總產值40.73億元,增長9.2%。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8年,衡陽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04億元,增長10.2%,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8.6%。按行業分,批發業完成零售總額18.0億元,增長10.2%;零售業完成零售總額82.53億元,增長10.1%;住宿業完成零售額2.40億元,增長10.0%,餐飲業完成零售額11.11億元,增長10.4%。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完成零售額6.12億元,增長15.5%。分類別看,食品零售額增長11.0%;汽車類零售額增長14.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4.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下降10.0%。
對外貿易
2018年,衡陽縣進出口貿易總額9807萬美元,增長4.2%。其中,出口8316萬美元,增長14.9%;進口1491萬美元,下降31.3%。貿易順差為6825萬美元。2018年,衡陽縣實現利用外資1.554億美元,增長10.0%。全年引進內資項目20個,減少1個;實現利用內資34.43億元,增長18.3%。
房地產業
2018年,衡陽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21.3億元,增長72.8%,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20%。房屋新開工面積54.5萬平方米,增長59.97%,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39.92萬平方米,增長40.7%。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32.61萬平方米,下降5.8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1.9萬平方米,下降6.7%。全縣商品房銷售額127.88億元,增長10.1%,其中住宅銷售額120.3億元,增長6.6%。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4.38萬平方米,下降47.6%。
郵電通信
2018年,衡陽縣郵電業務總量5.37億元,增長22.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93億元,增長10.6%;電信業務總量4.44億元,增長25.1%。全年發行報刊205.8萬份,雜誌13.8萬份,包件521.9萬件,函件169.67萬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03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4.8戶/百人;年末行動電話用戶54.14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51.6戶/百人;網際網路寬頻用戶數42.87萬戶,普及率為40.9戶/百人。
旅遊業
2018年,衡陽縣接待遊客728.76萬人次,增長20.6%,實現旅遊總收入82.25億元,增長15.1%。
金融業
2018年,衡陽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380.40億元,比年初增長6.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99.71億元,比年初增長7.8%。年末各項貸款餘額123.61億元,比年初增長9.1%。貸存比為32.5%,比上年上升0.8%。
保險業
截至2018年末,衡陽縣擁有各類保險機構18家,實現保費收入6.0334億元,增長6.5%。其中:壽險收入3.8577億元,下降2.4%;財產險收入2.0799億元,增長9.3%;健康險保費收入9431.47萬元,增長18.2%;意外險保費收入553.88萬元,下降19.5%;各項保險業務支出2.57萬元,下降8.5%。
交通運輸
交通
2018年,衡陽縣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64億元,增長1.3%。
公路
衡陽縣公路通車總里程374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條178千米、國道2條88千米、省道4條213千米、縣道44條537千米、鄉道135條781千米、村道1942千米、專用公路1條4千米,橋樑552座,形成了“七縱”(婁衡高速、岳臨高速、南嶽高速、國道G107、G234原S210、省道S222、省道S219)“五橫”(懷邵衡鐵路、衡邵高速、省道S336原S315、省道S333、衡西快線)的交通網路。
鐵路
懷邵衡鐵路衡陽縣段全長53千米,途徑衡陽縣金蘭鎮、庫宗橋鎮、演陂鎮、欄壠鄉、台源鎮、西渡鎮、杉橋鎮、板市鄉、集兵鎮9個鄉鎮,在縣城西渡設客貨運站,在庫宗橋鎮設越行站。懷邵衡鐵路於2018年底建成通車,使衡陽縣連線全國鐵路運輸網路。
水路
衡陽縣年客運量約8萬人次。全縣涉水14個鄉鎮,渡口16處,客運碼頭3處,共有客渡船36艘,其中渡船17艘,客船19艘。
運輸
