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河弄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壩子村委會
- 面積:1.8 km
- 人口數量:114人
老河弄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壩子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猛硐鄉東北邊,距離壩子村委會5.00 公里,距離鄉13.00公里。國土面積1.80平方公里,海拔910.00米,年平均氣溫17.30 ...
岩壩、中壩、長地、坡一、坡二、坡三、垮土、大塘,雷廠、老河弄、大寨 、磨刀石),進村公路已硬化有垮土、中壩、岩壩、岩腳、樓梯、大寨、中寨,其他村還在施工中,但等級較差,入戶道路較差,村容村貌較差,居住環境條件惡劣,飲水質量基本不達標,電力供應不足,農田水利灌溉設施較弱,有13個自然村沒...
東與六都村、東升林場隔河相望,南與沙田鎮毗鄰,西與橫山鎮交界,北同蘭田村接壤,轄區面積約6.5平方公里,水田面積1253畝。下轄項家、灰山、七星庵底、上溪西、下溪西、坳頭、鵝頸、雙底峰、老社屋弄、新社屋弄和花山亭等11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有村民戶數1223戶,人口5390人,其中中共黨員84名。項家村...
漁莊村位於瓜瀝鎮集鎮西南約3公里處,村東、南均與紹興縣交界,西與群聯村為鄰,北與低田畈村相連。全村有耕地1384畝,山林10畝,水面780畝,轄15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沿湖弄自然村,2008年底止780戶,2426人,設17個村民小組。漁莊村村民以沈姓為多,由長巷村沈姓分支析居到此。因該村多江河、池塘,村民...
閔行區界內行政村暨自然村分布圖 閔行區界內行政村暨自然村分布圖(一)閔行區界內行政村暨自然村分布圖(二)上海縣南境水道圖 閔行區今昔河道圖 閔行區園林、歷史遺蹟圖 閔行區園林、歷史遺蹟圖(閔行老街部分)閔行區主要企、事業單位分布圖 閔行區主要地段沿路單位示意圖 閔行區主林地段沿路單位示意圖(三)閔行區...
1982年8月,虹橋街道區域向西擴到上海縣新涇人民公社馬家角、大金更等9個自然村(今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仙霞新村街道範圍)。1983年5月,虹橋街道向西南擴到上海縣虹橋人民公社地域內的萬國公墓(包括今宋慶齡陵園)及其周邊地區。1984年7月,虹橋街道向西擴到上海縣北新涇鎮,新涇鄉小金更、王滿泗橋等35個自然村...
(一)地形區域名稱: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實體名稱:山、河、湖、灘等;地形實體局部名稱:山峰、山洞、山谷等;(二)縣、鄉、鎮各級行政區域名稱和街道、村、居民區名稱;(三)各類經濟區域名稱;(四)自然集鎮、自然村、片村、住宅區、城鎮和各類經濟區域內的廣場、街、路、巷、弄、區片等名稱...
1951年1月19日,原保山縣第6區所屬忙蚌等16個自然村劃歸鎮康縣。同年7月,原耿馬設治區所屬河外東、西兩區劃歸鎮康縣轄。同年10月6日,鎮康縣桂花壩、黃草壩、白泥塘等村寨劃歸昌寧縣。1952年11月25日,內務部批覆:設立緬寧專區,保山專區的鎮康縣劃歸緬寧專區。1954年6月30日,政務院批准:緬寧專區更名...
(二)山、河、湖、海、峽谷、泉、瀑、海峽、海灣、港灣、水道、島嶼、半島、礁、沙灘、岬角以及地形區、關隘、自然保護區等自然地理實體名稱;(三)城鎮、區片、開發區、地片、自然村、片村、農林牧漁點,以及街、路、巷、弄、居民區等居民地名稱和樓群、建築物名稱;(四)各專業部門使用的具有地名意義的...
編印於1986年8月的《北京市街巷名稱錄彙編》,收集了北京市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門頭溝、燕山十個區的街、巷、胡同、自然村的名稱,並依據1982年各區《地名錄》和近兩年來各區街巷實際變化情況編寫而成。它公布的數字是北京共有街、巷、胡同、村約6104條(個),其中直接稱為胡同...
(一)山、河、海、島、丘陵、平原、礁石、灘涂、岬角、海灣、水道、山峰、山谷、山洞等地形區、自然地理實體和地形實體局部名稱;(二)市、縣、區、鄉、鎮等行政區域名稱和街道、社區、村、居民區等區域名稱;(三)開發區、工業區等各類經濟區域名稱;(四)城市、自然鎮、自然村、片村、住宅區、區片和街、...
截至2023年末,墨江縣下轄12個鎮,3個鄉:聯珠鎮、通關鎮、龍壩鎮、新安鎮、團田鎮、新撫鎮、景星鎮、魚塘鎮、文武鎮、壩溜鎮、泗南江鎮、雅邑鎮、孟弄彝族鄉、龍潭鄉、那哈鄉。全縣共169個村(社區)、1780個自然村、2305個村民小組。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市北部,地處...
截至2024年3月,彌渡縣轄6個鎮、2個鄉:彌城鎮、紅岩鎮、新街鎮、寅街鎮、苴力鎮、密祉鎮、德苴鄉、牛街彝族鄉,共有82個村、7個社區、933個自然村、1215個村民小組。縣人民政府駐彌城鎮。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彌渡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跨東經100°19'~100°47',北緯24°47′—35°...
