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角化病

老年性角化病

老年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是因長期日光照射或電離輻射刺激引致的表皮角化過度為主的疾病,亦稱日光性角化病或光化性角化病,是最常見的一種上皮性癌前皮膚病變。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老年性角化病
  • 外文名:actinic keratosis
  • 別名:日光性角化病:光化性角化病
  • 常見發病部位:暴露部位多見
病症介紹,疾病名稱,英文名稱,別名,分類,ICD號,老年性角化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老年性角化病的臨床表現,易感者與好發部位,臨床症狀,老年性角化病的併發症,老年性角化病的診斷,鑑別診斷,脂溢性角化病,盤狀紅斑狼瘡,惡性雀斑樣樣痣,線狀表皮痣、鱗狀細胞癌,預後,老年性角化病的預防,相關藥品,

病症介紹

角層中角質蛋白形成的過程稱之為角化。它是從細胞蛋白質轉化為理化性質完全不同的角蛋白的過程。角化過程包括胞漿的原纖維性變及胞漿、胞核的分解與消失。好發於中年以上的男性,暴露部位多見。臨床以棕紅或黃色扁平丘疹或斑塊為主要表現。少數可轉變為鱗狀細胞癌,但轉移極為罕見。單發者可局部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疑有惡變時宜早期手術切除。

疾病名稱

老年性角化病

英文名稱

actinic keratosis

別名

日光性角化病:光化性角化病

分類

皮膚科 > 皮膚腫瘤 > 表皮腫瘤
普通外科 > 皮膚腫瘤 > 癌前皮膚病變

ICD號

L57.0

老年性角化病的病因

日光、紫外線、放射性熱能以及瀝青或煤及其提煉物均可誘發老年性角化病,患者的易感性起決定作用。

發病機制

老年性角化病的組織病理可分為3型:肥厚型、萎縮型、原位癌樣型。
肥厚型:中表皮角化過度明顯,可見角化不全,棘層肥厚與萎縮相間存在,棘層細胞排列紊亂出現空泡變性。核分裂象較多見,但不典型,有異形細胞
表皮萎縮型:基底層可見不典型細胞及棘突鬆懈的角化不良細胞。
原位癌樣型:中表皮增厚,表皮細胞排列紊亂並有不典型細胞,表皮和真皮界限清楚。
三型真皮淺層均有明顯的彈力變性,有以淋巴細胞為主的中等密度浸潤。

老年性角化病的臨床表現

易感者與好發部位

病損多見於中年以上男性日光暴露部位,如面部、耳廓、手背等。男性患者皮損可發生於禿髮處、耳廓和下唇,女性多見於前臂伸側。

臨床症狀

老年性角化病的皮損為局限性,呈紅到淡褐色或灰白色圓形、不規則形角化性丘疹,境界清楚,表面附著厚度和範圍不等的乾燥粘連性鱗屑,不易剝離,周圍有紅暈,偶爾皮損明顯角化過度形成皮角。皮損大小不等,直逕自1mm到1cm或更大,數目不定。可略高出皮面,但無明顯高起邊緣。表面粗糙,可見角化性鱗屑。強行揭去鱗屑,可見下方的基面紅潤,凹凸不平,呈乳頭狀。有時皮損可呈角樣突起,形成皮角。病變發展緩慢,無自覺症狀。皮損發生部位,通常先有明顯的日光損傷,表現為乾燥、皺縮、萎縮和毛細血管擴張,也常伴發老年性雀斑樣樣痣。皮損呈多發性,亦有為單發者。無自覺症狀或輕癢,不經治療約20%患者的一個或多個皮損可發展為鱗狀細胞癌,但通常不易發生轉移,轉移率僅0.5%~3%不等。

老年性角化病的併發症

有20%的老年性角化病患者可繼發鱗癌。病損合併炎症、糜爛及潰瘍時,為繼發鱗癌的徵兆。

老年性角化病的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老年性角化病一般不難診斷。確診須病理檢查。

鑑別診斷

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表面有油脂性鱗屑,質軟,表面光滑無質硬的角質層,病理組織學可見表皮內有表皮囊腫形成。

盤狀紅斑狼瘡

盤狀紅斑狼瘡有擴張的毛囊孔及毛囊角栓形成,並且有萎縮,皮損好發顏面部,尤其是兩頰及鼻部,呈蝶狀分布。

惡性雀斑樣樣痣

惡性雀斑樣樣痣發生於暴露部位,為色素斑點,不高出皮面。可逐漸擴大,直徑可達數厘米,為褐色或黑色。病期長者約有1/3的損害可發展為惡性黑色素瘤

線狀表皮痣、鱗狀細胞癌

還應注意與線狀表皮痣、鱗狀細胞癌等鑑別。

預後

有20%可繼發鱗癌。普遍認為發生老年性角化病的鱗癌非侵蝕性,極少轉移,預後良好。

老年性角化病的預防

老年性角化病的發生與日光照射密切相關,尤其是中波紫外線(光譜為280~320nm)。故在戶外工作或經常外出者,最好在日光暴露部皮膚上擦防曬劑,如5%二氧化化鈦軟膏、5%對氨基苯甲酸膏和防曬霜等。也可在外出時打傘或戴遮陽帽。

相關藥品

氟尿嘧啶、氧、二氧化碳、苯甲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