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孩子

校園潛規則:有一種學生叫“老師家孩子”。六一兒童節臨近,很多國小都在進行聯歡會節目彩排,對小學生來說,參加演出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不過有家長卻發現,從主持人到獨唱,從領舞到器樂演奏,主要角色都被該校教師子弟給占了,教師子女正在成為校園裡的特殊群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師家孩子
  • 性質:校園潛規則
  • 現象剖析:母親、教師角色難轉換等
  • 社會現象:各種機會向教師子女傾斜等
社會現象,各種機會向教師子女傾斜,已成校園潛規則,學生眼中教師家孩子很強勢,現象剖析,

社會現象

各種機會向教師子女傾斜

“孩子班裡六一演出,只有一個名額,還讓他們班主任家孩子給占了”,讀者杜女士介紹,女兒文文讀四年級,擅長古箏,是表演不二人選,六一聯歡會是女兒期待許久的演出機會,偏偏班主任的女兒小雲也在這個班,特長也是古箏,班主任安排自己的孩子上台演奏,這讓文文很受打擊,感覺老師太偏向自家孩子了。
在杜女士看來,班主任已經不是第一次偏袒自家孩子,女兒班裡所有的機會,都讓給了學校的教師子弟。學校開運動會,舉牌的是老師家孩子;歌詠比賽,領唱的是老師家孩子;六一兒童節表演,獨唱、獨奏、獨舞,都是老師家孩子;就連每天在學校檢查做操、值日情況的小幹部,也是老師家孩子居多……杜女士通過學校一位教師了解到,女兒所在的學校有將近20名教師子女,幾乎每個班裡都有老師家的孩子,“每次出頭的機會都給了這些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在家庭中得不到太多鍛鍊,心理、臨場發揮、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只有靠學校老師們給機會了,這些機會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均等的,可大多都被教師子女瓜分,別的孩子只能當觀眾了。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比如,校級演出中,教師子女經常表演,他們就鍛鍊了表現能力,積累了舞台經驗;區里演出,指標還給教師子女,市里演出還是他們,這些孩子一次次經歷鍛鍊,表演方面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遇到大場面就顯得鎮定、機靈,可這些都是很多孩子犧牲了表現機會換來的。教師既然是園丁,就應該平等播撒陽光和雨露。”杜女士不滿地說。

已成校園潛規則

杜女士的說法得到一些國小校長的證實。一位國小校長介紹,確實有些教師把孩子安排在自己學校,甚至是自己的班裡讀書。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國小老師工作緊張,沒有時間接送孩子,索性把孩子帶在身邊,節省時間;有的感覺自己乾教師這一行,就孩子上學這方面有點便利條件,當然要利用一下,要么把孩子安排在自己班裡,要么給孩子找一個素質全面並且又和自己私交不錯的老師,好好教育並適當照顧。
對於老師家孩子擠占機會這一現象,一些校長默認,這是普遍現象。“教師在學校工作,有著自身的便利條件,諸如演出、領唱、班幹部老師們自己就能協調”,一些老師私下裡交流也表示,教師這個行當,付出多於收穫,涉及到自己孩子,當然要行個方便。而這樣對於其他學生是否公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認為,“從自己角度看,自己的孩子確實具備勝任的條件”。

學生眼中教師家孩子很強勢

在一些普通小學生眼裡,老師家的孩子是學校的特殊人群,並且絕對是強勢群體。課間時候,同學們要么喝從家裡帶來的水,要么去喝自來水,老師家孩子都去媽媽辦公室喝晾好的涼白開;班裡別的同學不帶紅領巾,進不去校門,老師家孩子可以直接進教室;上課沒帶筆,別的同學會被老師教訓“上學沒個上學樣”,老師家孩子去辦公室找媽媽要支筆就能解決問題。
日常相處中的強勢地位,卻讓很多其他學生對教師子弟“敢怒不敢言”:一年級的孩子,仗著媽媽是老師,在六年級學生檢查衛生時,敢和大她5歲的六年級學生大聲嚷著講道理;現在每個學生一個課桌,老師家孩子東西放不下,就擠占旁邊同學的桌子;同學們一起玩耍,老師家孩子如果不高興,馬上就去辦公室“告狀”。

現象剖析

母親、教師角色難轉換
石家莊市光明路國小校長趙峰分析,教職工子女在該校讀書,多數情況是弊大於利。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教師、母親、阿姨這些崗位之間很難轉換。教職工子女在上學之前,就是學校的常客,經常到學校來玩耍,早就認識了學校的老師們,並都親密地稱呼叔叔阿姨;上學之後,這種關係不會因為孩子成為該校學生而改變,孩子們每天還是會到父母的辦公室寫作業、喝水;老師也會礙於同事關係,對孩子多加關照。但是這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比如,在管理方面,難免縱容。還有一些老師可能教著高年級,但是自己家孩子在低年級讀書,下課後高年級那些比較會“來事”兒的大孩子們就會主動帶著老師家孩子玩,百依百順,影響非常不好,並且不利於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老師家孩子
趙峰介紹,一些中國小、幼稚園已經開始提倡老師把孩子送到父母工作之外的學校讀書,也是為了預防教育中的不公平,防止該校教工子女產生“仗勢”氣焰,不利於孩子習慣的養成。畢竟,家長不能一直陪伴,等他們升入更高一級的學校,沒有了父母的庇佑,其他同學不再忍讓,他們在社交和學習方面往往會遇到更多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