2018年,衡陽縣全社會貨物周轉量34.63億噸千米。全社會旅客周轉量5.38億人千米,下降2.0%。行政村客運(公交)班線通達率100%。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衡陽縣承擔各類科技計畫項目2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級項目2項,市級項目19項。簽訂技術契約22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9300萬元。專利申請量682件,上升21%。其中,授權量337件,發明專利申請量184件,上升16.4%;發明專利擁有量21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2.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1.8%。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衡陽縣有普通國小260所(另有教學點79個),普通國中73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國小在校學生66897人,減少1827人,下降2.7%,普通國中在校學生36463人,減少433人,下降1.2%,普通高中在校學生20081人,減少1168人,下降5.5%。全年義務教育階段建合格學校22所,新建農村公辦幼稚園2所。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衡陽縣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資源61個,文化館1個,非遺展示中心1個,公共圖書館1個,紀念館2個,夏明翰事跡陳列館1個。鄉鎮文化站26個,示範性鄉鎮綜合文化站6個,藝術表演團體(國家)1個,示範性社區(村)文體中心51個,綠色上網場所44個,農家書屋491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11.35萬戶,本年新增0.5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2%,提高0.0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96%,提高0.01%。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衡陽縣擁有體育場地2640個。其中,體育館4座,運動場450個,游泳池3個,各種訓練房42個。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5.813平方米。開展全民健身項目48項次,全縣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達26萬人次。全年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64人,年末擁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06人,健身輔導站62個。全年體育彩票銷量1100萬元,增長37.0%。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衡陽縣擁有衛生機構34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4家,衛生院26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機構1個,私立醫院2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5360張,增長2.45%。衛生技術人員374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050人,增長1.9%;註冊護士1234人,增長3.7%。
勞動就業
2018年,衡陽縣新增城鎮就業人員9833人,比上年增加1833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衡陽縣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3726人,比上年增加3907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職工人數20480人,比上年增加846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3.43萬人,全縣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4.1萬人,與去年相比,減少了1.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6.1萬人,增加0.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32134人。全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66624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為100%。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6174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2.045萬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衡陽縣共有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3個,收養救助各類人員2837人。養老服務機構712個,床位6657張,收養各類人員3867人。年末全縣共有12546戶、19614人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3340戶、180074人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632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全年救助醫療救助對象19560人;發放基本養老服務補貼人數2750人,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100%。