1984年7月,區境向西擴到上海縣北新涇鎮,新涇鄉小金更、王滿泗橋等35個自然村,虹橋鄉虹五、虹六村,以及虹橋國際機場、上海動物園、西郊國賓館等地區和單位。同年,程家橋地區從300餘戶發展成為有7537戶居民的生活小區,劃歸長寧區。1985年6月,長寧區設立程家橋街道。行政區劃 1986年9月17日,程家橋街道...
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先後形成18個自然村。民國元年(1912年),境域原屬江蘇省寶山縣管轄,東部屬江灣鄉,西部屬彭浦鄉。1949年6月,屬大場區第四辦事處。1955年12月,屬談家橋辦事處和寶昌路辦事處。1984年8月,撤銷海寧路街道,建立柳營路街道。同年12月柳營路街道更名為共和新路街道。2016年3月...
1985年,興建豐鎮新村、涼城新村(1987年12月單獨建立涼城新村街道)。全鎮34個自然村,劃出15個,拆除7個,尚餘12個。95%以上農田被徵用建房,1078戶農業戶轉為居民戶。2006年7月,江灣鎮改江灣鎮街道。2007年8月,辦事處駐地從新市南路1191號遷至豐鎮路300號。行政區劃 2011年末,江灣鎮街道轄新市南、春生、...
建成各類廣播電視發射基站61座,完成221個自然村9688戶“村村通”工程,開通5個鄉鎮數位電視信號和6個鄉鎮數字微波信號,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3.3%、94.1%。醫療衛生 2022年末,隴川縣有衛生機構97個,其中:醫院5個、衛生院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 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個、衛生監督...
2、傳統村落在選址、規劃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歷史時期的典型特徵,並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歷史以及考古的價值,並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協調,承載了一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狀況 在2000年,中國自然村總數為363萬個,到了2010年銳減為271萬個,僅僅10年內減少90萬個,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個村落。
1964年,劃出覽橋、枸桔弄兩自然村並三里亭、白石廟等居委會設立筧橋鎮。1984年,筧橋公社改設覽橋鄉。1985年,筧橋鄉併入筧橋鎮。2014年12月,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江乾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杭政函〔2014〕194號),同意撤銷筧橋鎮、其行政區域改由江乾區政府直轄。在原行政區域範圍設立筧橋街道。2021年3月...
寶成鐵路複線、德綿路、德茂路縱貫全境,率先在全區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市區長江西路延伸段、亭江路復工建設工程已納入工作日程。鎮內建有日供水三萬噸的自來水廠,日供氣30萬方的天然氣站,建有110KAV輸變電站和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網站。交通便利,通訊快捷,生產生活所需供求平衡。自然人文景觀 旌陽區天元鎮...
2005年,撤銷杞木寨鄉,所轄杞木寨、平壩、灣中3個村民委員會併入芒東鎮,水箐村民委員會併入遮島鎮;梁河縣轄3個鎮(遮島鎮、勐養鎮、芒東鎮),6個鄉(九保鄉、小廠鄉、大廠鄉、曩宋阿昌族鄉、河西鄉、九保阿昌族鄉),62個村民委員會,4個居民委員會,397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
2000年4月,“村公所”改稱為“村民委員會”。2005年11月29日,軍弄鄉撤併南傘鎮。同年,縣城由鳳尾遷至南傘。行政區劃 南傘鎮轄2個社區:新城社區、德勝社區,14個村:紅岩村、南傘村、白岩村、道水村、麻栗坪村、軒崗村、熱水河村、哈里村、班龍村、甘塘村、茶山村、田壩村、營盤村,106個自然村,...
加之西廊河每年均患洪澇災害,全村十來個自然村,大都居民散住在交通不便的山上和田野之間,對西廊村大古宅進行修舊如舊復原,對周邊民居進行拆舊建新和對西廊河進行防洪改造,重建一個風光秀麗、文化生態保護完善、設施配套和舒適安全的西廊新村成為了全村人的美好心愿。2010年以來,西廊村積極回響縣黨委政府提出...
一、行政區劃和自然村 鳳城鎮地名圖 鳳城鎮街道平面圖 鳳城鎮 鳳陽街 河東街 河西街 鳳城大隊 巴烈大隊 鳳陽公社地名圖 鳳陽公社 巴旁大隊 松仁大隊 久文大隊 才勞大隊 長峒大隊 拉仁大隊 鳳凰大隊 興隆大隊 京里大隊 良利大隊 林蘭大隊 弄者大隊 月里大隊 坡心大隊 鼻仁大隊 謀屯大隊 仁安大隊 央峒大隊 ...
清乾隆(公元1736-1796年)年間,為防汛和抵禦鹹潮築有護塘,塘外為荒灘,塘內有護塘溝,江蘇等地船民來此定居,逐漸形成楊家毛、喻家門、花園石橋、冶坊橋等自然村宅。清嘉慶(公元1796-1821年)年間形成王家門小村落。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間又形成張家堰、吳家弄、姜家弄等自然村落。清同治元年(1862...
而在南陽市城南20里的宛城區溧河鄉,有一個叫牛郎莊的自然村,該村人說,傳說中的牛郎就是他們村的人,是一個叫孫如意的年輕人。在牛郎莊發掘出了“神牛冢”石碑,隨後村中修建了牛郎織女像,一到七月初七這裡就香火旺盛。 牛郎莊中祖輩流傳下來的牛家宅,據說是牛郎曾經的居住地。
改革開放以後,場中村因乾溪新村建設、大場老鎮改造等,自然村逐漸消亡,現除少數自然村外,大多數村民遷入居民小區居住。場中村的經濟實體組織是上海乾中實業公司。場中村由自然村洛河橋、北弄等組成。總人口8386人。其中:本村戶數634戶,本村人口2121人,農保人口154人,鎮保人口150人,城保人口1817人;外來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