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葉金合歡

羽葉金合歡

羽葉金合歡,薔薇目豆科植物。花期3-10月;果期7月至翌年4月。

羽葉金合歡, 拉丁名:(Acacia pennata (L.) Willd.),中文名:蛇藤, 也稱南蛇筋藤、南蛇箣、臭菜,傣語稱“葩哈”、“帕拉”,英文名:Plume Acacia,屬豆科(恩格勒系統)或含羞草科(哈欽松系統)金合歡屬,多年生攀緣多刺木質藤本植物。分布於雲南、貴州及華南等地,在我省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思茅、德宏等地(州)、縣,是傣族民眾喜愛的有悠久食用歷史的野生蔬菜。

基本介紹

植物介紹,植物名片,別名,形態特徵,分布及生境,功能用途,雲南的美味,參考文獻,

植物介紹

採集時間
2010年11月08日
採集地點
雲南麻栗坡縣董浪鄉
採集人
王智、楊珺、譚英
採集樣品類型
果實、
引種材料類型
種子、
生活型
旱生、木質藤木、落葉、中性、
生態環境
山腰、泥土、石灰岩、疏林、樹上、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
圓葉烏桕、漆樹、雞屎藤
花顏色

果實顏色
黑褐
種子顏色
黃褐
莖顏色
灰褐
葉子顏色

花期
3-10
果期
7-蒞年4月
平均鮮重(kg/m2)
1
平均乾重(kg/m2)
0.4
分布
少見、
地區蘊藏量評估
較少
標本鑑定人
王智

植物名片

學 名:Acacia pennata (L.) Willd.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薔薇亞綱 Rosidae [Cronquist系統]
目: 豆目 Fabales [Cronquist系統]
科:含羞草科Mimosaceae [Cronquist系統]
族:金合歡族Trib. Acacieae [Hutchinson系統的含羞草科Mimosaceae]
屬:金合歡屬Acacia [Hutchinson系統的含羞草科Mimosaceae]

別名

蛇藤、南蛇筋藤、臭菜藤、倒鉤藤、紅皮毒魚藤、紅藤、加力酸藤、加烈酸藤、南蛇箣、南蛇勒等。

形態特徵

攀援、多刺藤本;小枝和葉軸均被銹色短柔毛。總葉柄基部及葉軸上部羽片著生處稍下均有凸起的腺體1枚;羽片8-22對;小葉30-54對,線形,長5-10毫米,寬0.5-1.5毫米,彼此緊靠,先端稍鈍,基部截平,具緣毛,中脈靠近上邊緣。頭狀花序圓球形,直徑約1厘米,具1-2厘米長的總花梗,單生或2-3個聚生,排成腋生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被暗褐色柔毛;花萼近鐘狀,長約1.5毫米,5齒裂;花冠長約2毫米;子房被微柔毛。果帶狀,長9-20厘米,寬2-3.5厘米,無毛或幼時有極細柔毛,邊緣稍隆起,呈淺波狀;種子8-12顆,長橢圓形而扁。花期3-10月;果期7月至翌年4月。

分布及生境

產雲南、廣東、福建。多生於低海拔的疏林中,常攀附於灌木或小喬木的頂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地區廣布。

功能用途

醫藥:【僳僳藥】曲者我:莖、藤外用治急性過敏性皮炎《怒江藥》。
【苗藥】百瘤扣:全株水煎治痢疾,腹瀉《桂藥編》。
【壯藥】扣克:藤莖、全株水煎洗患處治風濕,切片墊睡能引起流產《桂藥編》。
【傣藥】宋拜:莖皮治手腳酸痛,疲乏無力,安胎保產,高熱抽搐,外傷,風濕關節炎《滇藥錄》、《版納傣藥》。宋敗:莖、果、葉用於腳手酸痛,疲乏無力,安胎保產,產熱抽搐,乳腺炎《傣醫藥》。紅皮毒魚藤,宋拜(西傣):藤莖用於腳手酸痛,疲乏無力醫藥:根、莖:苦、辛、微甘,溫。 祛風濕,強筋骨,活血止痛。 用於風濕痹痛,勞傷,跌打損傷。