環境保護
截至2018年末,衡陽縣城污水處理率96.9%,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為100%。空氣品質達標率大於100%,地表水質達標率100%。森林覆蓋率達到49.1%,提高0.7%。森林資源蓄積量增長率4.3%,提高0.02%。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0%,提高2.5%。萬元GDP能耗(2015年不變價)下降5.04%。
安全生產
2018年,衡陽縣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6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172。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年報告發生數為零。
平安建設
2017年,衡陽縣當年刑事犯罪人數417人,檢察機關立案的貪污賄賂、瀆職案件人數6人。
風景名勝
| 宇石寨位於甲滿鄉塔山村大石組,為一石山,海拔229米,面積約4500平方米,山形如獅,壁立,岩居半山腰,絕頂有二池,俗稱天池,不竭不溢。天將雨,則岩垂滴流、天池霧起,以占雨甚驗,故又名“雨石”。石岩下一洞,形似屋宇,寬180米,岩泉清澈,伏流泊動,聲如鈴鐘。曾有和尚以此為庵。清末農民領袖王甲、沈滿率眾起義,回響太平軍。戰敗,餘部在此壘石築寨,圍山固守,得名“宇石寨”。 |
| 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和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位於衡陽縣岣嶁鄉,海拔1106米,為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古為衡山主峰,景區面積為20.67平方千米,由岣嶁峰、白石峰、酒海嶺、大海嶺、小海嶺、筆架山等大小六座山體組成。公園林木覆蓋率達95%,原始次森林500餘畝,享有“湖南生物基因庫”之美譽,號稱衡陽市民的“綠色氧吧”。主要特點具有名山、區位、氣候、資源四大優勢和神、奇、特、秀等四大特點。 |
| 湖南萬源湖風景旅遊區 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湖南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位於衡陽縣界牌鎮、石市鄉。該水庫於1958年動工興建,1960年建成投入使用,湖區面積5330萬平方米。景區主要環繞以水庫為核心,規劃總面積約2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約3.45平方千米。依託萬源湖山水旅遊資源及當地其蘊含的深厚瓷都文化內涵,建成景觀、生態、休閒、文化、旅遊為一體的度假區。主要景點有白石峰、將軍水庫、將軍廟、兩冬寺、望夫樓、娘娘殿、海螺庵、五指山、桃花島、猴島、宇石寨、珍珠岩、三十六彎、七星潭峽谷自然人文景觀。 |
| 伊山寺伊山寺是全國百大古寺之一、千年古剎,始建於魏晉,地處現衡陽市衡陽縣杉橋鎮伊山村,坐落於 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岣嶁峰余脈—雲錦峰下。 |
| 金蘭八景金蘭鎮北亘古城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東屹聚湖峰,風景秀麗,有蒸西名山之譽。南面為城坪沖山脈,山峰眾多,山勢挺拔,大山山頭連綿不斷。中型水庫——城平水庫建於衝口。全鎮東、北、財三面高,西、中部低,蒸水河由西向東蜿蜒流經全境。前人有“金蘭八景”名句:“雲山煙雨實堪夸,聚湖風水錦繡華,紫雲洞內詩千首,白竹灣頭酒百家,石馬潭前龍現爪,城坪雪嶺鳥喧譁,細望甘溪流潤遠,十里夜放石榴花。” |
| 石市丹霞風景區位於衡山南麓、衡陽縣北部,風景區總面積近100平方千米,有丹霞山巒約1000個,除上沖石山高700米,珍珠崖、鷂子崖、潭沖正皂石壁高約400米外,其餘石山、石壁峰谷相對高差都在10—200米之間,桌形居多。各崖岩之間往往形成狹陡的峽谷,著名的峽谷有珍珠峽谷、和沖峽谷、高明峽谷、岩里峽谷、馬子岩峽谷等。坡度大於90度的石壁下常有岩洞,大小不一,大的可供數十上百人居住,小的也可供10餘人避風躲雨。著名的岩洞有宇石寨、黃門寨、珍珠崖、海螺崖等。 |
| 井頭風景井頭鎮是紅色之地。抗戰時期,中央軍委特科在其境內成立中共清潭地下支部, 周里、熊子烈等革命志士在此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開展抗日救亡和反“三征”活動。1994年被國家民政部認定為湖南革命老區。 |
| 湘西草堂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曲蘭鎮湘西村,該村為湖南省“特色旅遊名村”、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是明末清初偉大思想家王船山故居和革命烈士朱少連故居(留孝堂)所在地。主要特點:船山文化、紅色文化、生態保護、新能源利用相結合開發建設。主要景點有湘西草堂、石船山、竹花園、鹿鳴前水庫、船山墓廬、古柏、楓馬、藤龍、洗硯池、生態種養示範園等。 |
| 織女湖風景區 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湖南省三星級鄉村旅遊區。位於衡陽縣峴山鄉泉井村,系蒸水河一級支流,在武水中遊河道上築壩攔水而成的中型水庫,於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60年大壩基本建成,湖區面積4400萬平方米。風景區山清水秀,被譽為“家園深處的真正美麗”。 |
