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概述
遺址的建築建於1719年,原為供奉八仙之一
呂洞賓的道教寺觀,後來經多次重修,該館主體建築有山門、前、後殿、東、西廂房和五仙堂,建築面積636平方米,展覽面積317平方米。館內陳列有
呂祖堂義和團壇口復原陳列、五仙堂義和團首領議事廳復原陳列、義和團運動發展簡史陳列、義和團運動在
天津的陳列。
1900年
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爆發,5月義和團首領曹福田率領數千人進入
天津,選擇
呂祖堂作為義和團的活動基地,建立總壇口,抗擊
八國聯軍。之後,劉呈祥、林黑兒
義和團首領和獨流鎮“天下第一團”首領
張德成等人,經常到此處拜壇、聚會,商議抗擊
八國聯軍,指揮
義和團作戰。在
義和團和帝國主義侵略軍奮戰的數月期間,
呂祖堂壇口成為當時
天津義和團活動的中心之一。
義和團運動是
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一百多年前,在中華民族生死攸關的危難時刻,
民族英雄趙三多義無反顧地舉起反帝愛國大旗,在
河北威縣發起了震驚中外的
義和團運動,在
中國近代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義和團所表現出的不屈不撓、英勇抗爭、保家衛國的精神和民族氣節,歷來為世人所敬仰和稱頌。
歷史沿革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歲次庚子,
義和團運動興起,各地
義和團紛紛進入
天津。著名的乾字團首領曹福田率領鹽山、
慶雲、
靜海縣數千名義和團戰士到達
天津,將總壇口設在
呂祖堂內,團員們日夜在月台上練拳習武。
呂祖堂瀕臨
南運河,距
天津城西門僅三里地,津西各縣
義和團來津時,大多在此落腳。
義和團著名的首領
張德成,林黑兒,劉呈祥等經常來此舉義拜壇,與曹福田共商對敵鬥爭大計。攻打紫竹林租界,攻打老虎頭火車站和
天津城保衛戰的一些重大決策都是在這裡決定的。
義和團運動史上重要的文獻、曹福田致各帝國主義的“戰書”也是在這裡擬定的。呂祖堂壇口成為天津
義和團運動中最重要的遺址,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壇口遺址。
新
中國成立以後,
義和團呂祖廟壇口遺址受到各級人民政府的保護。1962年被列為
天津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初
國家文物局直接撥款進行修葺,共搬遷居民17戶。對前殿、後殿、五仙堂、迴廊等進行了全面翻修,並重新設計了山門,當年10月竣工。為紀念
義和團運動,經
天津市人民政府的批准,在此籌建“
天津義和團紀念館”。經過緊張的籌備,1986年1月1日建成
天津義和團紀念館,對外接待觀眾。是
中國境內唯一的反映
義和團運動的紀念館。
天津義和團紀念館在1994年5月被中共
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天津市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已經成為旅遊和參觀的好景點。
結構
義和團紀念館自開館以來,大力開發資料、文獻、照片和文物的徵集工作。目前,紀念館的基本陳列分為前殿、後殿以及五仙堂復原陳列三個部分。 前殿原是供奉呂洞賓的大殿。呂洞賓的像在“文革”期間被毀,1992年重塑了呂洞賓和他的兩個弟子濟小塘、
柳樹精的像,主要介紹
呂祖堂的歷史沿革、道教知識和八仙簡歷,並陳設了鐘鼓和幔帳,恢復了1900年時的舊貌。在前院右側的迴廊還集列了碑刻十餘方,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碑林。
穿過連線前、後殿的甬道,就來到了後殿。後殿原是供奉北斗元君、
藥王和
藥聖的大殿,重新維修後,現在主要陳列《全國
義和團運動史》展。通過大量照片、文獻、圖表和文物,介紹了
義和團運動發生、發展和消亡的全過程,尤其對義和團運動在
天津的鬥爭情況也進行了詳盡的介紹。
五仙堂陳列廳在西小院北側,這裡原是供奉道教北五祖的大殿,現在均按1900年
義和團運動時期的景況進行了復原陳列。屋內家具和陳設均以
黃布作圍靠,1985年製作完成的四位
義和團首領曹福田、
張德成、林黑兒和劉呈祥塑像分列屋內,並再現了他們當年拜壇議事的場景。在五仙堂前方的西小院內還有一座
義和團群塑像,是一尊紅燈照女戰士和三尊義和團戰士英勇戰鬥的雄姿。
天津
義和團紀念館自開館以來,悉心徵集史料,收集文物。目前,已有藏品2000餘件,其中不乏珍貴之品,如
義和團首領趙三多使用過的刀、劍、標槍頭;廊坊軍盧村義和團使用的兵器等。同時,這裡還是對青少年進行
愛國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的第二課堂。1994年5月,被中共
天津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現狀
義和團運動紀念館
義和團紀念館是
中國唯一一家保存完好的
義和團運動紀念館,這裡保存著大量與義和團運動有關的歷史文物和資料。2000年以來,由於
天津紅橋區在大面積開發建設中缺乏合理規劃,
義和團紀念館四周圍牆和外部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周圍施工工地的建築污水積聚到義和團紀念館正門外,義和團紀念館已無法接待遊人。義和團紀念館四周圍牆已變成危牆。面對這一狀況,
天津市政府領導決定對紀念館進行整修。 新建的5000平方米
愛國廣場,突出和烘托義和團運動
愛國主義傳統,表現義和團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廣場東側將建一雕塑牆,牆上刻有
呂祖堂歷經幾百年的重要事件,南側和西側將建一組與古建築相配的
碑廊,集中展示
天津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歷史意義的碑刻,整個廣場設計布局,充分體現
園林綠化與古老建築風格的結合,和
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的結合。
地圖信息
地址:天津市紅橋區如意庵大街呂祖堂胡同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