羰基法

羰基法是利用化學遷移反應原理的一種精煉方法。用於生產高純度的鎳、鐵等,其產品有鎳丸、鎳粉、鐵粉等。

中文名稱羰基法
英文名稱carbonyl process
定  義金屬與一氧化碳在低溫下生成羰基化合物,再加熱後分解分離出純金屬的方法。
套用學科材料科學技術(一級學科),材料科學技術基礎(二級學科),材料合成、製備與加工(三級學科),特種冶金(四級學科)
利用化學遷移反應原理的一種精煉方法。用於生產高純度的鎳、鐵等,其產品有鎳丸、鎳粉、鐵粉等。
在常壓和40~100℃的條件下,一氧化碳可與活性金屬鎳反應,生成一種無色氣體──羰基鎳。將這種氣體加熱至150~300℃時,又可分解為金屬鎳和-氧化碳,其反應如下:
Ni+4CO匊Ni(CO)4
有些金屬如鐵等也可與-氧化碳反應,形成羰基化合物,但形成的難易和沸點的高低不同。基於各種金屬羰基化條件(反應溫度、壓力等)的差異,在進行羰基合成反應時,使粗鎳中的大部分雜質留於殘渣中,所得粗羰基化合物冷凝成液體,再按各種羰基化合物的沸點不同進行蒸餾分離,獲得較純的羰基鎳,然後加熱分解,即可得到純度較高的金屬鎳丸或各種粒度、形狀的超細鎳粉。羰基法具有高選擇性,鎳產品質量較高,特別是含鈷較低,被廣泛用於航空和電子工業。
羰基化合物形成時,體系的容積減小。因此提高體系的壓力,有利於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加壓羰基法就是基於這一原理。
19世紀末,英國人蒙德(L.Mond)和澳大利亞化學家蘭格(C.Langer)發明羰基法,所以此法也稱蒙德法或蒙德-蘭格法。20世紀初,英國克萊達奇(Clydach)廠採用此法處理加拿大的高冰鎳,高冰鎳經磨細、焙燒浸取脫銅後得氧化鎳,再用水煤氣還原得粗鎳粉,然後用羰基法精煉得成品鎳丸。後來該廠又直接處理加拿大的氧化鎳粉。30年代初,德國用高壓(180~200大氣壓)羰基法處理高冰鎳。70年代初,加拿大銅崖(Copper Cliff)鎳精煉廠用中壓(70大氣壓)羰基法處理銅鎳合金粒,產出鎳丸和鎳粉。鎳丸品位99.97%,鎳粉品位99.98%。
羰基鎳有劇毒,生產中須採取嚴格的安全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