地方特產
| 紅薯粉條又稱紅薯冬粉、粉皮,是傳統的名特產品。衡陽縣雙溪生產的紅薯粉條採用該區紅薯基地種植的紅薯為原料、經傳統的手工工藝精製而成。雙溪薯粉條加工歷史悠長,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專業加工近百戶,所產薯粉條有好吃爽口、粉味純正、筋道耐煮、營養豐富等特點。不加任何增白劑,防腐劑,食品膠之類的添加劑,該區種植的紅薯的紅薯無大氣污染,無污水污染,是天然的山地農家產品。 |
| 竹木梳篦民國時期,衡陽縣內長塘鋪一帶就有400多戶1200多人從事木梳加工,泗水、大雲、演陂、白水、欄壠等地年產竹篦25萬把左右。新中國成立初,木梳竹篦加工成為一些鄉村農戶的家庭副業。20世紀80年代,全縣年均生產木梳約30萬把、竹篦約300萬把。其中井頭鎮的鐵崗村有94%的農戶從事竹篦加工,年生產竹篦250萬把,占全村年收入的一半,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開發有桃木系列、捲髮木梳系列、兒童木梳系列、長發梳系列、旅遊木梳系列等10多類100餘個品種。 |
| 石市竹雕 始於秦漢之前,漢時已具相當規模和水平,至兩宋,“事雕藝者如過江之鯽”,明清兩代為鼎盛時期。作為“民間藝術之鄉”,石市鄉在20世紀便載譽湖南,多次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民間藝術展覽,受到嘉獎:1972年,民間藝人劉啟玉雕刻的作品《牧童放牛》曾選送北京,作為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回贈的禮品;1999年梁豐助的雕刻作品《麒麟送子南天門》在泰國“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中榮獲國際榮譽獎。2000年5月,國家文化部授予衡陽縣石市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竹木雕)”稱號。 |
| 界牌瓷器界牌鎮位於南嶽衡山的西南山麓衡陽和衡山兩縣的交界處,盛產瓷泥,是全國三大瓷泥基地之一。界牌瓷器已有三百多年的生產歷史,到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建有瓷廠119家,年產值達148230元(銀元)。界牌瓷器品種繁多,約有900多種,主要是餐具、茶具,分玉紋、新月、月星及雙棱等四大類型。產品薄勻似紙,粉瑩如玉,色彩濃淡柔和,塑型鏤空。中檔日用瓷,工藝、旅遊和工業用瓷,圖案新穎,色澤柔和,質地精良。產品行銷6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具有獨特風格的紋瓷,白如玉,聲如磐,薄如紙,被外商稱為‘“東方藝術的精華”。 |
| 烏蓮又稱台蓮或者湘蓮,主產于衡陽縣台源、杉橋等地。因表面呈灰棕色或灰黑色而得名。湖南種蓮有3000多年歷史,明清之際為鼎盛時期。衡陽是湖南的主產區之一。衡陽小西門外,遍地皆蓮,素有“西湖十裏白蓮花”之稱。衡陽蓮實壯而粉,味甘而香,經火易熟,為其特色。台源、杉橋等地的烏蓮更為當地蓮中之冠。清光緒三十二年出版的《商務官報》稱衡蓮為“中國各地所產之最上等者”。 |
| 西渡湖之酒和麻姑獻壽酒系湖南名酒,是以衡陽特產“麻矮糯”為主要原料、輔之科學配方和傳統工藝精心釀製而成,質純天然,富含營養,風味獨特,陳年窖香,常飲有駐顏益壽之功效。曾連續三屆被評為省優部優產品,1988年榮獲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銅牌獎和法國巴黎“世界之星”獎。 |
著名人物
王夫之(1619—1692年),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曾熙(1861—1930年),清光緒二十九年進士,官兵部主事兼提學使及弼德院顧問,先後主講衡陽
石鼓書院、漢壽龍池書院,任湖南教育會長。書法自稱南宗,與李瑞清的北宗頡頏,世有“北李南曾”之說。
朱少連(1887—1929年),中共中央委員,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1922年曾和李立三、劉少奇組織了震驚全國的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並出任罷工指揮部副總指揮。
肖孝嶸(1897—1963年),中國現代心理學家。曾任中國心理學會、中國測驗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教育學會等理事、上海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夏明翰(1900—1928年),中國革命先驅、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革命活動家。2009年被中宣部等11部門聯合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瓊瑤(1938年—),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編劇,
衡陽市衡陽縣
渣江鎮人,現居中國台灣省台北市。
鐘增亞(1940年—)衡陽市衡陽縣欄壠鄉東庫村人。擅長中國畫。歷任湖南省文聯專職副主席、湖南書畫研究院院長、一級美術師、湖南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唐浩明(1946年—)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湖南省作協主席、嶽麓書社首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