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與漢語:解構主義視角下的譯學研究

翻譯與漢語:解構主義視角下的譯學研究

《翻譯與漢語:解構主義視角下的譯學研究》是2006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新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構主義視角下的譯學研究
  • 作者:蔡新樂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2月1日
  • 頁數:255 頁
  • 定價:25.00
  • 開本:32 開
  • ISBN:78010980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如今我們外語能力的越來越強,可為何翻譯的質量卻不斷走低?在翻譯的衝擊下,漢語將何去何從?漢語作為一種語言文化又將怎樣保持它的個性?!
本書所要做的,就是記錄歷史的點滴印跡的一種翻譯學方面的嘗試。這一嘗試首先是以某種意義上質疑的態度來對待歷史的既定性,而在方法上依賴的則是解構主義的方法。

圖書目錄

前言
一、漢語真的要在翻譯中消亡嗎?
1弁言
2漢語僅僅是容器嗎?
3英譯漢中漢語的缺席之一:漢語的政治化與醜化
4英譯漢中漢語的缺席之二:漢語的低俗化與野蠻化
5結語
二、歷史的漂泊——有關費茨傑拉德的《魯拜集》
譯文的兩次批評及其歷史遺留問題
1解題:歷史的認識
2第一次批評:聞一多的“直譯”及其準確性夜汗奔兵
3第二次批評:張承志的“回歸”及其阿悼盈餘
4結語
三、後殖民狀況下還有翻譯嗎?
——翻譯的再概念化簡論
1引言
2語言失落的時代與理性主義
3後殖民主義狀況下的翻譯反思
4結語
四、“套套邏輯的必然”——論翻譯的非邏輯特質
1弁言
2“套套邏輯的必然”是怎樣的“必然放店境”
3翻譯對邏輯的拒斥
4結語
五、邏輯能走多遠?——譯論與實踐的關係簡論
1弁言一
2譯論與實踐:封閉的無理論的理論
呈現的簡單化傾向腳項恥
3譯論中實踐維度的意義及其概念的歷史演進
4翻譯實踐論單一維度化背後的邏輯上的惡性循環
5結語:邏輯以外的言語表述的可能性
六、發皇心曲,代下註腳?——從現代語言學角度看
陳寅恪史學研究的方法論
1緣起
2歷史比較語言學與陳寅恪的文化自足思想
3陳寅恪的“同情”理念及其與結構主義可能性的聯繫
4結構整體的缺席與陳寅恪的解構意識
5結語:陳寅恪的“解構”傾向與中華文化思想資源的關係
七、文化史就是翻譯史——陳寅恪的翻譯觀及其啟示簡論
1緣起
2發現新的文本、續寫新的歷史
3突出“文化託命”,確定翻譯作用
4求索譯事規律,連綴歷史片斷
5摒棄本質主義,走向歷史主義
6在比配式解釋或“對音”性翻譯中系統闡釋關鍵字的啟示
7結語
八、翻譯世界:朦朧區域及其含混性戰戀乃協
——從一首小詩的譯文看翻譯的理想化作用
1弁言
2翻譯“世界”的整體性
3翻譯“世界”的間距性:“說乎敬朦朧區域”的意義與其“含混性”
4結語:翻譯的理想化作用與“對列之局”
九、讓詩意進入翻譯理論研究——從海德格爾的
“非對象性的思”看錢鐘書的“不隔”說
1弁言
2錢鐘書的“不隔”說與海德格爾式現象學中的“解蔽”
3四種“不隔”說境乎恥與錢鐘書的論證指向
4“不隔”:字典定義與理論意義
十、試論“化境”的反翻譯傾向及“不隔”的理論意義
1引言
2化境”的反翻譯傾向
3“不隔”的理論意義
4結語
八、翻譯世界:朦朧區域及其含混性
——從一首小詩的譯文看翻譯的理想化作用
1弁言
2翻譯“世界”的整體性
3翻譯“世界”的間距性:“朦朧區域”的意義與其“含混性”
4結語:翻譯的理想化作用與“對列之局”
九、讓詩意進入翻譯理論研究——從海德格爾的
“非對象性的思”看錢鐘書的“不隔”說
1弁言
2錢鐘書的“不隔”說與海德格爾式現象學中的“解蔽”
3四種“不隔”說與錢鐘書的論證指向
4“不隔”:字典定義與理論意義
十、試論“化境”的反翻譯傾向及“不隔”的理論意義
1引言
2化境”的反翻譯傾向
3“不隔”的理論意義
4結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