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不帝秦

義不帝秦

義不帝秦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Yì bù dì qín,意思是堅持正義,不向強權惡勢力屈服。《戰國策·趙策三》:秦圍趙都邯鄲,魏王使晉鄙領兵救趙,止於盪陰(《史記·魏公子列傳》謂止於“鄴”)不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義不帝秦
  • 拼音:Yì bù dì qín
  • 別稱:魯仲連義不帝秦
  •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
  • 寓意:堅持正義,不向強權惡勢力屈服
  • 相關人物:魯仲連、辛垣衍
典源,釋義,謂喻,

典源

《戰國策·趙策三》:秦圍趙都邯鄲,魏王使晉鄙領兵救趙,止於盪陰(《史記·魏公子列傳》謂止於“鄴”)不進。又派客將軍辛(《史記》作新)垣衍潛入邯鄲,通過平原君趙勝勸說趙王尊秦為帝,平原君猶豫不決。正在邯鄲遊歷的魯仲連聽到“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的訊息後,立即去見平原君,要求其為他引見辛垣衍。魯仲連開始不說話,他聽完辛垣衍幼稚的說辭,便舉鮑焦的事為例,駁斥辛垣衍對他的錯誤估計。接著,指出暴秦的實質是“棄禮義,上首功”,“權使其士,瞄虜使其民”之國。並表明自己對強秦的態度,假使秦國一旦一吞併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最後說明他會見辛垣衍的目的是“欲以助趙也”。魯仲連還引齊威王率領天下諸侯朝見周天子的故事,說明帝秦的利害關係,並舉出商紂對待三公的暴行,證明秦王會與商紂相同,來對待投降他的諸侯。終於使辛垣衍“起再拜謝”,表示“吾請去,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引軍而去。”

釋義

秦國包圍趙都邯鄲,魏王辛垣衍勸說趙國尊秦為帝,平原君猶豫不決。這時,魯仲連出面向辛垣衍陳述利害說:秦國是廢棄禮義而崇尚斬首之功的國家,用權詐的手段役使其士兵,像對待俘虜那樣待其民眾。他義正詞嚴地表示:如果秦王自稱為帝,仲連寧願跳海而死,也不做秦國的臣民。他還列舉了許多歷史事例來說明尊秦為帝的危害,經營激烈辯論,終於說服魏趙兩國不尊秦為帝,秦軍因此退卻50里。

謂喻

“義不帝秦”,亦叫“魯仲連義不帝秦”、“不帝秦”、“恥帝秦”,比喻堅持正義,不向強權惡勢力屈服、投降。陳毅《含羞草》詩:“有草名含羞,人豈能無恥?魯連不帝秦,田橫刎頸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