雲南的美味

雲南的“臭菜”
雲南的臭菜,學名羽葉金合歡,渾身長刺,既非樹亦非藤更非草,它營養非常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8.59%)比黃豆(38~42%)還要高,是西雙版納等地最具特色的野生蔬菜,也深受鄰近的寮國、緬甸和泰國的許多民族喜愛。
“臭菜”不臭
據傳,曾有一位帕雅召勐(西雙版納地區古代的地方官)舉辦過一次野菜烹飪競賽,這些叫得出名字的尖葉類野菜全部上過帕雅召勐司署的餐桌。帕雅召勐吃膩了雞鴨魚肉,想換換口味,便令管家拿出50兩白銀,讓人們廣采野菜烹飪成佳肴後,送進司署讓官員和嬪妃品嘗,凡美味可口的烹飪者均可得到一份賞銀。訊息傳開後,人們紛紛來參賽,據說當時參賽的野菜擺了八八六十四桌,其中有40多桌是尖葉類佳肴,經過品嘗,誰也說不清哪道菜味最美,帕雅召勐見大家評不出個子醜寅卯,只好把白銀平均分配給所有參賽的人們。
臭菜——羽葉金合歡的嫩葉臭菜——羽葉金合歡的嫩葉
從此,這40多中植物的尖葉就成了人們經常採摘的食品,其中最小有名氣的要數臭菜(Acacia pennata)了。說是臭菜,其實就是風味比一般植物更獨特些,新鮮的臭菜,聞起來確實有些怪怪的,不過一旦做成傣族的傳統菜餚,那可就鮮美可口,回味無窮了。如臭菜煎蛋(炒蛋),先把采來的臭菜洗淨、切細,加入放有雞蛋的碗內,撒些食鹽、味素,調成糊,然後把糊狀物倒入燒至70度左右的油鍋內,攤開,翻動,煎成圓餅,盛入盤中,用小刀切成菱形或搗碎即可食用;還有一種傳統的做法是與“帕彎”(水浮萍)、“帕顧”(水蕨菜)、“帕糯”(馬蹄蓮)、“帕崇貢”(一種小樹葉)等混在一起做成野菜湯,那滋味,怎一個“香”字了得!
“臭菜”的來歷
聽寨子裡的老人說,臭菜原本和其它香料植物一樣,很香很香的,可現為什麼又變“臭”了呢?原來這其間還有段鮮為人知的傳說故事呢。
雲南婦女採摘“臭菜”雲南婦女採摘“臭菜”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獵人經常到原始森林裡去打獵。有天,他追隨一隻馬鹿進了森林,結果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竟然迷路了,當時,天已經黑了,肚子也餓得咕咕叫,實在沒辦法,看到路邊有很多小灌木,葉子長得像羽毛一樣非常好看,就採摘了很多嫩葉煮著吃,沒想到這嫩葉口感極好,非常香甜。第二天天亮,他就帶著一些沒煮完的嫩葉,尋找回家的路。等他到家了,再次煮食這些嫩葉時,發現味道卻變臭了。
於是,這個獵人就想方設法將這些小灌木移栽到自家的庭院中,想吃時就採摘新鮮的,這樣味道就不臭了。從此以後,傣家人就有了在自家庭院種植臭菜的習俗。

參考文獻

Acacia pennata (Linn.) Willd. Sp. Pl. 4: 1090. 1806; Baker in Hook. f. Fl, Brit. Ind. 2: 297. 1878; 陳煥鏞等, 海南植物志2: 211. 1965;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 325. 1972. ——Mimosa pennata Linn. Sp. Pl. 522. 1753.——Acacia hainanensis Hayata, Ic. Pl. Formos. 3: 86. 1913. ——A. delavayi auct. non Franch.: Merr. et Chun in Sunyatsenia 5: 74. 194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