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與人口

習俗與人口是指習俗對人口發展的影響。習俗是人們自發的習慣性的行為模式,是社會上大多數人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包括習慣和風俗。風俗來自習慣,一種行為習以為常,互相模仿,蔚然成風,就形成風俗。習俗包括生產習俗、婚喪習俗、消費習俗、生育習俗、待人接物習俗等。其中婚姻習俗、生育習俗及生產、消費習俗對人口發展的影響作用較大。首先是婚姻年齡習俗的影響。

在一些地區和民族中,尚存早婚的習俗,而在已開發國家和發達地區人們的婚齡習俗偏重於晚婚。早婚和晚婚的習俗對人口發展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作用。其次,是人們生育子女數量選擇和性別選擇的習俗對人口數量增減和性別結構也要產生重大影響。如“多子多福”的生育習俗,在人口不足的古代曾經起到促進人口、勞動力的增長,從而促進了社會發展的作用,但在人口過剩問題特別嚴重的今天卻成了社會發展的障礙。此外,一些生產和消費習俗還通過一定的媒介物來影響人口發展。例如,追求高質量生活水平的消費習俗的家庭一般不願早生和多育,而較注重子女的質量。習俗一般是通過潛移默化成人們的婚姻、生育觀及遷移觀來影響人口發展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